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機體的免疫系統非常強大而且復雜,其能夠有效鑒別并且破壞幾乎具有無限多樣性的外來入侵者,但不幸的是,被破壞的癌細胞還會繼續保持在機體中,并且不斷發展,損傷細胞這種“識別和自我忽略”的信號就會讓其躲避免疫系統的檢測,因此這些損傷細胞的生長就不會受到“煩擾”,從而就會破壞機體組織和器官中的正常生理學功能。
通過闡明癌癥和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如今正在開發新型療法來調節機體自然防御機制的潛力,這種新型療法被稱之為免疫療法;在動物模型和臨床試驗中,突破性的免疫療法是最新出現的一種療法,其能夠訓練機體免疫系統來識別并且對癌癥發起攻擊。研究者指出,其中一種方法就是通過藥物來幫助免疫系統尋找并且破壞癌細胞,另外一種方法則是通過疫苗來教會機體識別癌細胞。
近來有研究就將免疫療法同修飾后的病毒相互配對來攻擊腫瘤細胞并且阻斷腫瘤復發;由于具有潛在的治療效益,因此諸如此類“武器”就能夠為研究者在抵御癌癥上帶來希望。
如何調節免疫系統
當諸如病毒或細菌等外來入侵者感染機體時,免疫系統就會突然活躍起來,其會產生特殊抗體來同外來入侵者細胞表面的抗原相結合,有時候足夠量的抗體就能夠有效中和外源性細胞,在其它情況下,當抗體同抗原結合后,其就會通過機體免疫T細胞來破壞并且殺滅外來細胞。
癌細胞通常就會產生抗原,但盡管癌細胞并不正常,而且其有時候會被免疫細胞標記為需要摧毀的細胞,但只要抗體不結合抗原,免疫細胞就不會破壞癌細胞,這是因為,癌細胞會不斷進化來攔截機體免疫系統中正常的保護性檢查點,從而來保護細胞自身不被消滅。癌細胞通常會增加障礙來使其被保護起來,同時也會削弱免疫細胞的功能,這就能夠使得癌細胞不受控制突飛猛漲,從而其就會通過血液入侵到機體其它組織中去。
免疫療法就能夠促進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來同抗原以及癌細胞結合,從而阻斷抗原蛋白的促生長功能或者讓其被免疫細胞所殺滅。
利用藥物來刺激機體免疫系統
目前一種潛在的免疫療法藥物是在實驗室中開發出的單克隆抗體,這些藥物能夠結合癌細胞抗原,并且對其進行標記。比如,藥物赫賽汀就是一種能夠結合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ER-2)的單克隆抗體,HER-2在一些致死性的乳腺癌中水平較高,而藥物赫賽汀的結合能夠誘發對乳腺癌細胞的棉衣攻擊。
除了具有抗原外,癌細胞表面還存在一些“正常”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能夠沉默機體免疫系統的表達,從而抑制T細胞對癌細胞進行破壞,單克隆抗體就能夠識別這些所謂的“正常”蛋白來阻斷其功能。當抗體介導的療法展現希望時,但諸如此類藥物并不總是能夠治愈疾病,而且其價格遠遠超過了10萬美元,對于患者和其家庭而言也是巨大的負擔。
利用疫苗來抵御癌細胞
目前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正在通過研究來開發能夠誘發機體出現相同作用過程的單次疫苗;即研究人員利用攜帶工程化合成性蛋白的疫苗接種或免疫方法來訓練機體免疫系統對癌細胞進行識別,從而能夠使得患者有效抵御癌癥,目前這種療法對于每位患者而言不超過1000美元。
當然還有其它多種方法,比如HER-2乳腺癌疫苗,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進行II期臨床試驗來評估其效力;如果疫苗最終能夠成功發揮作用,其就會同檢查點抑制劑配對來為T細胞提供強大的環境供其發揮作用;這種方法就模擬了單克隆抗體的效應,但卻會能夠直接發揮作用,相比接受抗體而言,患者自身往往能夠通過疫苗接種過程來制造抗體。
在臨床試驗中,絕癥患者通常都會通過疫苗來產生抵御癌癥的抗體,在參與臨床試驗的24名患者中,研究者發現,大約有41%的患者都能夠有效抵御癌癥,從而使其獲得額外6個月的生存;其中有一名患者生存超過了三年,而且研究者希望,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通過早期注射疫苗,而且在其機體免疫系統被化療和放療影響之前,這種效應甚至都非常具有前景,截止到目前為止,這種療法似乎并沒有表現出任何毒性和最小的副作用效應。
釋放病毒部隊
如今科學家們開始利用復雜的機體感染來對癌癥發起攻擊;最強大的是,研究人員能夠意識到通過訓練病毒來攻擊癌癥,首先名為溶瘤病毒的病毒會直接突襲腫瘤細胞,而且其還能夠在疾病細胞中大量復制,從而促進癌細胞崩解,這種破壞腫瘤的方式就能夠恢復機體免疫細胞的功能,從而使得免疫細胞也開始發揮作用清除機體的癌細胞。
