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次香山科學會議“海洋微生物來源的創新藥物前沿研究”于5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張立新研究員擔任本次會議執行主席。科技部基礎司司長張先恩,中科院生物局副局長蘇榮輝,科技部海洋863辦公室處長張書軍應邀參加了會議。200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科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獲得者、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K. BarrySharpless教授、Nature Product Reports主編、英國Aberdeen University大學的Marcel Jaspars教授等來自國內外30多個單位的5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K. Barry Sharpless教授作了題為Going Fishing for Better Medicines的主題評述報告。
當今世界,人類仍然面臨著很多疾病的威脅。據統計世界上平均每年新增2-3種病毒病,所有這些疾病都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特效的藥物來預防和治療。陸生藥源由于經過人類長期的研究開發,新藥源日漸減少,而海洋中生活著大量的種類繁多的生物,蘊藏著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質,因此,世界各國紛紛將目光投向海洋。向海洋要藥已成為當今世界醫藥工業的重要方向。本次會議以促進國際間海洋微生物天然產物研究者的學術研究交流為目的,對全球海洋微生物天然產物研究進展進行回顧與總結,加深對當前研究發展現狀的認識;提升國內海洋微生物天然產物研究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促進我國自主產權新藥的開發;展望未來發展前景,明確國內研發定位,推動國內醫藥行業發展;并探討建立國際間合作機制。會議圍繞海洋來源微生物藥物的國際研究進展、(海洋來源)微生物藥物及大規模篩選技術和(海洋來源)微生物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及合成生物學研究前景等中心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本次香山科學會議是我國海洋微生物及其天然產物研究領域的一次盛會,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我國應抓住科學發展的機遇,在海洋來源微生物天然產物藥物的研究上進行創新,并借鑒歐洲和美國的發展規劃,整合國內優勢力量,通過對海洋來源微生物及其活性天然產物的研究促進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藥物的發展和國際化,為國家的發展和人民健康作出貢獻。
9月4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中外科學家的合作成果“Globalmarinemicrobialdiversityanditspotentialinbioprospecting”......
9月4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中外科學家的合作成果“Globalmarinemicrobialdiversityanditspotentialinbioprospecting”......
科技成果轉化成產品并不容易,為了想辦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為更多的小微企業賦能,2022年11月,浙江杭州提出了建設“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中心”的方案。截至2024年......
12月7日,華南理工大學方瑞創新藥物研究院揭牌成立。據悉,該研究院將利用前沿技術和創新理念,針對健康領域的難點和臨床工作中的痛點提出解決方案。目前已有來自華南理工大學不同學科的4個科研團隊攜手進入該平......
近日,由阿斯利康與第一三共聯合開發和商業化創新藥物——抗體偶聯藥物(ADC)優赫得(通用名:注射用德曲妥珠單抗)在中國正式上市。作為全新一代靶向HER2的ADC藥物,德曲妥珠單抗于今年2月獲得中國國家......
孫超岷團隊成員正在研究“吃”碎片的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對聚酯型聚氨酯的降解圖示。僅僅一年時間,深耕海洋微生物研究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超岷課題組就接連獲得兩項重大科研進展。“2021年,我們首次發......
海洋微生物依賴于捕獲營養物質氮、磷、鐵,然而在廣闊的海洋中,營養物質是極其稀缺的。那么當食物稀缺的時候,饑餓的海洋微生物是如何捕食的呢?(這句話刪掉的原因是覺得不重要,并且影響了上下文的銜接)發表在《......
今日,美國FDA宣布,批準新基(Celgene)和Acceleron公司聯合開發的Reblozyl(luspatercept-aamt)上市,用于治療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癥(betathalasse......
環境中的銻(Sb)主要以三價和五價兩種形式存在,Sb的存在形態影響其毒性及遷移性。研究環境中Sb的形態轉化,有利于揭示Sb的環境地球化學循環規律和環境風險。理論上來說,Sb(V)和Sb(III)各自穩......
11月30日,“北京昌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論壇——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的機遇與挑戰暨2018SAPA中國年會”今日在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隆重召開。北京市的相關領導、來自全球的頂級專家、企業投資機構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