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2-11 21:31 原文鏈接: 大灣區科學論壇納米科學分論壇聚焦納米科學前沿

      12月10日,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6場分論壇之一納米科學分論壇在廣州舉行,12名院士專家在論壇上作學術報告。與會院士專家紛紛表示,論壇搭建了一個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對于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有著積極意義。

      作為今年大灣區科學論壇首場分論壇,論壇聚焦納米科學前沿,涉及主題既有納米科技研究的最新進展與趨勢,也涵蓋納米技術在生物醫藥、新材料、“雙碳”、有機半導體等領域的落地應用。

      共話納米科學發展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論壇現場,12位院士所作的學術報告均為各自研究領域中的前沿尖端話題,共話納米科學發展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在論壇上以《分子和固體中自旋態的操控》為題作學術報告,詳細闡述了分子自旋態的操控方法;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馬於光重點介紹了有機半導體研究的現狀與未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學思則在報告中分享了抗腫瘤高分子載體納米藥物的最新科研進展。

      “中國有機發光顯示產業布局很大,粵港澳大灣區有自己的優勢。”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州大學教授李述湯透露,其團隊與澳門科技大學聯合,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立澳門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既做前沿科學探索,也做產業化示范”。

      而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型生物材料與高端醫療器械廣東研究院院長王迎軍以“納米技術與再生醫學”為主題進行演講。她表示,納米技術可以融合AI、3D等賦能技術,研發出精準修復智能技術,從而在臨床研究中精準診療強直性脊柱炎等難治患者。

      “我國在國際上率先研制出大缺損骨再生修復材料,實現了工程化,解決了大段承重骨再生修復的國際難題。過去大腿股骨大腔隙缺損需要截肢,如今通過納米材料應用可實現保肢體治療。”王迎軍表示,新型生物材料的主要特點是智能化、精準化、生命化、多功能化,而要推動這類材料走向臨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隨著人工智能、信息化、納米技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領域的迅速發展,生物材料研究進入一個高峰期,多學科交叉和深度融合是生物材料創新發展的主要特點和趨勢。”王迎軍表示,智能醫療器械的時代已經到來,其發展不但需要跨學科研發團隊整體建設,更需要科研、企業、政府、監管、金融等全社會的共同治理。

      大灣區未來有望成為全世界的科創中心

      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將于12月11日至13日在廣州召開。本屆論壇以“探索未來,共享科學”為主題,將匯聚全球頂尖科學家和國際科學組織,共同探討全球科學發展趨勢及其對未來的影響,促進各國科學交流互鑒,為推動地區和全球科學大繁榮、大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大灣區科學論壇將打造成世界級的科學、技術、政府、企業、金融等各界之間的交流平臺,對于包括基礎科學研究和科技產業在內的大灣區科技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趙宇亮在大灣區科學論壇納米科學分論壇現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在趙宇亮看來,大灣區科學論壇將影響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科技創新的未來。“促進科技創新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包括人才、項目、成果等在內的創新資源流動,大灣區科學論壇打造的正是一個交流共享的平臺。”他說。

      針對納米科學分論壇,趙宇亮認為,論壇吸引了粵港澳三地科學家參與,代表著國內納米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我國納米科技基礎研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關鍵在于如何讓成果‘從紙上走到地上’,納米科學分論壇可起到‘催化劑’和‘助推器’的作用。”

      “大灣區在我們國家的科技創新中應該屬于第一梯隊。”趙宇亮指出,最近幾年大灣區吸引聚集了大量的科技資源和科技要素,從全國、全世界聚集了大批優秀科技人才、科技企業資源和科技成果,作為一個科技創新的新興區域,只要堅持現有政策,大灣區未來一定有希望打造成為全世界的科技創新中心。

      “論壇報告內容精深,獲益匪淺。大灣區創新創業風氣濃厚,粵港澳各有優勢,論壇有利于三地協同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朱世平表示,“我非常喜歡大灣區創新創業的環境和文化,我們在深圳建設了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并且與很多企業有深入合作。”

    相關文章

    五位一體推動政產學研用資19位院士齊聚2023納博會

    2023年3月1日,由科技部、中國科學院指導,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蘇州)主辦,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

    大灣區生物產業發展加速企業爭占研發高地

    在廣州南沙的運營中心內,用作癌癥篩查的檢測樣本正在進行自動化處理;而在香港科學園內,占地約929平方米的國際研發中心近日正式投入使用,將招募全球生物高科技科學家和研究工作者,以二代測序技術進行癌癥篩查......

    廣東科學中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學文化傳播

    1月6日,由廣東省科技廳指導,廣東科學中心聯合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主辦的科學文化傳播論壇在廣州舉辦。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大鵬等5位來自科普研究、媒體傳播和科普場館的專家,通過網絡連線方式作主旨報......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發展論壇成功召開

    12月29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發展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功召開。本次論壇由廣州高新區管委會指導,廣東省麥思科學儀器創新研究院主辦,暨南大學與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本......

    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在廣州舉行

    12月21日,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在廣州南沙舉行。本次大會由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舉辦,以“投資大灣區,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全方位展示大灣區建設成效,傳遞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心決心,邀請海......

    大灣區納米產業協同創新生態雛形初現

    納米產業技術創新專業賽全國總決賽現場。主辦方供圖多項創新納米“黑科技”集結,讓人應接不暇!12月21日,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納米產業技術創新專業賽全國總決賽在廣州市黃埔區正式啟動,在接下來2天的緊......

    粵港澳專家探討大灣區高等教育與人才融合發展

    中新社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索有為)香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17日線上舉辦“香港沙龍第2期——港澳高校、人才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學術會議,粵港澳三地專家、學者和粵港澳高校的博士生就粵港澳大灣區未來......

    2022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論壇在深圳舉行

    近日,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深圳市深港澳合作創新研究會、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聯合主辦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論壇在深圳舉行。據悉,論壇聚焦“雙循環背景下中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散裂中子源建設:契合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

    “當初作出從北京到廣東的決定是艱難的,今天看來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東莞和粵港澳大灣區非常適合干事創業,而散裂中子源所從事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正契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近日,陳延偉如是說。作為......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在廣州南沙動工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24日在廣州南沙正式動工。該會址以“千帆競渡、科技遠航”為設計理念,計劃于2025年建成投用。當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咨詢委員會也在南沙成立。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位于南沙明珠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