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7-02 14:22 原文鏈接: 浙江省在水稻遺傳重組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王克劍研究員在水稻遺傳重組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期在線發表在《Cell》出版社旗下子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這也是水稻所承擔的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水稻重組與聯會基因的分離及功能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作物種間和種內蘊藏著大量的優良性狀基因,但這些優良基因的轉移通常會受到有限的遺傳重組頻率以及不良基因連鎖的影響。截至目前尚沒有在農作物中發現可以有效提高遺傳重組頻率的方法。

       聯會復合體是在真核生物減數分裂期在同源染色體之間形成的復雜蛋白結構。在多個模式生物中的研究表明,該結構蛋白的完全突變會導致遺傳重組頻率的降低。王克劍研究團隊通過對水稻聯會復合體的弱等位突變體研究表明,聯會復合體蛋白的部分突變可以將遺傳重組頻率平均提高至野生型中的1.8倍左右,其中在重組冷點處(即:重組頻率較低的位置)的提高幅度尤為明顯。與此同時,在突變體中遺傳干涉的強度與野生型相比也顯著降低,該結果表明聯會復合體這一真核生物保守蛋白結構極有可能參與遺傳干涉現象的形成。前期研究表明在水稻中至少存在2類重組方式,其中一類有相互干涉(I型重組交換),而另一類則沒有相互干涉(II型重組交換)。通過進一步的遺傳分析以及細胞學觀察揭示在突變體中增加的遺傳重組主要通過I型遺傳重組途徑形成。

       該研究成果首次實現了在農作物中提高遺傳重組頻率的目標,對于打破水稻不良遺傳連鎖提高育種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另外,由于聯會復合體蛋白在不同農作物中高度保守,所以該研究成果對其它作物的育種研究同樣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相關文章

    柏斌:薪火傳承永探索深究機理育良稻

    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這是中國創造的一個世界奇跡。奇跡的背后,是無數為此耕耘奉獻的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創辦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其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今,年輕一......

    研究新進展解開水稻生殖隔離之謎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歷時13年系統鑒定了引起秈稻和粳稻雜種花粉不育的遺傳調控位點,并對其中的一個主效位點進行了基因克隆和分子機制的深入解析,解開了水稻生殖隔離之謎,同時揭示了目標......

    一種讓水稻增產的重要基因發現

    7月27日,《自然·遺傳學》雜志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邢永忠課題組(水稻產量生物學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挖掘到水稻的一個重要增產基因GY3,通過調控細胞分裂素合成,GY3可顯著增加水稻每穗......

    研究解開水稻生殖隔離之謎

    一般來說,水稻品種間親緣關系越遠,雜交優勢越明顯。據預測,如果秈稻和粳稻亞種間能育成超級雜交稻,可以比現有雜交水稻增產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亞種間的超強優勢一直受到育種家的關注。7月26日,中國工......

    研究解開水稻生殖隔離之謎

    一般來說,水稻品種間親緣關系越遠,雜交優勢越明顯。據預測,如果秈稻和粳稻亞種間能育成超級雜交稻,可以比現有雜交水稻增產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亞種間的超強優勢一直受到育種家的關注。7月26日,中國工......

    廣西水稻等農業新品種選育技術走在全國前列

    7月25日,記者從廣西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十四五”以來,在科技的支撐下,廣西水稻、甘蔗、桑蠶、特色水果、優質雞等農業新品種選育技術走在全國前列。廣西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廣西科技......

    多變異多基因協同貢獻AD遺傳易感風險

    阿爾茨海默病(AD)是老年神經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發展受多種遺傳因素的影響。目前,基于大規模病人-對照人群的遺傳學研究,特別是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已鑒定到近百個可靠的AD遺傳風險相......

    研究利用納米氧化鋅增強水稻對稻瘟病菌的抗性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有害生物防控技術創新團隊通過研究發現可以利用納米氧化鋅增強水稻對稻瘟病菌的抗性。該研究為防控稻瘟病的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也為提高水稻對非生物脅迫的耐受性提供了新方法。相關研究成......

    成都生物所揭示蛇類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遺傳機制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團隊選取了全球極具代表性的蛇類物種,整合譜系基因組學、大規模比較轉錄組學分析方法及基因編輯等實驗技術,綜合探討了蛇類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遺傳機制。相關論文6月19日發表于......

    華中農大原校長、水稻遺傳育種專家張端品逝世,享年80歲

    據華中農業大學南湖新聞網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高等教育戰線久經考驗的忠誠戰士、華中農業大學原校長、著名的水稻遺傳育種專家張端品同志于2023年6月5日14時08分在武漢因病逝世,享年80歲。張端品......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