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3.2萬公里海岸線,有廣闊的海洋國土。海洋的持續升溫對中國有什么影響?我們該如何應對?記者專訪了報告的主要完成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里京。
記者:海洋持續變暖對我國有哪些具體的影響?我們應如何應對?
成里京:我國是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的國家,海洋持續變暖所引發的臺風、海平面上升等結果,都將對我國特別是沿海城市產生巨大的影響。因而除了目前提出的減緩氣候變化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之外,還需要著力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的工作,加強對未來可能會遭遇的氣候變化、極端事件的監測、預測和應對。
記者:這項研究會持續下去嗎?
成里京:對科研而言,持續的研究,進行縱向、橫向對比才能看出問題。我們所在這方面一直有投入。具體到這項研究,我們最近一些年會每年都做。2021年是聯合國Ocean Decade項目實施的第一年,這一項目旨在未來十年加強對海洋的理解、預測以及切實解決海洋健康面臨的問題。未來十年對于應對氣候變化是關鍵,也是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礎,我們會每年提供海洋變化信息,為公眾、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務。
記者:后續還有哪些深入研究?
成里京:首先,我們需要更深入理解區域變化,并將海洋熱吸收與氣候風險評估、經濟損失和收益等進行定量測算,以更好地在國家和區域尺度進行氣候應對和適應。其次,我們需更理解海洋熱吸收和碳吸收的關系,更好地定量測算熱-碳吸收的關聯,為凈零排放目標提供更好的科學支撐。最后,我們將深入研究海洋熱吸收和地表溫度的關系,厘清海洋熱吸收的快慢到底如何影響地表氣溫的變化。
人人都知道海水是咸的,那么在覆蓋占地球面積70%的海洋里,不同位置的海水會一樣咸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遙感衛星去“看”。然而,這件說起來簡單的事,卻困擾了科技界很多年。11月14日,我......
隨著全球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每年會產生大量海藻、牡蠣殼等廢棄物。而這些廢棄物通常被堆放在垃圾填埋場、近海灘涂或直接丟棄到海洋中,對土壤、自然水域及海洋生態系統帶來環境影響。為促進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11月13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氣象部門陸海融合的數字化網格預報業務體系、海洋氣象服務業務體系初步構建,圍繞我國責任海區和近海海域的臺風、冷空氣、大風、海霧、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提供監測預報預警評......
當地時間9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GeophysicalUnion,AGU)公布2024年度AGU會士(AGUFellow)以及各大獎項評選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近海海洋......
8月20日,自然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扎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全國......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太平洋學會評審組)初審工作已結束,共有20項申報成果通過初審。其中,科技進步獎10項,青年科技獎10項。根據《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有關規定,現將初審結果......
7月20日,第四屆國際海洋前沿科學與技術暑期學校開幕式在深圳舉行。來自全國100多個高校院所的研究生、博士后、青年科學家、青年企業家及中小學教師等共計300多人齊聚深圳。據介紹,此次暑期學校以“海洋科......
7月1日清晨,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與往常一樣,走進位于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的辦公室,查看海洋創新藥研發進度表。今年85歲的管華詩,致力于海洋藥物研發40余年。2016年,他倡導發起中國“藍色藥庫”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