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有害生物防控技術創新團隊通過研究發現可以利用納米氧化鋅增強水稻對稻瘟病菌的抗性。該研究為防控稻瘟病的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也為提高水稻對非生物脅迫的耐受性提供了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水稻在整個生育期通常會遭受各種非生物和生物脅迫。其中,稻瘟病是水稻最嚴重的病害之一,一般造成10%-30%的產量損失。近年來,納米顆粒在農業等多個領域使用,應用包括改變傳統的作物生產系統、提高作物抗病性、養分利用率和作物產量等。在眾多納米顆粒中,納米氧化鋅是農業中使用較多的納米顆粒,能夠影響植物的株高、根系發育、種子發芽以及葉綠素含量等。
研究團隊利用納米氧化鋅處理水稻后,發現納米氧化鋅能夠抑制稻瘟病菌孢子的產生和附著胞形成,具有抗菌活性。同時,還誘導水稻活性氧的積累和防御相關基因的上調表達,降低水稻脫落酸水平,增強水稻基礎抗性,進而顯著降低稻瘟病的發生。此外,研究還發現納米氧化鋅處理水稻可提高其對高溫和滲透壓脅迫的耐受性。
該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重點研發項目、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年創新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23009272?dgcid=coauthor
12月18日,記者從華南農業大學獲悉,針對水稻雜草綠色防控這一行業重大需求,該校“丁穎拔尖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水稻體系崗位專家、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齊龍團隊持續開展機械除草技術裝備攻關,突破了種-管......
9月30日,記者從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日前,湖南省農學會組織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柏連陽為組長的專家組,到長沙市瀏陽北盛展示基地,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培育的雜交水稻品種粒兩優......
為加強水稻科技國家平臺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激發并凝聚全國水稻科技創新活力,9月8日至10日,湖南省農科院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岳麓山實驗室舉辦第一屆水稻科技國家平臺交流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總部位于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聯合多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一種蛋白含量近16%的低升糖指數(GI)水稻品種。研究團隊還借助遺傳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精確鎖定了賦予水稻低GI和......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功能成分與生物合成創新團隊從中國菰米中鑒定到兩個花青素合成的關鍵調控基因,通過轉水稻功能驗證闡明了其在水稻種子花青素生物強化中的作用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化學......
編者按:陳曦,中國科學院大學2024屆遺傳學專業博士畢業生(培養單位: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跟隨導師王二濤研究員圍繞水稻的共生與免疫信號平衡開展研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近日聯合國內多家單位,共同繪制了水稻全景定量蛋白質組圖譜,為水稻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質表達量資源,也為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多組學數據支撐作物智能設計育種提供了新......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近日聯合國內多家單位,共同繪制了水稻全景定量蛋白質組圖譜,為水稻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質表達量資源,也為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多組學數據支撐作物智能設計育種提供了新......
“張院士,您的鞋頭咋斷裂了?”“啥?嘿嘿,我說咋感覺腳底漏風。”三伏炎炎赤日天,夏苗垂首如煙燃。年過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張洪程教授卻步履不停。7月23日,在泗洪現代農業產業園,張洪程沿著七公......
近日,北京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城市與環境學院袁文平教授團隊通過生態網絡云平臺(http://www.nesdc.org.cn/)更新發布了中國單季稻、雙季稻種植分布數據集,用戶可在線訪問獲取數據。單季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