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7-21 10:34 原文鏈接: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期待合作共贏

      

    雖然國內取得了一些成績,已有幾種海洋藥物上市,但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仍處于相對低水平的發展階段,尚未形成產業集群,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

      蝦殼、蟹殼等毫不起眼的下腳料,經過降解、濃縮、結晶、過濾等工序,就能搖身蛻變成氨基葡萄糖等藥品原料,價格也由3元/公斤飆升到150元/公斤左右。廈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秀芬不禁感嘆:“感謝科學家把我‘推下海’,讓我發現大海里商機無限的藍色產業。”

      近年來,借助國家戰略“藍色經濟”的發展大潮,海洋生物醫藥不斷從實驗室走入企業的生產車間。雖然國內取得了一些成績,已有幾種海洋藥物上市,但在迪沙藥業集團海洋研究院院長李廣生看來,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仍處于相對低水平的發展階段,尚未形成產業集群,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

      產業低端徘徊

      雖然具有明顯的資源和區位優勢,但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在我國仍未“變現”,也仍拿不出高端的創新藥能與各跨國制藥巨頭競相角逐。

      “海洋生物醫藥是藍色經濟的高附加值產品,但由于其復雜性和特殊性,導致產業化程度較低,成果轉化數量較少,成果轉化率較低。”日前在第十三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上,林秀芬指出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尷尬現狀。

      實際上,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展開海洋藥物的研究,但幾十年后的今天,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仍然沒有形成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產業集群,海洋生物資源的獨特優勢尚未發揮。

      “目前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確實處于一個相對低水平的發展階段,真正的龍頭企業較少,且大部分企業實力不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李廣生坦言,我國現有的海洋生物制品企業,產品的加工還是以原料或者粗品的形式為主。

      “比如我國的殼聚糖、氨基葡萄糖、海藻酸鈉、褐藻多糖硫酸酯等產品出口量很大,有些還處于壟斷地位,但是這些產品大多是以化工品的形式出口,產品利潤低,而國外再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將產品加工成保健品、藥品或者醫療器械等終端產品,產品的科技含量更高,利潤也相當豐厚。”李廣生說,面對這樁賠本的買賣,提高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整體實力就迫在眉睫。

      企業存顧慮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要想打通“發現—技術—工程—產業”這條成果轉化的鏈條,企業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在海洋藥物產業化的道路上,我國大多數企業仍持觀望態度。

      “對于制藥企業來講,開發海洋藥物產品的風險要比現有其他藥物大得多,因為開發海洋藥物的周期更長、成本更高。”李廣生指出企業目前普遍存在的顧慮,“現在國際上藥物研發周期一般為10~15年,而目前上市的海洋藥物的研發周期普遍在20年以上,這意味著企業承擔的風險比原來高數倍。”

      “目前多數企業是中小企業,固定資產少,也很難從銀行貸到款。”一位企業界人士坦言,如果沒有資金,企業的發展和創新也就無從談起。

      不僅如此,在海洋生物醫藥領域,高投入也未必贏來高回報,有的藥品研發出來遲遲無法通過認證,或者投放市場后反應冷淡,巨額投入也就打了水漂。

      而除了資金卡住海洋藥物規模產業化的“頸”以外,李廣生還指出海洋藥物轉化不暢的其他多方面原因:第一,海洋藥物還屬于比較新的領域,很多企業先前未有涉足,對其缺乏信心;第二,人才與設備缺乏,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技術放到企業去轉化,企業缺少對接的人才與設備,投入巨大,對于企業來講也是一重風險;第三,缺少信息交流平臺,適合技術轉化的企業和科研院所無法匹配。

      可以說,海洋生物醫藥行業屬于新興行業,研發工作占較大比重,因此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置身其外而只做單純的生產。“但目前的問題是,企業的專業人才匱乏,與科研機構的結合又不緊密,導致一方面科研機構的成果只停留在文章上,無法快速轉化,另一方面企業也急需一些先進的技術與成果,卻因為沒有好的平臺,也很難快速找到解決辦法。”李廣生說。

