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7-19 11:41 原文鏈接: 海水稻,打開糧食增產想象空間


    “海水稻”一詞,近段時間熱度不減。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的研發團隊在位于新疆、黑龍江、山東、浙江和陜西的6個試驗基地種植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為我國大面積鹽堿地篩選優勢海水稻品種;又對在迪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的水稻進行測產,最高畝產超500公斤,引發廣泛關注。

    在今年5月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及海水稻。海水稻到底是什么?口感怎么樣?研發狀況如何?記者近日到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海水稻實驗室、試驗基地和田間地頭進行了實地采訪。

    海水稻是什么?

    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形象化稱呼,能在高含鹽量土地上生長,已選育上百種雜交組合

    北方小麥收割季,水稻插秧時,在山東青島市城陽區,農民們正在鹽堿水田里栽插海水稻秧苗。“看看這鹽堿,明不明顯?”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植保負責人張國東撿起池邊泛著白色的土塊說,“鹽堿地里普通作物很難生長,但海水稻是個例外。”

    “海水稻”,其實是耐鹽堿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指能在鹽堿地、灘涂等高含鹽量土地上生長的特殊水稻。據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介紹,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在做關于海水稻的研究。全世界范圍內,目前已發現并被作為耐鹽堿水稻種質資源入庫保存的野生或半野生狀態的水稻材料超過100種,我國農業科技工作者也陸續發現并保存了很多耐鹽堿水稻材料。

    張國棟介紹,目前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收集了全世界范圍內的上百種耐鹽堿水稻種質資源,利用現代分子育種輔助技術,采用雜交水稻技術路線進行配組選育,截至2017年,已經選育出上百種適應于各個積溫帶和各種鹽堿地類型的具備推廣潛力的耐鹽堿雜交水稻組合,陸續進入國家耐鹽堿水稻區試種,其中一些組合有望在2019年通過國家第一批耐鹽堿水稻品種審定。

    去年,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采用6&permil;鹽度海水,對300多個耐鹽堿雜交水稻材料進行全生命周期灌溉,部分材料獲取試驗成功,備受關注。

    海水稻直接種在海水里嗎?并非如此。張國棟說,海水稻研發中心試驗池里用的海水和淡水稀釋固定含鹽率的水,是為了確保品種篩選試驗的穩定性、科學性和準確性,這樣固定鹽度灌溉水所篩選出來的海水稻材料可真實反映出品種的耐鹽性,比在自然界大田中的耐鹽數據更精準。“今年,我們有些材料將采用8&permil;鹽度海水進行試驗,以選育更加耐鹽堿的雜交水稻品種。”張國棟說。

    為何進行海水稻研發?

    可提高鹽堿地農業生產力,有望助力糧食安全

    實際上,“海水稻的研發推廣主要針對的是我國經過簡單改良即可種植的鹽堿地。”張國棟說,“據統計,我國大約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有3億畝左右具備改造為農田的潛力。”

    據介紹,在我國大部分鹽堿地分布區域淡水資源缺乏,但在地表徑流中存在很多含鹽度在2&permil;—6&permil;的、在傳統農業中無法使用的邊際水。去年9月28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進行測產的海水稻品種,是在全生命周期6&permil;鹽度水分灌溉條件下取得的,也就意味著鹽堿地地區邊際水可以被大量應用于農業生產。另外,在具備大量淡水資源的鹽堿地區域,利用淡水資源灌溉,可以大量縮減傳統的淡水洗鹽的過程,結合滲灌、滴灌、暗管收集回用等節水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節約淡水資源,可持續地開發利用鹽堿地。

    袁隆平表示,在鹽堿地、灘涂地上種植海水稻,提高鹽堿地農業生產力,是提升我國糧食總量、保障糧食安全、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

    海水稻好吃嗎?

