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藥學系11月10日成立,新成立的科系將有利于推動清華大學醫學和生命科學的發展。
據清華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施一公介紹,基礎醫學系已獲得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該系將按照轉化醫學的發展趨勢,布局安排膜蛋白與重大疾病、表觀遺傳與癌癥、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神經科學與疾病、免疫與傳染病等五個重點方向。新成立的藥學系將定位于應用基礎研究,按照新藥研發多學科國際化的思路,聯合化學系、生命學院、材料系等部分師資及科研資源,將重點在藥物化學、腫瘤藥理學、離子通道與痛覺藥理學、藥物制劑、藥物遞送以及實驗教學等六個平臺開展人才布局及引進工作。
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于2001年,目前已形成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公共健康在內的五大學科門類。醫學院下設基礎醫學系、生物醫學工程系、藥學系、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另有華信醫院、玉泉醫院以及在建中的北京清華醫院作為附屬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積水潭醫院等作為教學醫院。
清華新聞網8月20日電8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校長李路明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關志鷗出席儀式,共同為研究院揭牌。李路明和關志鷗為研究院揭牌清華大學是國內最......
兩彈一星”元勛周光召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周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相繼發文悼念這位杰出的科學家。其中,北京大學新聞網8月18日發文介紹,周光召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1951年到北京大......
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種進展迅速且致命的肺部疾病,發病機理尚不清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挑戰。前不久,我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揭示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生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并找......
構建更加通用的人工智能,讓模型具有更加廣泛和通用的認知能力,是當前人工智能(AI)領域發展的最大目標。目前流行的大模型路徑是基于“尺度定律”(ScalingLaw)去構建更大、更深和更寬的神經網絡,可......
8月14日,清華大學迎來3800余名本科新生。澎湃新聞從清華大學獲悉,2024年,清華大學通過高考統招、強基計劃、自強計劃、國家專項計劃等十余種招生類型,共錄取3800余名新生。其中,內地學生3500......
澎湃新聞記者從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方面獲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榮休教授司久岳,因病于2024年8月10日不幸離世,享年70歲。司久岳長期在新華社工作,自2005年任教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以來......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方璐教授課題組自動化系戴瓊海院士課題組另辟蹊徑首創了全前向智能光計算訓練架構研制了“太極-II”光訓練芯片實現了光計算系統大規模神經網絡的高效精準訓練該研究成果以“光神經網絡全前向訓......
7月14日,2024國際基礎科學大會開幕式及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辦。六位科學家獲得2024年度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位列其中。一個月前的6月12日,姚期智接到總書記習近......
針對人大女博士生實名舉報導師王某某性騷擾事件,清華大學刑法學教授勞東燕在微博發文評論稱,希望這次的事件能成為一個轉機,改變高校乃至整個社會對性騷擾的鄉愿氛圍,并促進反性騷擾常態機制的建立。勞東燕講述,......
7月12日,著名天文學家、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教授,加盟清華大學天文系。在加盟清華之前,李菂教授是中國 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二級研究員。李菂教授從2008年起任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