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在清華大學113周年校慶到來之際,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礎理論與架構”和“人工智能+X”兩個重點方向,以高定位和新機制建設中國自主的“AI頂尖人才和原始創新基座”,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出席大會并講話。清華大學校長李路明宣讀人工智能學院成立決定。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王崧,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碧涌,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單忠德出席并致辭。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首任院長、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介紹學院發展規劃。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作為指導教師代表發言。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姜培學主持大會。
清華大學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是國內最早開展人工智能教學和科研的單位之一,一批清華校友現已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中堅力量。新成立的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將立足國家戰略布局,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吸引和匯聚一批世界頂尖人才,推動實現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打造垂直領域合作平臺,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努力引領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建設成為世界頂尖的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
中央和北京市有關單位負責同志、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及機構代表,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楊斌和校內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等百余人出席成立大會。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高端論壇同期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聚焦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多學科交叉研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
活動現場還舉辦了清華大學人工智能成果展,重點展示了清華大學近年來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以及通過“人工智能+”支撐交叉學科發展和行業智能化轉型方面的代表性進展。
乙酰膽堿通過廣泛的膽堿能神經支配調節多種認知功能。然而,特定的膽堿能亞群、回路和識別記憶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2024年8月26日,清華大學魯白及首都醫科大學YangFeng共同通訊在Nat......
清華新聞網8月20日電8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校長李路明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關志鷗出席儀式,共同為研究院揭牌。李路明和關志鷗為研究院揭牌清華大學是國內最......
兩彈一星”元勛周光召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周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相繼發文悼念這位杰出的科學家。其中,北京大學新聞網8月18日發文介紹,周光召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1951年到北京大......
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種進展迅速且致命的肺部疾病,發病機理尚不清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挑戰。前不久,我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揭示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生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并找......
構建更加通用的人工智能,讓模型具有更加廣泛和通用的認知能力,是當前人工智能(AI)領域發展的最大目標。目前流行的大模型路徑是基于“尺度定律”(ScalingLaw)去構建更大、更深和更寬的神經網絡,可......
8月14日,清華大學迎來3800余名本科新生。澎湃新聞從清華大學獲悉,2024年,清華大學通過高考統招、強基計劃、自強計劃、國家專項計劃等十余種招生類型,共錄取3800余名新生。其中,內地學生3500......
澎湃新聞記者從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方面獲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榮休教授司久岳,因病于2024年8月10日不幸離世,享年70歲。司久岳長期在新華社工作,自2005年任教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以來......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方璐教授課題組自動化系戴瓊海院士課題組另辟蹊徑首創了全前向智能光計算訓練架構研制了“太極-II”光訓練芯片實現了光計算系統大規模神經網絡的高效精準訓練該研究成果以“光神經網絡全前向訓......
7月14日,2024國際基礎科學大會開幕式及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辦。六位科學家獲得2024年度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位列其中。一個月前的6月12日,姚期智接到總書記習近......
7月14日,2024國際基礎科學大會開幕式及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辦。六位科學家獲得2024年度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位列其中。一個月前的6月12日,姚期智接到總書記習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