    因品種而異,口感好是選育標準之一

    海水稻煮成米飯是什么味道?6月11日,記者來到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稻米食味品質研究室。實驗室科研人員劉帥隨機拿出一袋鹽堿地里生長的耐鹽堿水稻稻米,又取出一罐普通稻米,分別倒入兩個試驗器皿中。仔細觀察辨認發現,去除谷皮加工好的海水稻米粒型比較好看,光澤透亮,稻米的清香味濃厚。煮熟后,記者進行了試吃,海水稻米的黏彈性好,勁道有嚼勁,咀嚼時微甜,氣味也比較清香。

    海水稻米的口感都類似嗎?“當然不是,這是從數百個海水稻材料中選育出來的,口感因材料品種而異。”劉帥說,選育要推廣的海水稻是有標準的,“除了耐鹽堿性強、產量比較高之外,口感、品質都要好。”

    劉帥坦言,“確實也有口感一般的海水稻米。好吃不好吃,是判定某一海水稻品種能否推廣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海水稻是轉基因產品嗎?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采用雜交水稻技術路線選育,非轉基因產品

    針對有網民質疑“海水稻是不是轉基因作物”,張國棟說,農業農村部委托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牽頭制定了國家耐鹽堿水稻區試標準,組織了耐鹽堿水稻區試聯合體,從2017年開始進行區試實驗,在今明兩年,我國第一批耐鹽堿水稻有望獲得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轉基因作物目前是無法獲得國家審定的。因此,未來在種業市場流通的經過嚴格審定的耐鹽堿水稻種子和大米都是非轉基因產品。

    相關文章

    水稻E3泛素連接酶調控抗病性和開花期機制獲解析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在《細胞》子刊《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Cell)發表論文,報道了水稻中一對同源E3泛素連接酶通過靶標一對同源底物蛋白......

    他們心里有“一盤棋”:“精準設計”水稻種子

    ①“中科發”系列水稻成熟了。②團隊為東北稻區“精準設計”的不同品種大米。本報記者丁典/攝③“中科804”稻谷(上)和稻米。④2018年“中科804”五常示范片現場。⑤雙季早粳稻。馮麗妃/攝■本報記者馮......

    這項研究為水稻的種質創新帶來更多可能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真菌與植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團隊開發并展示了TadA-8e來源的胞嘧啶堿基編輯系統TadCBEs,和雙堿基編輯系統TadDE能夠用于高效率、高純度、高特異性的植物基因......

    袁隆平:稻田逐夢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5月22日前后,來自各地的民眾手持鮮花、稻穗,趕到位于湖南長沙的唐人萬壽園,深情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今年是袁隆平逝世3周年。這位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是我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洪程:讓稻農“挺直了腰板”

    張洪程,1951年出生于江蘇南通。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1975年畢業于江蘇農學院農學專業并留校任教。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顧問,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專家指導組副組長。......

    研究揭示水稻中胚軸伸長及破土出苗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團隊在《植物學報(英文版)》(JIPB: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論文。該研究發現在水稻1號染色體上......

    從野生到馴化,這項研究揭開了水稻10萬年的演化史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沂大學、上山遺址管理中心等全國13個單位的專家合作,利用植硅體微體化石分析等方法開展了浙江上山文化區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從野生到馴化......

    從野生到馴化,這項研究揭開了水稻10萬年的演化史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沂大學、上山遺址管理中心等全國13個單位的專家合作,利用植硅體微體化石分析等方法開展了浙江上山文化區水稻起源研究,......

    《袁隆平全集》發行諸多珍貴手稿首次公開

    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3周年。記者當日從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該出版社策劃、組織出版的《袁隆平全集》,在袁隆平逝世三周年之際正式上市發行,以此弘揚袁隆平的科學思想、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傳播袁隆平......

    水稻通過關鍵基因調控小穗耐高溫發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發現一個耐高溫的關鍵基因,該基因編碼精氨酸甲基轉移酶,該轉移酶通過甲基化茉莉酸信號抑制子來調節茉莉酸信號強度,進而維持水稻小穗在高溫等惡劣環境下的正常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