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項由哈佛大學參加,北京301醫院、天津腫瘤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國內有15家醫院參與的“胃癌根治手術聯合腹腔熱灌注治療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向社會招募600例胃癌病人的消息引起了業界和眾多患者的關注。
惡性腫瘤患者最怕聽到的是“轉移”二字。而偏偏大部分中晚期腹腔惡性腫瘤會發生種植性轉移。“無以數計的癌細胞散落在腹腔內,好像撒了幾把沙子、綠豆在肚子里”。醫學上把腹腔種植轉移直接稱為“腹膜癌”,這層表面光滑的黏膜,一旦被癌細胞侵占,傳統的手術、放療和化療對此便束手無策,病人也幾乎被判了“死刑”。怎么辦?腫瘤專家們找到一種熱化療的方法:利用癌細胞怕熱的特點,用43℃恒溫熱水灌注化療藥物到體腔,“燙”死癌細胞。然而,如何讓溫度保持在43℃這條“鋼絲線”上,成為關鍵問題。
種植性轉移是世界難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癌癥報告2014》顯示,中國新增胃癌病例為40.5萬人,占世界新增病例的42.5%。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崔書中教授介紹,我國每年約有45萬人死于胃癌。胃癌的發病率雖然只排名第四位,但死亡率卻排在第二位。很多中晚期胃癌發現時已經侵犯到了腹膜,即使做了切除手術,50%以上會出現腹腔種植轉移,生存時間一般也只有4-6個月。
腫瘤的轉移主要分為淋巴轉移、血道轉移和種植轉移。所謂種植性轉移,是腫瘤細胞突破臟器外膜后脫落到腹腔,或轉移的淋巴結或血管癌栓破裂后散落到腹腔。腹腔的種植轉移又叫腹膜癌,這種轉移非常多見。
此外,像卵巢癌,90%會出現腹腔內廣泛的種植轉移;膽管癌,根治術后5年生存率不到5%,很多就是出現了腹腔轉移;“癌中之王”胰腺癌也是如此,有文獻資料顯示,胰腺癌最終80%出現腹腔轉移;腹膜假性黏液瘤確診時幾乎100%發生腹腔種植性轉移。
“這些游離的癌細胞,無以數計,就像在腹腔內撒了幾把沙子、幾把綠豆,”手術難以清除,化療效果不明顯,放療更不合適。而且,出現了種植性轉移的患者很容易發生惡性腹水,病人基本上等于被判了“死刑”。
崔書中教授介紹,世界上研究腹膜癌的鼻祖曾發表文章稱,化療對腹膜癌的作用微乎其微。因為腹膜上本身血管非常少,化療藥物很難到達。怎么辦?科學家想到用物理療法——熱水恒溫浸泡體腔,循環灌注化療藥物的方法。
精準控溫是熱灌注的關鍵
用高溫“燙死”癌細胞并非天方夜譚。西方早在2000年前就發現有病人發燒后腫瘤消失的現象。熱療理念在上世紀70年代已經用于臨床。資料顯示,1975年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第一屆國際腫瘤熱療會議上,已將熱療確定為惡性腫瘤的第五種治療方法。
崔書中解釋說,熱療之所以對腫瘤有“殺傷力”,是因為正常組織在47℃條件下能耐受1小時以上,而惡性腫瘤細胞能耐受的溫度僅為43℃,如果熱療聯合化療一起使用,那么化療藥物在加溫條件下,抗腫瘤作用會明顯增強。
崔書中介紹,國外外科醫生30年前已經開始用熱療對付惡性腫瘤,但當時技術比較簡單,就是用恒溫水體箱沖洗灌注。“全麻的情況下,腹腔做完手術后,溫度大約只有33℃,熱水進入腹腔一攪和,很難達到43℃的有效溫度,只能起到灌洗沖刷作用,熱療的作用并不明顯。”
如何能讓熱療長時間維持在安全有效的溫度?崔書中教授帶領的團隊2003年開始研究熱療的技術,2009年拿到國家衛生部門頒發的三類醫療器械批文,獲準上市。這套完全信息化、技術化、精準化的體腔熱灌注治療方法,摒棄了傳統的土方法,讓熱療成為一個效果可控的治療手段。
“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HIPEC)這一套技術和理論,目前已經可以將溫度控制在43℃正負0.5℃范圍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一技術也獲得2014年廣州科技進步一等獎。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李國新教授對此表示,此前熱化療的難題是精準控溫,沒有儀器設備可以做到這一點,崔書中院長實現了溫度的可控,使得熱灌注化療在治療腫瘤的腹膜轉移上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
