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納米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推動了各個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當然納米科技對醫學研究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納米機器人可充當“微型醫生”,解決了醫生用傳統技術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納米科技在癌癥治療、疫苗開發、HIV治療以及多種疾病的診療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最近,來自美國梅奧診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一種新型的抗癌納米顆粒(doi:10.1038/nnano.2017.69),這種納米顆粒能夠讓乳腺腫瘤萎縮的同時還能夠阻止疾病再次復發。研究者Betty Y.S. Kim博士在文章中指出,在這項概念驗證研究中,我們吃驚地發現這些接受這種納米顆粒治療的小鼠表現出持久的抗癌效應。不同于現存的僅靶向免疫系統一部分的癌癥免疫療法,我們專門設計的納米顆粒積極地調動整個免疫系統來殺死癌細胞,促進身體產生它自己的記憶系統,從而使得腫瘤復發最小化。這種納米藥物還可靶向不同類型的癌癥和其他的人類疾病,包括神經血管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近年來,隨著精準醫療概念的提出,科學家在對癌癥新療法的開發上也有了不同的見解。許多科學家認為個性化療法或許是未來人類徹底擊敗癌癥的關鍵所在。然而,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嘗試著開發出了一種新的納米疫苗,研究人員首先通過基因測序等方式確定患者自身腫瘤細胞上相關突變基因,然后利用人工合成的高密度脂蛋白作為載體,將這些患者特異性抗原輸送進入體內,用于“訓練”患者機體免疫系統產生腫瘤殺傷性T細胞,以治療癌癥。
隨著對納米醫療研究的不斷深入,有些研究人員就得到了意外的研究發現,2016年,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就發現,利用納米粒子就可以激活免疫細胞,進而殺死腫瘤;研究人員通過對小鼠進行實驗發現了上述現象,當時研究者想測試一種鐵補充劑中的納米粒子能否作為“特洛伊木馬”,把用于化療的藥物偷偷地帶入小鼠的腫瘤中。他們卻意外發現,鐵補充劑中的納米粒子能夠促使巨噬細胞(TAM,與腫瘤相關)殺死腫瘤細胞。研究者Daldrup-Link認為,未來,這種納米粒子或許能夠幫助無法完全移除體內腫瘤的癌癥病人進行疾病治療得以康復。
此前,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基于納米顆粒開發出了新型的組合性免疫療法來幫助治療癌癥;而來自米蘭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doi:10.1007/s12274-016-1035-8),將小型的納米金顆粒吸附到前沿的細胞因子療法中,他們認為這或許可以更好地增強療法的作用,研究者Helen Rippon說道,利用納米醫學中的金來治療癌癥是一個新型且讓人非常興奮的研究領域。2016年6月,有研究人員就報道(doi:10.2217/nnm.15.218)利用納米載體跨越血腦屏障來靶向治療腦癌,研究人員通過利用納米載體將化學藥物定向運輸到大腦中實現了將腦部腫瘤細胞大量殺滅的目的;盡管目前該技術僅僅在小鼠水平得到了驗證,但如果能夠同樣適用于人體的話,將會導致新的治療腦癌的療法的產生。
近年來,腫瘤醫生和科學家們都寄希望于納米技術帶來的突破性變革。此前有研究者嘗試利用納米氣泡“炸死”機體中殘余的癌細胞,而在過去十年里,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萊斯大學和其它科研工作者率先對這一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他們認為這種金原子組成的納米簇可以作為對抗癌癥有力的武器。通常情況下,幾乎所有的實體瘤內的血管都有滲漏,那么將金原子納米簇注射到血液中,它們就會傾向于通過腫瘤血管滲透在腫瘤細胞周圍聚集。同時這些癌細胞會吞噬這些納米粒子。一旦進入細胞,這些納米粒子就好比"特洛伊木馬"一樣,利用可穿透數厘米厚組織的紅外激光照射"擊中"這些金原子,這些納米簇會瞬間產生巨大熱能,將周圍的組織液氣化,產生一些納米氣泡將癌細胞撕裂或"炸掉"。
由此可見,近年來納米技術在癌癥治療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僅如此,納米技術還在疫苗開發以及其它研究領域大放光彩。
納米技術與疫苗
去年,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Mark Kendall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納米貼(nanopatch),這種納米貼能夠提供一種疫苗運輸的新型途徑,而這無疑是160年以來古老注射疫苗方法的一個革命性創新。研究者認為,這種納米貼片能夠適合于疫苗運輸來靶向作用免疫細胞,從而使得疫苗注射的成功率提高,比如流感疫苗、脊髓灰質炎以及霍亂疫苗等。
納米貼片的開發為疫苗的運輸策略帶來的極大的革新,這種新型技術或許還能夠明顯減少疫苗開發過程的花費,并且使得疫苗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可用。而且這并不僅僅是一個好消息,研究者Mark Kendall和其同事目前正在布里斯班利用納米貼片進行人類臨床試驗,而且WHO也計劃2017年在古巴開展脊髓灰質炎疫苗的試驗。
此前,一項刊登于國際雜志Nanoscale上的研究報告中(doi:10.1039/C5NR08821F),來自美國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納米疫苗,其可以幫助開發出治療癌癥免疫療法的新方法而且降低療法的副作用;這種納米疫苗可以有效運輸特殊的DNA序列至免疫細胞中,這種來源于細菌DNA中的序列可以被用來誘發機體的免疫反應,同時該疫苗還可以保護機體中的DNA免于被破壞。不光如此,早在2014年,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納米工程師就開發出一種“納米海綿疫苗”,經小鼠實驗證明,其能大量吸收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產生的成孔毒素——無論在血管還是在皮膚,因此能預防MRSA放出的alpha-溶血素造成的影響惡化,可作為一種安全高效的抗毒素疫苗。
納米技術與HIV
除了在癌癥治療和疫苗開發中的應用外,科學家們還利用納米科技在HIV的研究中取得了眾多的研究進展,此前來自中國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開發了類病毒樣富勒醇納米顆粒作為HIV疫苗的佐劑,這對于艾滋病疫苗的研發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納米醫學是應用納米技術進行疾病預防和治療的新領域。這個逐步發展的學科有望為醫學科學研究帶來巨大改變,目前已經有許多臨床治療和診斷方法受到納米醫學技術的影響。2016年10月,來自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新研究,他們希望通過納米技術改善對HIV病人的藥物治療。到目前為止臨床上仍然沒有可以用于HIV治療的口服納米治療藥物,借助新開發的快速小規模納米醫學篩選方法,研究人員就找到了一種新型水溶納米治療方法。
