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日本名古屋大學材料與系統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天野弘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與旭化成株式會社合作,成功地對深紫外激光二極管(波長低至UV-C區)進行了世界上第一個室溫連續波激光發射。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應用物理快報》上,代表這項技術朝著廣泛應用邁出了一步。
從2017年開始,天野弘研究小組與提供2英寸氮化鋁基板的旭化成公司合作,開始開發深紫外激光二極管。起初,向該裝置注入足夠的電流太困難,阻礙了紫外可見(UV-C)激光二極管的進一步發展。
2019年,天野弘的研究小組使用偏振誘導摻雜技術解決了上述問題,首次制造了一種短波長的UV-C半導體激光器,它可以在短脈沖電流下工作。這些電流脈沖所需的輸入功率為5.2W,這對于連續波激光來說太高了,因為功率會導致二極管迅速升溫并使激光停止。
研究人員此次重塑了設備本身的結構,將激光器在室溫下運行所需的驅動功率降低至僅1.1W。研究人員發現,強晶體應變會阻礙有效電流路徑。通過巧妙地剪裁激光條紋的側壁,他們克服了缺陷,實現了流向激光二極管有源區的高效電流,并降低了工作功率。
這項研究是半導體激光器在所有波長范圍內實際應用和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未來,UV-C激光二極管可應用于醫療保健、病毒檢測、顆粒物測量、氣體分析和高清晰度激光處理,尤其有利于需要消毒手術室和自來水的外科醫生和護士們。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宏斌課題組基于新型銅碘雜化團簇,構筑出低成本、高效率、高亮度暖白光發光二極管(LED)器件。得益于所設計的銅碘雜化團簇具備的高構型熵、高發光效率和寬光譜發射等特性,研究實現了高......
由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日本名古屋大學材料與系統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天野弘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與旭化成株式會社合作,成功地對深紫外激光二極管(波長低至UV-C區)進行了世界上第一個室溫連續波激......
由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日本名古屋大學材料與系統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天野弘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與旭化成株式會社合作,成功地對深紫外激光二極管(波長低至UV-C區)進行了世界上第一個室溫連續波激......
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s)被認為是下一代顯示器和照明頗具前途的設備。然而,基板上透明的錫摻雜的氧化銦(ITO)的不均勻表面形態或者殘留物通常會誘發隨后沉積的有機層的缺陷,導致陽極和陰極之間形成分流路......
科技日報記者吳長鋒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肖正國教授課題組與化學與材料學院陳濤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表面能很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襯底,實現了鈣鈦礦薄膜的巨量轉移。相關成果......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科研團隊發明了一種具有新信號處理行為的光控二極管,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ew)。未來集成電路的發展將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傅強團隊與臺積電(TSMC)Lain-JongLi團隊、臺灣交通大學Wen-HaoChang團隊、美國萊斯大學B.I.Yakobson團隊......
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Organiclight-emittingdevices,OLEDs)與傳統照明、顯示技術相比具有亮度高、功耗低等優點,在顯示中具有高對比度,寬視角、全彩色、工作溫度范圍寬等優點。......
白光發光二極管(WLED)一直是新一代照明光源的熱門話題,因為它們有壽命長、能耗低、效率高、體積小等這些突出的優點。多色和/或多組分WLED有著各種不可避免的缺點,例如由于自吸收而導致的效率降低,和由......
科學家將鈣鈦礦層整合進LED內。圖片來源:英國劍橋大學官網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近日報道,該校科學家將鈣鈦礦層整合進發光二極管(LED)內,得到的產品內部發光效率接近創紀錄的100%,可與最好的有機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