<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1-11 10:45 原文鏈接: 活動星系中心黑洞質量精確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11月9日,國際科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云南天文臺盧開興副研究員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把著名活動星系NGC 5548中心黑洞質量的測量精度從歷史的41%提高到13%,且發現寬線輻射區平均尺度和轉動速度演變不同于中心電離光度演變的非正常“呼吸”現象。該成果是研究人員依托云南天文臺麗江2.4米望遠鏡,歷時5年獲得的,其對未來刻畫活動星系核的動態物理圖像和提高活動星系中心黑洞質量的測量精度具有里程碑意義。

    活動星系核寄宿于活動星系的中心,其輻射光度可高達太陽光度的萬億倍,是被公認的20世紀60年代的“四大發現”之一。現代基于活動星系核的超大質量雙黑洞系統及納赫茲引力波天文學,黑洞增長,超大質量黑洞與星系協同演化,宇宙探針等研究課題是國際前沿研究課題。

    至今,天體物理學家觀測認證的活動星系核近100萬個,回答了活動星系核能源問題,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活動星系核統一模型。即便如此,很多基本物理問題亟須尋找確切的答案。比如活動星系核中心黑洞質量的測量精度是多少,其對大樣本活動星系核的統計性質有哪些影響;單黑洞(和雙黑洞)活動星系核環境是如何演變,環境演變能否回答觀測上發現的極端(反常)物理事件,如寬線存在奇異雙峰結構、出現“變臉(changing-look)”或“變態(changing-state)”過程和呈現極端變幅的活動星系核;磁或者輻射等驅動的不同尺度的多溫等離子體外流如何影響活動星系核的活動等。

    帶著這些問題,盧開興等人依托麗江2.4米望遠鏡,對寬線存在雙峰結構且具有大幅度光變特征的變臉活動星系核候選體和超大質量雙黑洞候選體NGC 5548開展了歷時5年的反響映射觀測。

    反響映射是一種測量活動星系核中心黑洞質量和研究其輻射區性質的重要方法。通過時間序列分析獲得了多個年平均的直接測量和寬線區速度場,盧開興等人發現寬線區動力學結構存在年時標的演變現象,但寬線區平均尺度和轉動速度在30年的時間尺度上滿足維里化關系。他們從該研究中獲得了 NGC 5548中心黑洞質量的5次測量,多次黑洞質量測量的彌散僅為13%,遠小于歷史測量的彌散(41%)。

    該研究的另外一個重要成果是利用反響映射觀測資料調查NGC 5548寬線輻射區隨著中心電離光度的演變,發現寬線輻射區平均尺度和轉動速度演變不同于中心電離光度演變的非正常“呼吸”現象。包括麗江2.4米望遠鏡5年的反響映射光譜觀測,目前NGC 5548已經積累23年的反響映射觀測研究成果。

    在光致電離框架下,寬線輻射區反常“呼吸”現象可能由活動星系核環境相互作用等多種因素引起。因此開展活動星系核結構和演化研究,有望在提高活動星系中心黑洞質量測量精度和精細刻畫活動星系核動態物理圖像方面獲得突破。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上項目、青年基金,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巡天空間望遠鏡專項科學研究經費,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人才項目、西部青年學者(B類),云南省基礎研究專項面上項目等的資助。


    相關文章

    新研究揭示超大質量黑洞吸積輻射能譜新規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蔡振翼副教授和王俊賢教授,通過研究類星體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的極紫外輻射能譜,發現其與類星體本征亮度無關,推翻了該領域的傳統認識。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類星體的平均極紫......

    科學家揭示超大質量黑洞吸積輻射能譜的新規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蔡振翼副教授和王俊賢教授,通過研究類星體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的極紫外輻射能譜,發現其與類星體本征亮度無關,推翻了該領域的傳統認識。他們進一步發現,類星體的平均極紫外能譜遠比經典......

    天文學家發現M87星系中黑洞噴流周期性進動

    來自全球45個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分析多個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eryLongBaselineInterferometry,VLBI)網在2000年至2022年的觀測數據,發現M8......

    武大師生首次揭秘黑洞“閃爍”

    “整個宇宙,將為你閃爍。”這是科幻作品《三體》中描繪的經典場景。作品中,射電望遠鏡觀測到了肉眼看起來平靜,卻進行著強能量活動的“星空”。看到這一不尋常現象,故事主角為之興奮、詫異、震驚。在現實中,這份......

    天眼再度上新!發現黑洞存在微弱射電脈搏

    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表了中國天眼FAST發現的最新成果。武漢大學天文學系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領導的國際合作研究論文《微類星體中的亞秒級周期射電振蕩》,揭示了黑洞噴流的復雜動力學特性。微類星體是......

    綠星系光譜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鄭振亞帶領的早期宇宙與高紅移星系團組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等國內外研究單位,基于目前最大的綠豌豆......

    超大質量雙黑洞并和引力波信號的共振探測高度可行方案

    基于現有地球軌道高精度星地/星間測距、測月系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引力波實驗中心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利用引力波軌道共振效應,實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并合引力波信號有效探測的高度可行方案。該方案整合現有測距、測......

    宇宙注定要蒸發?霍金輻射理論或不僅限于黑洞

    根據史蒂芬·霍金的著名輻射理論,隨著事件視界(黑洞最外層的邊界)對周圍量子場的破壞,黑洞會隨著時間蒸發,并以一種奇怪的輻射形式逐漸失去質量。但分析表明,事件視界對這一過程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日前,據荷蘭......

    銀河系中心出現“破折號”數百根細絲指向超大質量黑洞

    近日,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發現了隱藏在銀河系中心的全新事物。相關研究6月2日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西北大學的FarhadYusef-Zadeh發現了巨大的一維細絲,......

    循環生態系統為新星誕生提供“糧食”

    一方面,隨著恒星形成和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物質,超新星爆發、活動星系核反饋活動等星系中的高能活動會將星系中的重元素物質拋射到大尺度環境系統中,形成星系外流。另一方面,在暗物質暈強大的引力作用下,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