2017年在美國西雅圖市舉辦的逆轉錄病毒與機會感染會議上,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通過研究,利用納米技術有效改善了用于治療HIV感染者的藥物療法,而且在臨床試驗中研究者也取得了較好的結果。不僅如此,來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員也通過研究設計并合成出一種納米尺度的DNA機器,該機器的定制修改特性可支持識別特定的目標抗體,這一研究成果將給目前緩慢、繁瑣且昂貴的抗體檢測過程帶來革命性變化,有助于診斷風濕性關節炎、HIV等感染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從而減少疾病治療延誤,降低治療開支。
納米科技與疾病診斷
胰腺癌是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是因為在早期階段,它通常是無法檢測到的。近日,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快速的廉價的基于納米顆粒的胰腺癌診斷方法(doi:10.1038/s41551-016-0021),該方法是基于胰腺癌釋放的囊泡表面上的一種生物標記物而開發的。近期,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doi:10.1038/ncomms14378),來自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領跑一場使用納米機器改善病人疾病診斷和藥物輸送的競賽,在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如何在活細胞內合成DNA馬達,此前這個過程只能在試管中完成,而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展示了如何在活細胞內使用DNA馬達完成特殊的生物學功能;研究者通過DNA酶及其底物創造了一個納米器件,該納米器件有需要的燃料、DNA軌道及分子開關。這個設備被用于檢測乳腺癌細胞中的一種特殊的microRNA,當它與靶分子結合后,DNA馬達會被打開,從而產生熒光。研究人員就能夠通過檢測熒光強度判斷哪些細胞是癌細胞,這項技術在疾病早期診斷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
納米科技與其它疾病
納米科技不管在上述疾病的研究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其還能夠幫助研究者對其它疾病或療法的開發帶來幫助。比如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可遙控的納米機器人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doi:10.1038/ncomms12263);還有來自德國環境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納米顆粒載體,其能在人類和小鼠的肺部的腫瘤位點實現位點選擇性地釋放藥物分子,這種新型的納米載體或可將肺癌藥物的作用效率提高25倍。
不僅如此,2016年來自中國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用于進行流感和其它病毒快速檢測的納米生物傳感器,可以將試驗時間從原先的1-3天縮短到如今的2-3小時,相比傳統臨床方法而言速度要快10倍以上,同時每份樣品僅需要花費20元港幣,相比傳統檢測費用降低了80%;因此這種新型技術就可以被廣泛用于檢測不同種類的病毒,為后期開發低成本、快速且超靈敏的病毒檢測技術提供了新的思路(doi:10.1021/acsnano.5b05622)。
未來,隨著科學家們對納米科技的不斷應用和深入研究,相信新型的納米技術會不斷誕生,而科學家們也會通過不懈的努力基于納米技術開發更多對疾病進行診療的新型工具或技術,從而更多地造福于人類健康。
日前,北京協和醫院分別與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簽署幫扶合作協議。北京協和醫院將向這兩家醫院輸出品牌、技術、管理等優質醫療資源,共建區域醫學中心,助推貴州在醫療服務、醫學研究、成果轉化、人......
2023年3月1日,由科技部、中國科學院指導,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蘇州)主辦,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
12月10日,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6場分論壇之一納米科學分論壇在廣州舉行,12名院士專家在論壇上作學術報告。與會院士專家紛紛表示,論壇搭建了一個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對于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
納米技術是我國為數不多能與發達國家并跑且部分領跑的科技領域。中國納米文獻的領域加權引用影響(FWCI)從2000年的1.3提升至2019年的1.9,實現超越美國。同時,2000~2019年,我國納米科......
納米技術是我國為數不多能與發達國家并跑且部分領跑的科技領域。中國納米文獻的領域加權引用影響(FWCI)從2000年的1.3提升至2019年的1.9,實現超越美國。同時,2000~2019年,我國納米科......
近日,青島大學·西凱生物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青島揭牌成立。該中心是由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山東分中心、青島大學、青島西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創建的產學研平臺,將圍繞慢阻肺、慢阻肺合......
PaulAlivisatos現任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三星(Samsung)杰出教授”。美國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兩院院士,同時擔任國際納米領域頂刊NanoLe......
經過四個多月的評審,2019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于9月20日正式向社會公布。50位獲獎人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從千余名申報人中脫穎而出,每位獲獎人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
根據《科技部、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文件要求,現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2017年度同一指南方向下同時立項項目......
根據《科技部、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文件要求,現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2017年度同一指南方向下同時立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