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診斷
根據上述典型臨床表現、神經眼科學檢查發現和典型的神經影像學,診斷多不困難。重點需與引起海綿竇綜合征的海綿竇血栓和頸動脈海綿竇相鑒別。
鑒別診斷
1.海綿竇血栓
多有感染病史。臨床上短期內出現典型的海綿竇綜合征表現。腦脊液檢查可有白細胞計數升高,涂片或培養可明確致病菌。血常規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數升高,血沉偏快。頭部CT可見海綿竇腫脹、不規則充盈缺損和眼靜脈擴張。MRI早期T1WI為等(高)信號、T2WI為低(等)信號,數天后可呈現為中心等信號、周圍高信號的“靶心”征,第二月T1WI等信號、T2WI高信號,對比增強T1WI可見海綿竇內充盈缺損。頭部MRV直接征象為發育正常的海綿竇內高信號缺失或邊緣模糊且不規則的低血流信號;間接征象為梗阻處靜脈側支形成和其他途徑引流靜脈異常擴張。
2.頸動脈海綿竇漏
多有頭部外傷史、傷后不同時期出現結合膜水腫和充血、搏動性突眼、顱內血管雜音、視力進行性減退等典型癥狀和體征,結合腦血管造影檢查可確診。
3.嗅溝腦膜瘤
主要為精神癥狀,常有欣快感、注意力不集中、單側或雙側嗅覺喪失,約30%有癲癇大發作。MRI上病變體積多較大,且以嗅溝區域為主。
4.鞍結節腦膜瘤
以單眼或雙眼視力減退及雙顳側偏盲,視神經萎縮為主要表現,常無視乳頭水腫、嗅覺及精神障礙,可有內分泌紊亂,但蝶鞍不擴大,影像學可顯示鞍結節骨質增生以及其他神經影像學表現可鑒別。
5.垂體瘤
常合并內分泌表現,視野障礙多為雙顳側偏盲,CT和MRI可見蝶鞍擴大,病變位于鞍內或由鞍內向鞍上發展,正常垂體受壓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