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和浙江大學王大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Marlan Scully、德國維爾茲堡大學Sven Hofling、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Jonathan Dowling、上海紐約大學Tim Byrnes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驗觀察到量子點單光子和太陽光之間的雙光子干涉、量子糾纏以及非定域性。該研究工作把獨立光子之間的量子干涉實驗擴展到相距1.5億公里的兩個獨立光源,首次在天文學尺度上檢驗了量子統計原理的普適性,并給出了熱光場量子化的直接實驗證據。這一研究成果近日以“編輯推薦”的形式發表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獨立光子之間的量子干涉是很多量子信息技術的基礎。這個現象無法用經典的電磁波理論解釋,而必須把光場量子化處理。1997年以來,潘建偉和同事們通過對單光子空間、頻率和時間等量子態的相干操縱和精確濾波,在國際上引領了多光子糾纏和干涉獨立的發展,并系統性地把它應用于量子隱形傳態、遠距離量子通信、現實條件下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光學量子計算等。目前,國際上報道的研究工作已實現了多種光源間的量子干涉,包括參量下轉換、離子阱、冷原子系綜、量子點等。實現獨立性越來越高、距離越來越遠的光源間的量子干涉,可以為量子力學基礎檢驗和長距離量子通信等應用提供新的平臺。
中國科大研究團隊首次提出用太陽這一天然的遠距離熱光源進行量子光學實驗。為了清晰地觀察到高對比度的量子干涉,實驗的主要挑戰在于發展高性能單光子源和多自由度量子擦除技術。潘建偉、陸朝陽等通過脈沖共振激發微腔耦合的單量子點,制備了國際上單偏振、高效率、高純度和高全同的綜合性能最優的單光子源。在基礎上,團隊發展了超窄帶濾波、超快時間甄別、探測門控、單模空間濾波等一整套量子擦除技術,實驗觀測到了超過50%的經典極限的高達80%的干涉對比度,清晰地證實了熱光的量子化性質,在天文單位的尺度上檢驗了量子玻色統計原理的普適性。進一步,研究團隊制備了太陽光光子和量子點單光子之間的保真度達0.826的糾纏態,并利用這一無共同歷史來源的糾纏光子對進行了貝爾不等式檢驗,實驗得到了大于3倍標準偏差的違背,再一次驗證了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
國際評審專家評價了這一工作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實驗”(a fascinating experiment),“一個里程碑式的實驗,第一次探索了來自星光的量子現象”(a milestone experiment and explores for the first time quantum effects using light from stars)。“一個非凡的成就,可能對未來的研究產生巨大的影響……打開了探索全新現象的道路。”(a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t could have a big impact on future researchandthus will open the way to probe entirely new effects)。英國物理學會Physics World網站、美國物理學會的Physics雜志、美國光學學會的Optics & Photonics News雜志、Phys.Org等國際權威學術和科普媒體該工作進行了專題亮點報道。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安徽省、上海市科委、教育部等單位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3.080401
英國物理學會Physics World報道:https://physicsworld.com/a/quantum-sunlight-experiment-could-shed-light-on-stellar-astrophysics/
美國物理學會的Physics報道:https://physics.aps.org/synopsis-for/10.1103/PhysRevLett.123.080401
美國光學學會報道:http://www.osa-opn.org/home/newsroom/2019/august/quantum_experiments_reach_for_the_sun/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長淦、副研究員李林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教授馮濟課題組合作,通過構筑氮化硼絕緣層間隔的多種石墨烯基電雙層結構,首次揭示了在層間拖拽這一復雜的多粒子輸運過程中存在顯著的量子干涉效應。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徐飛虎等與上海微系統所、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通過發展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學量子態調控、高計數率超導單光子探測等關鍵技術,首次在國際上實現百兆比特......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任希鋒研究組與國外同行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國際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線性產生過程的干涉。量子干涉是眾多量子應用的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基于路徑不可......
11月18日,在第五屆世界聲博會暨2022科大訊飛1024全球開發者節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分享了關于量子計算未來15年的發展潛力與計劃,“我們希望在未來5年實現量子糾纏,然后完成數百個乃至數......
“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能夠得到黨中央的肯定,我由衷地感到振奮和鼓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說。16日,他通過網絡直播聆聽了二十大報告,報告中提及量子信息等重大成果。“我們正處在一個大有可為......
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物理前沿科學研究院、粵港量子物質聯合實驗室的冷原子研究團隊在量子科技方面取得新研究進展:首次實驗實現了不同粒子之間的量子干涉。該成果于8月25日發表于PhysicalRe......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徐飛虎等,通過發展設備無關理論協議和構建高效率的光學量子糾纏系統,首次在國際上實驗實現了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DI-QKD)的原理性演示,相關研究成果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意大利特倫托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研究中取得進展。科研人員使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對格點規范場理論中非平衡態過渡......
記者7月1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日前,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陸朝陽、曹原應邀在國際物理學綜述期刊《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題為“基于‘墨子號’衛星的空間量子實驗”的長篇綜述論文。論文從量子信息......
5月7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未來技術學院揭牌儀式在東區師生活動中心舉行。校黨委書記舒歌群、校長包信和,常務副校長、未來技術學院院長潘建偉,副校長楊金龍,黨委副書記、黨委宣傳部部長傅堯,黨委常委、副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