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31 11:04 原文鏈接: 深圳平樂醫院“國有民營”破解醫改難題

      記者在深圳、鄭州兩地調研發現,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在新一輪公立醫院改革過程中,試行“管辦分離、政事分開”,借助“國有民營”的運行模式,發揮產權不變、運營自主的優勢,以管理、服務和技術為突破口,成功走出經營困境,獲得“公益”與“效益”雙贏。有關醫改專家認為,平樂醫院的做法對我國公立醫院的改革有一定借鑒價值。

      “管辦分離”帶來“國有民營”機遇

      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是1986年鄭州市骨科醫院在深圳開辦的一家中西醫結合醫院,行政隸屬鄭州市衛生局,業務隸屬深圳市衛生局領導。這家產權屬國有的醫院曾一度陷入瀕臨倒閉的困境。

      為解決平樂醫院面臨的問題,鄭州市衛生局9年前決定在平樂醫院試行“管辦分離、政事分開”,建立“國有民營”的模式。即給平樂醫院下放經營權、人事權等多項基本權利,實現醫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平樂醫院作為公立醫院的屬性沒有改變,但醫院自主擁有重大決策、重大項目投資、大額資金使用、用人薪資待遇等諸多的政策權利優勢。

      鄭州市衛生局長顧建欽表示,對平樂醫院的考核評價機制重在醫院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潔的基本醫療服務,且醫院收入使用和分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

      “國有民營”激發服務、管理和技術突破

      改革后的平樂醫院沒有了財政的支撐,開始尋求在服務、管理和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醫院提出,以管理上的精細化和激勵機制實現醫院的效益目標,以對病人的個性化服務實現醫院的公益目標,并以技術上的集中突破實現醫院的醫療安全目標。

      為保證服務水平,平樂醫院放棄一般公立醫院“高職高聘”的薪資體制,在全院實施“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績效工資考核體系改革,建立靈活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制度,工作表現出色的員工即便職稱不高也可能獲得高報酬。與此同時,平樂醫院運用精細化管理理念,開展專科專病程序化、標準化和數據化的體系建設,形成優勢科室協同和持續運行的格局。

      “平樂醫院醫生加護士不到400人,硬件不可能和大醫院相比,就選擇在軟件服務上加強競爭力。”平樂醫院護士徐展說,醫院從2009年開始設置病房主管,充當病人和醫院溝通的橋梁。病房主管每天除了查看病房之外,還要滿足病人的個性化需求。比如幫病人出去買個包子、找條毛巾等。

      平樂醫院還借助“國有民營”模式靈活使用資金,集中投入6000多萬元,將原來的大骨科細分為脊柱骨科、關節病科、老年骨科、疼痛科等9個臨床科室,形成1個國家級重點專科、4個省級重點專科、5個市級重點專科,開展技術創新190余項,出版骨傷科教材及專著27部,獲得科研成果近百項。

      “平樂醫院在管理、服務和技術上的改變都是和‘國有民營’模式分不開的。”平樂醫院院長黃明臣告訴記者,一方面,醫院要完成國有資產增值等目標,就需激勵全體員工提高管理、服務和技術水平;另一方面,醫院在人事和財政方面的自主權也為集中資金攻關技術,建立激勵機制,靈活調動員工積極性提供了基礎。

      “公益”“效益”雙豐收

      平樂醫院推進“管辦分離”改革9年來,醫院的年收入從600多萬元增加到1.5億元,使用面積由6000多平方米增加到15000平方米,凈資產2個億。

      2008年,平樂醫院正骨技術品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圳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說,在深圳市服務質量調查中,平樂醫院連續多年獲得患者滿意度最高的成績,醫療市場份額越來越大。

      業內人士分析說,平樂醫院的經驗表明,只要尋找到公立醫院公益性和提高運營效率之間的平衡點,發揮“國有民營”產權不變、運作靈活的優勢,不要政府一分錢,不靠外來資金介入,也可以使“公益”的公立醫院贏得“效益”。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在平樂醫院調研時表示,探索“管辦分離、政事分開”的有效形式是新醫改的核心內容。平樂醫院在社會和百姓迫切需要的醫療結構、廉價用藥和軟服務體系上動“手術”,既形成了從保障民生醫療中獲取經濟效益的新路徑,又解決了關于公立醫院補償問題的爭論和擔憂,其做法具有一定的推廣借鑒意義。

    相關文章

    從2022年重大事件看醫改趨勢

    2022年已悄然進入尾聲,回顧全年重磅的醫藥政策,醫改仍是重中之重。醫改是一項需要多部門合作的復雜系統工程,尤其需要醫療、醫保和醫藥的密切協同配合。通過行政、市場和法律主體之間相互配合,破解醫改難題,......

    生物醫藥產業化,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滬召開

    10月8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和上藥控股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七秩弦歌·七十榮光”——“三醫聯動”下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滬召開。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醫學院黨委書記江帆在致辭中表示,未來,......

    重磅!二級公立醫院“國考”成績單出爐!4成出現虧損

    7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關于2020年度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全國共3472家二級公立醫院參加2020年度績效考核,約占當年全......

    公立醫院考核結果公布,基藥提升重點監控藥品收入下降

    2020年度公立醫院考核結果出爐。其中,三級公立醫院的基藥處方占比和基藥使用率均有所增長,輔助用藥收入占比下降,門診和住院次均藥品費用均有增加,主要受診療成本提升影響;二級公立醫院的基藥采購金額占比提......

    區域醫療中心2023年將覆蓋中國所有省份

    中新網重慶12月10日電(梁欽卿)“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要發揮引領作用,集中力量開展疑難危急重癥診斷治療技術攻關。在已布局10個國家醫學中心、26個區域醫療中心的基礎上擴大建設范圍,到2023年......

    國務院發文推廣三明醫改學習三明醫改經驗之路如何走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7月6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三明醫改經驗有關情況。這是在2021年醫改重點任務明確后首次對三明醫改經驗學什么、怎么學等問題作出詳細解釋,也使得深化......

    人民日報談深化醫改,完善生物醫藥創新生態

    在國家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藥品監管改革、醫保制度改革和科技金融創新的合力助推下,我國生物醫藥迎來蓬勃發展、量質齊升的可喜局面只要繼續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創新生態,中國新藥研發未來可期最近一段時間,生物......

    全國首家醫改研究學會聯合體在福建成立

    1月9日上午,由福建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研究會牽頭,福建省省內11家醫類學(協)會參與的福建省科協醫改研究學會聯合體成立大會在福州舉行。相關人士稱,此舉將鼓勵多方共同參與,廣聚研究力量,海納各方人才,推......

    聚焦兩會:醫療醫改議案排名第一保護醫生職業尊嚴

    “醫患矛盾可能長期存在,醫生仍面臨著更為突出的職業風險。如何在制度建設、法律建設上更好的保護醫生的職業尊嚴是很重要的”。2020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大首鋼醫院院長顧晉表示。新冠疫情暴發后,國內......

    醫改明星之路落地地方

    2019年12月份中央發文,號召全國學習福建三明醫改經驗,醫改明星之路即將復制全國。按照文件指示,2019年12月底前,各省份要結合實際制定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醫改經驗、深化醫改的工作方案,明確本地區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