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安徽省宿州市與浪潮信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淮海智算中心建設。
據了解,淮海智算中心總體投資10億元,全面建成后智能算力性能將達30億億次每秒,成為技術先進、架構開放、應用豐富、生態完善的國內領先的智算樞紐。
國內首個算力、算法一體化新型基礎設施
安徽宿州南臨長三角、北接環渤海經濟區,地處亞歐大陸橋東部要塞。獨特的中心區位優勢,為宿州建設發展云數據中心、智算中心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2021年,宿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43.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3.6%,1600余家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企業落戶宿州。目前,宿州市高新區已建成長三角區域建設標準最高、單體規模最大的大數據存儲和處理中心,規模達十萬平方米,被譽為“中國云都”。
淮海智算中心采用全球領先的“E級AI元腦”智算架構,部署業界領先的浪潮AI服務器算力機組,通過開放多元的系統架構,支持當前最先進的GPU和國產AI算力芯片。該中心將建設成為國內首個算力、算法一體化的新型基礎設施,運行全球最大規模中文智能語言算法模型“源1.0”,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四大關鍵作業環節,為社會經濟、產業發展和研究創新等提供人工智能所需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算法服務。
淮海智算中心將開放支持國際國內最主流的AI框架、數據集和工具,無縫對接當前國際國內最成熟完善的人工智能開發和軟件生態,可運行智能圖像、智能語音、語言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AI+Science等眾多豐富領先的行業應用,并滿足政產學研多元化人工智能場景創新的關鍵需求。
宿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姚愛洋表示,淮海智算中心將打造成為立足宿州、輻射華東、服務全國的智算產業樞紐,提升宿州人工智能算力服務能力,為承接長三角、京津冀、環渤海等區域的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產業轉移奠定優質的智算產業基石。
浪潮信息CEO彭震則表示,數字時代的智算中心,就像電氣時代的發電廠一樣,規劃建設智算中心,構建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是謀求經濟模式創新和城市治理智能化轉型的第一步,也是吸引產業聚集、人才聚集,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希望通過淮海智算中心的建設,助力中國云都宿州在發展數字經濟上保持先發優勢,為區域的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升級轉型貢獻力量。
“想發展,投算力”
今年一季度,浪潮信息、IDC聯合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發布最新的《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指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國家的數字經濟和GDP會分別增長3.5‰和1.8‰,而且一個國家的計算力指數越高,對GDP的推動力將呈現倍增效應。
由此,彭震認為,在數字化時代,數據中心、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替代原來的“鐵公基””成為新時代的新基建,成為經濟增長、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動力。“以前是‘要想富,先修路’,現在是‘想發展,投算力’。”
根據全球服務器出貨量估算,從2020年到2025年全球算力規模將提高30倍,用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算力規模每隔3.4個月就翻一番。數字化、智慧化時代對于算力的需求幾乎是無窮盡的。
在彭震看來,算力基礎設施應在技術上、規模上適度超前,不僅要發展數據中心更要發展面向人工智能等前沿應用的智算中心。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智算中心會成為主流的算力基礎設施。而智算中心的建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算力和算法,也就是算力基建化、算法基建化。算法基建化則是通過對外開展算法即服務,緩解企業面對大模型訓練成本高、技術門檻高的難題。
智算中心如何建設?彭震表示,應遵循3個基本要求:開放標準、集約高效和普適普惠。開放標準,要求智算中心從硬件到軟件、從芯片到架構、從建設模式到應用服務都應該是開放的、標準的;集約高效,要求智算中心的建設要具備超大規模,要采用領先的技術,比如融合架構、液冷等,保證自身的先進性;普適普惠,則要求智算中心發揮基礎設施的社會價值,服務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