就像免疫療法的疫苗一樣,溶瘤病毒療法也能夠產生一種長期強大的效應,其能夠通過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來長期攻擊癌細胞。如今研究人員所采用的溶瘤病毒能夠利用三種類型的療法:病毒、癌癥藥物和免疫療法,來治療致死性的膠質母細胞瘤。同時研究人員能夠將攜帶藥物硼替佐米的修飾化單純皰疹病毒(溶瘤病毒)同免疫療法相結合來進行癌癥治療。
這項研究中,硼替佐米和修飾后的單純皰疹病毒能夠通過程序性壞死(Necroptosis)過程將腫瘤細胞撕開,隨后就會誘發免疫分子釋放,從而來指導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殺滅作用,在動物模型中,研究者發現,額外地加入自然殺傷細胞或許還能夠有效幫助清除掉殘余的腫瘤細胞。
免疫療法的未來
隨著免疫療法不斷進化,其會變得越來越有效,而且還能夠同其它療法相結合來共同抵御癌癥。然而目前還存在一些限制,免疫療法或許并不能一刀切,不同的患者對不同療法的反應不同,而且有些癌癥壓根對于療法并沒有反應;因此有效鑒別出組織中的特殊生物標志物或許對于預測患者是否會因特殊的療法而獲益將非常重要。
目前研究者需要通過不斷研究來鑒別出特殊的生物標志物來幫助科學家們利用個體化療法對癌癥患者進行治療,當前的技術還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其不能夠產生大量的疫苗或高濃度潛在的溶瘤病毒等,因此以一種高效的方法對潛在的新一代病毒進行工程化操作依然是研究人員為之奮斗的一個目標。
然而當前研究者在病毒和免疫療法領域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更好地摧毀癌癥,同時還不產生一些潛在致死性的毒性影響;因此研究人員就需要不斷深入探索和研究,而且研究者最初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結果都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未來研究人員將會以前期研究結果為基礎繼續奮力研究,開發抵御癌癥的新型個體化療法。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癌癥雜志》的研究,分析超25萬人的數據后發現,除了降低膽固醇、保持大腦健康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外,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和歐米伽6還有助于預防各種癌癥——它們的水平越高,患癌風險越低......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團隊及其國際合作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三篇研究論文,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小DNA環(ecDNA)在人類癌癥中所起作用的理解。這些研究詳細闡述了ecDNA在近15000例癌癥患者中的......
哪些人更容易隨著年齡增長罹患退行性疾病?哪些人更容易罹患癌癥?“端粒長度的平衡在人類疾病中起了關鍵作用。長端粒更容易導致癌癥,短端粒則更容易患與年齡相關的退行性疾病。”在10月25日舉行的2024年世......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衰老免疫系統是如何促進腫瘤生長的,為癌癥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見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科學》雜志上。黃色和藍色分別表示表達IL......
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癌癥協會的研究,科學家們對2300余萬名美國癌癥患者和730余萬例癌癥死亡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34種癌癥中有17種的發病率在年輕人中猛增,腸癌、腎癌、胰腺癌......
生活工作中,人們已能感受到生成式AI的強大。但除了覆蓋到日常生活,還有一類領域也正在被AI模型悄悄改變——醫學中的癌癥診斷。革命性的轉變就在眼前。現在,美國哈佛醫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布萊根婦女醫院聯合團......
當希波克拉底最初使用καρκ?νο?(古希臘語,原意為“螃蟹”)來描述腫瘤時不知能否想象到,兩千年后的今天癌癥依然每年奪去全球上千萬人的生命作為一位腫瘤相關領域的學者他和北大諸多科研工作者共同奮戰在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