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

      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

      如今在江蘇,越來越多的“方成剛”“郭欣政”們成為人才評價改革的受益者。

      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隨后,江蘇省出臺《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實施方案》,重點聚焦人才分類評價不足、評價標準單一、評價手段趨同等問題。4年多過去了,在江蘇的高校院所、田間地頭、企業一線,“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了全新的實踐。

      “職稱關乎科技人才的切身利益。作為人才分類評價改革的關鍵環節,我們充分發揮職稱評價改革的‘指揮棒’作用,激發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不同學科多元評價

      進行數據模擬、建立觀測模型……最近,南京大學教授劉佳成全身心投入到中國空間站的巡天望遠鏡項目。而一年前,他還在為職稱問題焦慮。

      該校人力資源處副處長孫濤告訴記者,根據學校以往正高級職稱評審要求,候選人至少要發表8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的SCI論文至少4篇,且至少有1篇刊發于學校認定的SCI(科學引文索引)期刊A區及以上刊物或自然指數刊物,或發表論文入選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高被引論文或熱點論文。

      “劉佳成申報正高級職稱時雖然達到了基本要求,但他是當年申請人中發表論文數量最少的。僅以論文數量來看,他的競爭力不明顯。”孫濤說,職稱評審改革后不再唯論文,如果申請人承擔的科研項目、獲獎情況突出,可以彌補論文數量的不足。

      在新的評價體系中,“主持一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的課題、教授5門本科課程并獲獎”等業績,助力劉佳成由副高級職稱順利晉升為正高級。

      孫濤說,目前,南京大學在職稱評審中,為一些小眾冷僻、專業特色明顯的學科增設了專用先進技術組和特殊崗位組。自2019年至2022年,已有7人通過專用先進技術組的考核晉升為教授,3人通過特殊崗位組的考核晉升為教授。

      不同學科成果的多元評價,在蘇州大學也蔚然成風。該校人力資源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職稱評審改革以來,教材、論著、專利、項目報告等成果都可以折算為論文。”比如,建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專業教師晉升教授時,可憑1件歐日美或其他地區國際發明專利,或2件國內發明專利,或作為負責人制定出版過2項國家標準、規范,折算為1篇論文。

      人才分類評價,也讓江蘇的農業科研人才吃下一顆“定心丸”。自2020年起,江蘇將全省農業科研人員分3類進行職稱評審。除了論文,科技成果應用于生產的情況,以及調研報告、咨詢建議等指標,均可以作為申報高級職稱的業績。

      發揮市場“試金石”作用

      如果不是得益于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方成剛可能至今還在為職稱晉升而困擾。此前,他雖然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頗有建樹,但因高質量論文篇數少、承擔縱向課題的分量不足,2013年獲評副教授后,便止步于此。

      2018年,南京工業大學在高級職稱評審中,首次設立了“社會服務型教師”的晉升類別。在這一類別的高級職稱評審中,“制定國家、國際標準1部或制定行業技術標準1部并經主管部門批準得到應用,可視同核心期刊論文2篇”的規定,成為一大亮點。“任現職以來自然科學類、工程技術類和建筑學科類科研項目到校經費單項300萬元以上或累計800萬元以上”等指標,也成為晉升正高級職稱的可選項。

      2021年,方成剛團隊與企業簽下的一筆340萬元的項目合作協議,成為“加分項”。再加上論文、8份第一發明人專利、主持制定的行業技術標準,方成剛最終順利晉升正高級職稱。

      “對于這類學者,我們更看重其成果轉化的收益、橫向課題到賬經費等指標,希望他們幫企業解決真問題,攻關‘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南京工業大學科研院副院長王璐告訴記者,自2019年以來,通過“社會服務型”類別,學校共有19人晉升到正高級職稱、29人晉升到副高級職稱,涉及機械、土木、交通、經濟管理等專業。

      在江蘇,市場評價在科研人員職稱評審中的“試金石”作用開始顯現。以蘇州大學為例,2019年起,論文退出了“社會服務與技術推廣型”高級職稱評審的必選項,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成果轉化到賬經費,主持或參與的單項課題經費,國家或省(部)級科技進步、技術發明獎項等指標。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在人才評價改革中,逐步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將申報人員創造的市場價值、獲得的創業投資等作為考核認定的重要依據,通過其創造的經濟效益、社會價值和實際貢獻,來評估申報人員的水平和潛能。

      打通“綠色通道”

      郭欣政長期致力于視網膜神經保護和修復研究,此前輾轉于國內外高校深造、任職,多篇成果論文以獨立第一作者發表在《細胞》《自然·通訊》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

      郭欣政雖然獲得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準長聘教職和博士生導師資格,但還缺少職稱認定。2022年,他入職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在這一年的江蘇省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高級職稱評審中,獲評正高級。

      “如果按照傳統的職稱評價方式一步步‘升級’,評上正高級不知要等到什么時候。”郭欣政說,“現在從沒有職稱到一下子獲得正高級職稱,有很大的歸屬感!”

      如今,他和團隊正圍繞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老年黃斑變性、遺傳學視網膜病變等重大眼科疾病,開發相應的基因治療策略來保護和修復視覺。

      郭欣政不是唯一的幸運兒。對這類人才的具體考核,江蘇關注他們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方面的突破,也注重建立與產業發展需求和經濟結構相適應的企業人才評價機制,放寬學歷、資歷、年限等申報條件,突出業績導向。“讓職稱評價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得到充分彰顯,激勵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說。

      自江蘇2018年推行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高級職稱評審以來,一批無職稱、無論文,或者職稱層級、論文、專業技術工作年限等條件不符合相應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要求,但品德、能力業績特別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獲評高級職稱,總計2057人,其中388人從無職稱被認定為高級職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將進一步通過改革釋放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制度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和科技競爭優勢!”

    相關文章

    “激勵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從職稱評審看江蘇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改革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激勵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從職稱評審看江蘇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改革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激勵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從職稱評審看江蘇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改革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激勵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從職稱評審看江蘇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改革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激勵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從職稱評審看江蘇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改革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激勵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從職稱評審看江蘇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改革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激勵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從職稱評審看江蘇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改革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激勵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從職稱評審看江蘇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改革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激勵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從職稱評審看江蘇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改革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激勵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從職稱評審看江蘇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改革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