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團隊與云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及科大國盾量子公司等單位合作,完成了量子密鑰分發(QKD)和后量子算法(PQC)的融合應用。該成果提供了一種新型的QKD的認證方案,為提高整個QKD網絡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種有效解決方案。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NPJ 量子信息》上。
隨著谷歌的“懸鈴木”和中國“九章”都先后實現了“量子優越性”,量子計算可以有效地解決大數因子分解和大數據搜索等問題,從而對經典密碼算法的安全性構成極大威脅。抵御量子計算威脅、實現信息安全機制主要有兩種:一是量子密碼,如具有信息論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QKD);二是后量子密碼(PQC),如格密碼。目前已知的量子計算算法尚無法有效破解。
研究人員采取基于后量子公鑰算法和PKI的新型安全認證方案,通過后量子公鑰算法和PKI結構,對QKD經典信道進行認證。由于只要認證過程中PQC算法是安全的,認證完成之后即使PQC被破解,也不影響QKD密鑰的安全性,而PQC的安全性能夠保證這一點。科研人員實驗驗證了PQC技術在QKD網絡設備認證中的應用,大幅提升了QKD認證過程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
該研究工作首次將兩種看似完全不同的技術進行融合,技術優勢互補,利用PQC解決QKD預置密鑰的關鍵問題,而QKD則彌補了PQC待驗證的長期安全性問題,兩者聯合最終保證了網絡系統安全性。該成果提供了一種高效解決預置密鑰關鍵問題的有效途徑,將極大促進和推廣QKD的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桂有珍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個分析時間同步誤差對雙場量子密鑰分發(twin-fieldquantumkeydistribution,TF-QKD)影響的理論模型。近期,相關......
科學家們精心設計了一個植根于集成光子學的量子密鑰分配(QKD)系統,允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輸安全的密鑰。這些初步的概念驗證實驗是向這種高度安全的通信技術的實際部署邁出的重要一步。QKD是一種成熟的技術......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團隊與云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及科大國盾量子公司等單位合作,完成了量子密鑰分發(QKD)和后量子算法(PQC)的融合應用。該成果提供了一種新型的QKD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