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海上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海水制氫被科學家認定為未來獲取“綠氫”能源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海上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光伏、潮汐能等)具有波動性強、環境苛刻等特點,加之海水體系含有大量的Cl-以及其他細菌微生物等,需進一步提升電極材料。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氫能實驗室針對發展海水電解制氫工業電流密度工況對陰極的高要求,開發了實用、成本低廉、可規模化放大的陰極,在工業電流密度下可以長時間、穩定地進行海水電解制氫。該研究提出了易重復、可放大、易批量生產的浸泡-電沉積法,用于合成尺寸達到10*10 cm2的Cu2S@NiS@Ni/NiMo陰極。復合陰極在堿性模擬海水和堿性海水中,電流密度達到1000 mA cm-2僅需要190mV和250mV的過電位。同時,超疏氣的納米陣列結構加速了氣體產物的脫離,確保大電流工況下活性位點的穩定性。同時,在模擬新能源供電的波動測試中,電極在1500小時的運行中依然可以保持穩定。
該團隊為解決海水電解制氫過程中面向工業規模化放大的高性能陰極合成提供了新的合成方法。研究對所合成陰極的性能和成本的評估顯示,該電極具備在工業規模下可持續制氫的潛力。相關研究成果以Scalable Fabrication of Cu2S@NiS@Ni/NiMo Hybrid Cathode for High-Performance Seawater Electrolysis為題,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10.1002/adfm.202302263)上。
該研究由寧波材料所華東理工大學合作完成。DFT計算得到南京大學先進微結構協同創新中心高性能計算中心支持。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寧波市“甬江引才工程”科技創新/創新團隊、浙江省研發計劃先導項目、寧波市“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新星計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基金等的支持。
大尺寸、高穩定陰極結構、活性示意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在固體氧化物電解池(SOEC)陰極高溫二氧化碳電解反應活性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精準構筑高溫穩定的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溫二氧化碳電解......
6月22日,記者從深圳大學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教授謝和平團隊與東方電氣集團團隊合作,首次實現海上風電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直接電解制氫一體化,并在大海中利用海上風電驅動海水制氫。相關研究成果6月2......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一氧化碳電解制燃料和化學品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催化劑納米顆粒間距離調控產物選擇性的新策略,實現了工業級電流密度下高選擇性CO電解制乙酸。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能......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王鵬飛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低濃度的醚類電解液,抑制了低溫下的鹽析出現象,并在低溫下形成了有機成分主導的穩定的整體式電極/電解液界面,促進了Na+在低溫環境下的快速傳輸,該研究......
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光化學轉換與合成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勇團隊,提出了一種海水制氫的新策略——利用電化學重整廢棄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從海水中提取出氫氣。該研......
液流電池技術邁出一大步。今日早盤,A股市場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題材再次領跑市場。Sora概念、知識付費、多模態AI、短劇游戲、AIGC等題材漲幅居前。其中Sora概念早盤漲幅超過12%,成為A股市場最大熱......
近日,我所燃料電池研究部醇類燃料電池及復合電能源研究中心金屬燃料電池系統研究組(DNL0313組)王二東研究員團隊在水系鋅金屬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提出雙相電解液策略,有效抑制了鋅金屬負......
由于淡水資源緊缺,向大海要水是未來氫能發展的重要方向。但復雜的海水成分(約92種化學元素)導致海水制氫面臨諸多難題與挑戰,先淡化后制氫工藝流程復雜且成本高昂。2022年11月30日,深圳大學深地科學與......
利用海水替代淡水進行電解制氫被認為是一種經濟、可持續的技術。目前,海水電解存在著陽極穩定性差的問題,制約了其進一步的發展。研究發現海水中高濃度的Cl-會造成陽極的嚴重腐蝕,導致電極快速失效。因此,科學......
通過海上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海水制氫被科學家認定為未來獲取“綠氫”能源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海上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光伏、潮汐能等)具有波動性強、環境苛刻等特點,加之海水體系含有大量的Cl-以及其他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