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疊紀以前的海洋里,腕足類動物在溫暖的淺海中繁衍生息,是海洋中最常見的底棲生物,比體型相似的雙殼類繁盛得多。但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2.5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后,雙殼類迎頭趕上并超越腕足動物,遍布全球海洋的每個角落,而此時腕足類卻全面衰敗,成為海洋的邊緣分子,是什么原因導致兩者統治地位的轉換?學界持不同觀點。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陳中強團隊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授邁克·本頓團隊合作,通過古生物大數據,對腕足類與雙殼類的統治角色轉換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古生態模擬分析,結果表明兩者在宏演化尺度上不存在競爭關系,2.52億年前的大滅絕事件與環境因素才是導致這兩類生物在海洋生物群落的統治地位上發生取代的根本原因。相關成果以《貝葉斯模擬分析揭示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大滅絕后雙殼類并沒有驅使腕足動物的衰敗》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
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地球生命最大的滅絕事件,即海洋中古生代類型的生物被現代型生物所取代。其中,海洋中兩類貝殼動物腕足—雙殼的取代關系是古生物學教科書上最典型的生物取代案例之一。近兩個世紀前,古生物學家開始探討導致本次生物取代的驅動力,但一直懸而未決。
腕足類和雙殼類動物具有相似的形態以及生態位置的重疊,自19世紀60年代起,人們假設兩者具有競爭關系,具有生理優勢的雙殼類逐步取代了古生代劣勢的腕足類。也有不同觀點認為兩者不存在競爭關系,而是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大滅絕事件導致了這次轉換。
為了解決這一爭論,研究團隊對5億年來的近33萬條關于腕足動物和雙殼動物化石記錄進行了厘定和修正,用貝葉斯生態模擬的分析方法,計算出這兩類生物長時間尺度的新生與滅絕速率。結果表明,兩者在侏羅紀之前具有彼此相似的多樣性速率演化趨勢,證明兩者均受到主要環境事件的影響。
研究團隊利用多變量生滅模型,模擬不同生物與非生物因素對兩者多樣性演化速率的影響,發現大滅絕后整個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銳減促進了兩者新生率上升,而雙殼類與腕足類并不存在顯著的競爭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在轉折的關鍵時期,即大滅絕后,急劇升高的海水溫度限制了腕足動物的生存與復蘇,但雙殼類沒有受到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2.52億年前的大滅絕事件對腕足類造成了災難性的打擊,從而導致了兩類動物多樣性的轉換;雙殼與腕足對外界環境耐受程度上的差異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轉變的發生。
陳中強表示:“此研究強調了環境因素對生物宏演化歷史的塑造作用,面對如今全球快速變化的氣候環境,如何進行生物保護,避免腕足類悲劇的再度發生是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據悉,該文章第一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郭鎮;陳中強與邁克·本頓為共同通訊作者;布里斯托大學博士生約瑟夫·費蘭納里-薩瑟蘭也參與了本項工作。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1358-8
生態環境部關于印發《海洋油氣開發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的通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為進一步規范海洋油氣開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各流域海域局生態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中心:為提高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技術水平,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各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環境標準樣品研究所:為......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珍團隊與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姚永堅團隊合作,在南海洋殼結構與巖漿增生歷史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揭示了南海洋盆巖漿增生的時空分布新規律。相關成果發表在......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辦的“第二屆海洋內波與混合研討會”在廣州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南海海洋所研究員陳植武和蔡樹群作為共同召集人,邀請了中國海......
近日,為保障“海基二號”海上安裝和聯調期間的作業安全,基于國產GNSS浮標和自主海浪模式,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一所”)喬方利研究員團隊開展了南海流花海域涌浪監測與精細化預報工作,相......
日前,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觀測技術規范宣貫與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觀測技術規范》第一卷《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正式發布,包括了森林、草地、海洋、湖泊等不同類型生態系統以......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法明團隊與合作者在海岸帶互花米草入侵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系統評估了互花米草入侵對中國沿海泥灘地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相關成果發表于《科學通報》(ScienceB......
近日,第三屆全國海洋科技名詞(海洋科學領域)審定工作啟動會在青島召開,會議由全國科技名詞委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共同主辦,采用線上與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開展。這標志著海洋科學領域科技名詞的編寫與審定工作......
日前,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通信與定位技術創新團隊被授予第二十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2023年,哈工程“星海1000”極地探測無人潛器深潛于北極冰蓋之下,我國科研人員首次清晰地觀測北極海冰冰底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