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利用新一代測序技術和全新的組裝策略,構建了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證實了牡蠣基因組序列具有極高的多態性、較高比例的重復序列和活躍的轉座子。結合轉錄組、蛋白譜等最新組學技術,研究人員發現一系列與牡蠣抗逆能力相關的基因發生明顯擴張,這可能是牡蠣適應潮間帶逆境適應的主要分子基礎。研究還揭示了在逆境適應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貝殼的復雜形成機制。
此成果的發表,標志著基于短序列的復雜基因組拼接和組裝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填補了牡蠣為代表的冠輪動物基因組和海洋生物潮間帶逆境適應機制研究的空白,這也是我國海洋生物及水產經濟生物相關研究成果以研究論文形式第一次登上Nature雜志。
牡蠣隸屬于動物界第二大門-軟體動物門,擁有厚重的鈣化貝殼,營固著、濾食性生活,對維護近海與河口生態系統的穩定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牡蠣為世界性分布,是潮間帶極端生境的代表種。牡蠣也是養殖產量最大的海洋動物,為重要的海洋蛋白源,與人類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中國的牡蠣產量占全世界的3/4。重要的生態意義、重大的經濟價值和獨到的生物學特性使牡蠣成為海洋生物學研究的重點,且逐漸發展成為海洋生物逆境適應機制研究的模式種。而牡蠣基因組學研究,對于進一步理解以牡蠣為代表的潮間帶海洋生物進化歷程,對于探索在海洋酸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海洋生物對逆境的適應機制,對于認識海洋基因資源利用潛力都有重要科學價值。
牡蠣生活在環境高度多變的潮間帶,其環境溫度、鹽度在不同潮位、季節變化非常大,而牡蠣一般附著在淺海物體和礁石上,不能夠通過主動移動來逃避不利環境的影響,所以必須有一套遺傳機制使其對溫度、鹽度、露空、重金屬和海區常見病原等具有很強的抵抗力。研究人員結合基因組和轉錄組信息,發現一系列與牡蠣強抗逆能力相關的基因發生了明顯擴張,比如熱激蛋白70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數目高達88個,接近海葵等其它各類代表物種均值的5倍,這很可能是牡蠣能夠在潮間帶高達49 ℃甚至更高的溫度下仍能維持細胞內穩態平衡,從而保持生存的主要原因。凋亡抑制蛋白基因(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的數目為48個,接近海葵等其它各類物種均值的9倍,這表明牡蠣可能具有復雜的抗凋亡系統,從而使其能夠在離水露空等復雜多變的環境下長期生存。在外殼生物礦化形成機制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多種不同的蛋白參與了貝殼復雜的組裝和修飾,其中涉及血細胞及外來體的參與,并且大部分貝殼蛋白是非分泌性蛋白,這表明貝殼的生物礦化機制遠比當前人們的認識要復雜得多。
牡蠣與防御相關基因的擴展、表達與路徑分布
牡蠣
近日,“女媧”基因組團隊重點闡釋了適應性選擇下非編碼調控元件對表型演化的影響,相關研究發表于《分子生物學與進化》。這項工作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院士、何順民研究員牽頭的“女媧”(NyuWa)中......
通過分析基因組中數百萬個微小的遺傳差異,就可預測一個人一生中患某種疾病的幾率。在過去的10年中,研究人員為數十種疾病制定了風險評分,希望有一天患者能利用這些信息來降低患病風險。在《自然·醫學》雜志最新......
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基因信息傳遞過程中非編碼RNA的調控作用機制”在人類遺傳信息傳遞過程中,非編碼RNA不參與編碼蛋白質,占全部RNA的98%,如同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質”,是生命活動調控的......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聯合國內多家單位發布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水稻群體水平倒位變異圖譜,并挖掘獲得了新的水稻耐熱優異等位基因,該研究對水稻育種改良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通......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動物功能基因組學創新團隊研發出增強子鑒定新技術。該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平均分辨率提高了約10倍,為基因組的精確注釋提供了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核酸研究》(......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本月稍早時間宣布,批準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asgevy上市,用于治療12歲及以上鐮狀細胞貧血病患者。這是FDA批準的首款CRISPR基因編輯療法。而11......
導讀:這項技術可以及早發現那些可能對患兒生命產生重大影響的罕見疾病。 瑞孚迪的這項首創研究證明了全基因組測序在對看似健康的新生兒的篩查中存在重......
科學家收集了幾十種“神奇蘑菇”的基因組數據,以了解馴化和培養是如何改變它們的,從而培育新品種蘑菇。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裸蓋菇的商業品種缺乏遺傳多樣性,因為它們被馴化為人類使用。而澳大利亞......
原生生物(Protist)是一大類單細胞真核生物的集合,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組成了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具有高度多樣性,廣泛分布于各類水環境中,在生態平衡、物質和能量循環、環境健康、動植物疾......
來自俄羅斯、美國、土耳其和歐洲的科學家開發了一個Shambhala平臺,可將大量基因活性水平的大數據結合起來。該數據庫的創建將使科學家能夠將不同實驗中兼容性較差的數據結合起來。此項成果發表于《分子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