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月26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一名27歲的尿毒癥患者經過周密的腎移植手術和圍手術期治療,腎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順利出院。據悉,這是湘雅醫院第一例接受跨血型腎移植手術的患者。
1年前,在廣東打工的雷先生因食欲不振,在外院檢查確診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回湘后,雷先生來到湘雅醫院就診,經過移植中心門診評估后,認為符合腎移植手術指征。但目前腎臟供體短缺,同血型等待腎移植手術的全國尿毒癥患者多達數百人。即使加入“等腎大軍”,離腎移植手術的日子依舊遙遠。
由于雷先生病情嚴重,很難耐受透析的副作用,于是打算接受父母捐獻的腎臟進行救治。湘雅醫院通過對雷先生父親的體檢發現,其身體情況和腎臟功能符合要求,但是雷父血型是AB型,而雷先生為B型,不符合一般腎移植血型配型原則。
正當雷先生希望的火苗即將再次熄滅時,湘雅醫院移植中心副教授丁翔認為跨血型腎移植術并非絕對的技術壁壘。在充分準備和嚴密監控的條件下,手術風險相對較大,但依舊可控。丁翔隨后與病人及其家屬充分交流,給他們分析了跨血型移植的利弊,病人和家屬一致決定接受跨血型親屬腎移植手術。
在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嚴格審查后,雷先生于今年8月3日入住湘雅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該中心專家會診后認為,跨血型腎移植手術存在兩個最大風險:一是術中超急性排斥反應,直接導致移植腎失去功能;二是術后2周左右,由于抗體反彈出現急性排斥反應。丁翔根據病人血型抗體情況,仔細制定清除血型抗體的治療方案,并在相關科室的配合下,采用藥物和血漿置換將雷先生血型抗體降低至可行手術標準。
8月31日,丁翔為供者和受者實行親屬腎移植術。在微創切取雷父的供腎后,立刻將這顆寶貴的腎臟移植到雷先生體內。當日下午1點鐘,移植后的腎恢復了血流,開放血流后移植腎功能立刻恢復,順利度過超急性排斥反應這一關。
隨后,該院在術后精心安排了免疫監測和免疫抑制治療方案。經過器官移植中心護理團隊說精心護理,雷先生腎功能一周內近乎正常,尿量正常,術后第二周腎功能穩定,尿量維持正常,復查血型抗體依舊維持較低水平,這標志著急性排斥反應的第二關也通過了。術后20天,雷先生順利出院。
據悉,跨血型腎移植術是解決供腎短缺的一大突破,該院術后隨訪發現跨血型移植腎及受體存活率與血型相容腎移植無差異。目前跨血型腎移植在日本開展較多,而歐美和我國實施較少。由于跨血型移植圍手術期免疫處理復雜,術后免疫監測與治療水平要求高,移植醫師除了需要具備良好的外科技術之外,還需具備深厚的免疫治療知識和經驗,才能從容地預防和處理跨血型移植所帶來的高排斥風險。
丁翔及其團隊長期致力于HLA高致敏的尿毒癥患者腎移植等高排斥風險腎移植,通過采用湘雅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特有的降抗體方案,近4年來已為20多位術前體內預存高水平HLA抗體、移植排斥風險極高的尿毒癥患者成功實施腎移植,移植腎均獲得長期存活并維持了良好的功能。
10月20日下午,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聲,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手術室誕生了一個特殊的新生命。孕媽媽龔女士今年33歲,結婚5年三次懷孕,胎兒都因水腫死在子宮內,多次就醫未查出確切病因,而且死胎孕周越來越小,龔......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6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利用8萬個老鼠的活細胞,建造出了一臺可簡單識別光和電模式的活體計算機,這臺機器能被整合到同樣使用了活體肌肉組織的機器人中。研究團隊在美國物理聯合會3月會......
圖 基于Schaap'sdioxetane的長波長化學發光分子探針的設計及用于活體分子的高分辨化學發光成像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1874024、U21A20377)資助下......
急性腎損傷(AKI)是臨床上常見的危重癥之一,約占中國住院患者的1%[1]。多達半數的AKI患者不能完成腎臟修復,會發展為慢性腎病(CKD),患者死亡率顯著增加[2]。此前有研究顯示,相比于女性,男性......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獲悉,日前,該所核技術應用研究中心研制的小動物活體能譜顯微CT,獲得由中國體視學學會頒發的科技進步一等獎。隨著臨床前研究向著活體成像、高分辨成像、......
記者9月26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一名27歲的尿毒癥患者經過周密的腎移植手術和圍手術期治療,腎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順利出院。據悉,這是湘雅醫院第一例接受跨血型腎移植手術的患者。1年前,在廣東打工的雷先......
記者9月26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一名27歲的尿毒癥患者經過周密的腎移植手術和圍手術期治療,腎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順利出院。據悉,這是湘雅醫院第一例接受跨血型腎移植手術的患者。1年前,在廣東打工的雷先......
記者9月26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一名27歲的尿毒癥患者經過周密的腎移植手術和圍手術期治療,腎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順利出院。據悉,這是湘雅醫院第一例接受跨血型腎移植手術的患者。1年前,在廣東打工的雷先......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MSOM)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一個人早期中風的風險可能與其血型有關。這項8月31日發表于《神經病學》的研究囊括了所有缺血性中風相關的基因研究數據。缺血性中風多見于6......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泰州人民醫院接診了一名重度貧血女子,在對其進行血型和血型抗體檢查時發現,她不僅僅是RhD陰性(俗稱熊貓血),而且其RhC、Rhc、RhE、Rhe均為陰性(RhNULL),再加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