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數據基礎和科學指標,就無法進行‘碳交易’,生態補償機制也就不能科學有效運行。”中科院院士、焦念志代表在回答科技日報提問時說,他正在參與組織的海洋蘭炭計劃“就是要把海洋碳循環的過程機制探討清楚”。
3月5日上午,總理工作報告結束后,焦念志在人民大會堂一樓被記者團團圍住,直到成為最后一個離開的人大代表,他是海洋蘭炭計劃工作組的主席。
焦念志介紹,“海洋蘭炭計劃是一個多學科、跨部門、跨地區甚至跨時空的大計劃,每個學科都有創新點”。該計劃由國際海洋科學研究委員會“微型生物碳泵”科學工作組SCOR-WG134組織開展。美國科學家指出,該工作組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論展示了海洋在二氧化碳減排和發展低碳經濟方面的巨大潛力,同時也適用于陸地儲碳。
“減少碳排放成為約束經濟的重要因素,但沒有發展也是不行的。”焦念志很愿意對媒體傳達關于“海洋碳循環”特別是陸海碳排放統籌科研工作的作用和意義。
“河流排污導致海洋富營養化、赤潮甚至綠潮等生態災害,如果能在大數據基礎上,將海洋碳指標計算出來,就能計算出碳排放成本,生態補償就有了標準,不會像以前那樣進行‘拍腦袋’式的或者不可持續的補償”。
“大數據的搜集和匯總工作,是制定具體指標的前提。”焦念志介紹,目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承建了一些碳匯監測站,用于開展這項工作,“他們的碳匯檢測在國際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河流向海洋輸運物質是海洋元素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以往的關注點主要是河流溶解態元素輸運對海洋元素收支的影響,對絕大多數元素來說,陸源顆粒物的貢獻目前尚缺乏理解和量化。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
認識海洋、保護和開發海洋,深海科考及載人潛水器的技術必不可少。目前,我國已擁有“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三臺深海載人潛水器。記者日前從“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用戶科學指導委員會......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浙江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2023年2月至10月采購意向公開如下:序號采購項......
“我們只有一個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惡化,需要國際社會共同行動來尋求解決方案。”1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戴民漢在第六屆廈門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上呼吁全球專家學者共同應對海洋現今面臨的各種挑戰......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OMG)研究員夏少紅團隊聯合南京大學與日本東北大學等團隊,在俯沖帶水合/脫水作用與大地震產生關系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地球物理學研究......
近日,由科技部主辦,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及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承辦的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行動(河北專場)路演活動在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舉辦。活動集聚企業、投資機構、高校院所、專業服務機構等數百家單位參......
12月21日,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獲悉,2022年度,該實驗室在承擔國家級科研任務方面獲得佳績,新增獲批12項國家級科研項目(9項牽頭)。其中,國家重......
在摩洛哥一個重要的新化石遺址發現的化石表明,巨型節肢動物——包括蝦、昆蟲和蜘蛛在內的現代生物的近親,在4.7億年前統治著海洋。此項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報告》雜志上。泰舒特(Taichoute)遺址的......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LMB實驗室)舉辦的2022年海洋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前沿學術論壇以線上的形式召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李超倫、副所長張長生等出席論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40.shtm中新網上海12月14日電(丑遠芳許婧)專注海洋油氣開采過程中生產水處理技術及裝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