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9-06 09:36 原文鏈接: “海龍Ⅲ”在西北太平洋試驗應用成功

      當地時間8月20日~26日,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龍Ⅲ”無人纜控潛水器(ROV)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區成功實施5次深海下潛,完成了典型海山的環境調查任務,最大潛深4200米,共完成22次座底,36次懸停觀測,近底觀測作業16個小時,并成功采集到結殼和結核樣品,以及海綿、海百合、紅珊瑚等6類生物樣品。中國大洋48航次領隊孫利佳表示,“海龍Ⅲ”ROV系統的試驗性應用成功標志著我國的深海科學考察又將增添一新利器。


    采集海綿樣品

      據了解,“海龍Ⅲ”是國內首臺6000米級通用作業型ROV,配備七功能、五功能機械手,宏吸式取樣器,巖石切割機,沉積物保壓取樣器等設備;并搭載前視聲吶、超短基線等特種工具,具備自動避讓障礙物、深海定位能力;另裝有11個高清攝像頭滿足深海觀測、拍攝像功能;7個螺旋槳及液壓系統,保證長距離巡航能力。今年4月份,“海龍Ⅲ”完成海試驗收,進入試驗性應用階段。

      “‘海龍Ⅲ’有兩大優勢:一是可以實現大跨度、長距離近底觀測取樣;二是具備定點、精細化作業能力。”設備主要負責人吳超介紹,在“大洋一號”母船的配合下,“海龍Ⅲ”在水下完成了海山區功能測試、定點取樣、標識物投放、母船與ROV聯動配合、近底長距離觀測、拍照攝像等功能目標任務。“其中一個潛次長時間近底作業達6個小時,挑戰海底多變地形,并與母船進行了很好的聯動配合。”

      據中國大洋48航次首席科學家李懷明介紹,此次“海龍Ⅲ”ROV系統的試驗性應用任務是“蛟龍探海”工程中“深海技術裝備發展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應用結果表明,“海龍III”ROV性能狀態穩定、作業模式成熟、取樣手段豐富、本體操控嫻熟,能夠適應多種水深和地形環境,具備了在全球60%的海域開展科學考察活動的能力。


    相關文章

    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洋脊地幔演化研究迎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特聘研究員林間團隊聯合國際多位科學家,對東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洋中脊區域下方的地幔過程進行深入研究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中國化學會簽署2025年環太平洋化學大會PACIFICHEM合作協議

    北京時間2023年3月3日,加拿大化學會、美國化學會、日本化學會、中國化學會、韓國化學會、新西蘭化學會、澳大利亞皇家化學會在線上聯合舉辦2025年環太平洋化學大會(PACIFICHEM2025)簽約儀......

    研究團隊揭示太平洋北赤道流/潛流年際變異規律

    熱帶西太平洋表層/次表層環流示意圖與ADCP 潛標位置。北赤道流/潛流 (NEC/NEUC), 棉蘭老流/潛流 (MC/MUC), 黑潮 (......

    形勢嚴峻!北太平洋垃圾帶漁具污染嚴重

        海洋清理組織的塑料研究,對001B系統在太平洋垃圾帶捕獲的物品進行分析,根據語言和國家代碼來尋找關于來源的線索。圖片來自海洋清理組織 &nbs......

    第100次海上測控任務,這艘又啟新程

    5月26日9時許,遠望3號船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太平洋執行海上測控任務。這是遠望3號船今年首次出航。據介紹,針對航行時間長、任務密度高、節奏轉換快、測量海域氣象多變等情況,他們扎實有效地開......

    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影響機理項目啟動

    3月14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組織召開了由該所研究員王春在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的影響及其機理”項目啟動會。與會專家對該項目的意義、目標、總體技術路線和實施......

    太平洋風暴活動路徑查清,這些地方可能遭殃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珊瑚礁及其環境記錄學科組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聯合廣東海洋大學、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研究揭示近千年來西北太平洋地區風......

    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記者從國家氣候中心獲悉,最新海溫監測顯示,最近3個月(8-10月)關鍵區滑動平均指數為-0.52℃,標志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拉尼娜狀態將在未來三個月持續,并可能在冬季(2021年1......

    揭示太平洋年代際振蕩主導1980年以來沃克環流的增強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德國馬普氣象研究所11月11日發表于《自然-通訊》的研究工作表明,太平洋年代際振蕩(IPO)位相的轉變是1980年以來太平洋沃克環流增強的主要原因,其貢獻要大于人為輻射強迫......

    有關太平洋海溫年代際振蕩主導近期沃克環流增強的研究

    IPO位相轉變影響太平洋沃克環流強度變化的機制示意圖。(研究團隊供圖)11月11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德國馬普氣象研究所發表于《自然—通訊》的研究工作表明,太平洋年代際振蕩(IPO)位相的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