      重視資源整合與共享

      近幾年,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長,產業發展前景毋庸置疑。但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是一個復雜、開放的系統,想要從中獲取更高的利益,單憑某一個科研單位或者企業往往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資源整合與共享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礎。

      林秀芬認為,打造良好的“政府—研究院所—企業”合作機制十分重要。只有集中三方優勢資源,協同合作,共同解決影響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的關鍵難題,才能夠加快產業的快速發展。

      她建議,首先應建立企業與院校經常性合作研究機制,以企業引導院校研究方向,以院校培養企業技術人才,做到為“產業化而創新”。這也與李廣生的觀點不謀而合:“企業與院校應建立經常性的合作關系,從而提高效率,節省資源,達到‘研發即可轉化,轉化即可成功’的目的。”

      李廣生認為,首先要加強海洋生物產業人才的培養,建立一套海洋生物產業人才培訓體系,鼓勵海洋特色高校和相關企業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和實習基地。其次要推進海洋生物產業信息平臺的構建,最好是由國家層面來打造,提供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共享與技術合作。

      另外,為更好實現成果產業化,林秀芬認為,企業還要以更開闊的眼光,加強國際科技合作,通過共同研究,逐步解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化過程中所面臨的共性技術難題。與此同時,“合理的產業化布局、成本控制和綠色科技”三者也要完美結合,整合技術及設備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和創造性地改進現有技術,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李廣生最后還建議,“十三五”期間,國家還應持續加大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投入,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還應引導產業化布局,針對各地區之間的資源特點與優勢,整合相關產業資源,解決產業集群規模欠缺的問題。此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還可以對海洋藥物的申報開辟綠色通道,減少排隊等待時間,減免申報費用。

    相關文章

    高端科學儀器國產化是攻堅戰企業要走出象牙塔

    破解微觀世界密碼的質譜儀,撐起了中國高端科學儀器的領航者。2024年,是禾信儀器(688622.SH)誕生20周年。作為國內質譜儀領域少數從事自主研發的企業之一,禾信曾經多次牽頭承擔或參與國家級重大科......

    自然資源部: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

    8月20日,自然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扎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全國......

    賽默飛發布2023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2024年8月,上海——近日,賦能科技進步的全球領導者賽默飛世爾科技(以下簡稱:賽默飛)發布2023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展示了其在全球范圍內踐行可持續發展承諾的深度實踐和顯著成就。2023年,賽默飛......

    全名單丨關于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海洋學會評審組)初審結果公示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全名單丨關于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海洋學會評審組)初審結果公示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20項,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初審結果公示

    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太平洋學會評審組)初審工作已結束,共有20項申報成果通過初審。其中,科技進步獎10項,青年科技獎10項。根據《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有關規定,現將初審結果......

    第四屆國際海洋前沿科學與技術暑期學校在深開幕

    7月20日,第四屆國際海洋前沿科學與技術暑期學校開幕式在深圳舉行。來自全國100多個高校院所的研究生、博士后、青年科學家、青年企業家及中小學教師等共計300多人齊聚深圳。據介紹,此次暑期學校以“海洋科......

    廣西防城港組團到亞熱帶生態所調研

    7月18日,廣西防城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其東率防城港市科協、市林業局以及相關企業一行,赴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考察調研。座談會現場。王昊昊攝朱其東一行走訪調研了畜禽養殖......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常態化組織企業申報市級政府投資基金儲備項目

    各有關單位:為落實市政府工作部署,根據《北京市新設市級政府投資基金項目庫管理辦法(試行)》的有關規定,現常態化組織企業申報我市新設8支政府投資基金儲備項目。有關事項通知如下:——AA基金簡介為更好發揮......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這一重要要求,為新時代新征程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力軍作用指明了方向。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出題人”“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