據介紹,目前全國有150家醫院在使用HIPEC技術,至今已經做了5萬例治療,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就做了3000多例次,證實這項技術安全有效。
“游離癌細胞,看不見摸不著,用體腔熱灌注化療,可以在術后清掃戰場。”崔書中教授表示,熱化療最大的意義在于預防種植轉移。其次,出現廣泛的種植轉移時,熱化療也相當于一個大容量的減瘤手術,可以把5個毫米的癌結節都清理掉。再次,惡性的胸腹水治療,傳統的辦法是抽水,用熱化療方法一周就可以解決,有效率可以達到90%。
破解“癌中之王”或從此突破
熱化療并未止步于技術的精準化。在精準醫療、靶向治療方面,熱化療還有系列新的研究方向。
崔書中教授透露,目前正在做一個研究,在熱化療效應的基礎上,再加入一種增敏藥物,通過熱彌散效應,讓化療藥物滲透性增強,把療效進一步提高。初步的細胞試驗顯示,效果提高了一倍。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另外一個研究的方向是,做完體腔熱灌注化療后,抽取病人的血清做基因測序,研究熱化療后基因的改變。臨床研究發現,胃癌病人做完熱化療后,抗癌癌基因升高8倍,抗耐藥基因也出現明顯上升,而癌基因卻在下降。
晚期肺癌患者50%會出現惡性胸水,傳統的方法是注入黏連劑。臨床研究發現,采用精準化體腔熱灌注治療后,可以在胸膜表面形成一度-二度燙傷,燙傷之后表面癌細胞被清除,壞死的癌細胞同時可以產生免疫,形成“抗體”,患者的自體免疫系統明顯提升。“這類似腫瘤疫苗治療,也是熱化療研究的一個方向。”
而河南、廣州、高州三地醫院聯合開展的針對400多例非浸潤性膀胱癌病人的研究發現,腫瘤在膀胱鏡下“電切”后,利用尿管熱灌注化療,5年生存率提高20%。
胰腺癌發病率不算高,卻因為高死亡率被稱為“癌中之王”。胰腺癌對放療和化療都不敏感,而想要通過手術完全切除,難度又很大。崔書中教授預測,“胰腺癌對熱敏感,胰腺癌治療的重大突破口,可能就在于熱化療。”胰腺癌病人的平均生存率是半年左右。曾有一名30多歲的男性胰腺癌患者,探查時發現胰腺癌已經是腹腔轉移,無法做切除手術。做了熱灌注兩周后,腫瘤標志物從9000多降低到700多,半年后腫瘤標志物進一步下降,這位病人最終存活了33個月,遠遠超過半年的平均生存率。
不過,崔書中教授也提醒,精準熱灌注化療要起效,一定要按技術標準操作,要規范治療。據悉,10月24日,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承辦的第三屆全國腫瘤體腔熱灌注治療研討會將在廣州舉行,屆時會議將就這一技術的規范使用訂立專家共識,進一步完善標準。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李國新教授也表示,該院四五年前已經引進精準化熱灌注化療系統,對于進展期(晚期)胃癌病人,術后預防腹膜轉移方面,效果顯著。“不僅對胃癌患者,對所有會引發腹膜轉移的癌癥都有效,如卵巢癌、子宮癌、結直腸癌等等,胸腔腫瘤也可以,對粘液癌的治療效果也非常好。”不過,李國新教授也提醒,這種效果顯著并非說百分百能救命,仍存在個體差異。
崔書中教授提醒,有幾類病人不適宜做熱灌注化療,一是腸梗阻的病人,這類病人胃腸道水腫,吻合口容易漏。二是腎功能、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也不能做熱化療。三是腸腔、腹腔粘連的病人,空間不夠,也不能做。
腫瘤疫苗是目前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熱點。腫瘤疫苗利用鑒定出的腫瘤抗原刺激免疫系統,從而產生針對腫瘤細胞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實現腫瘤細胞殺傷和預防復發轉移。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趙瀟和聶廣軍研究團......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聶廣軍與李素萍團隊,深入探討和系統總結了腫瘤進展過程中血小板的動態作用及治療意義。相關綜述文章以Thedynamicroleofplateletsincancer......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聶廣軍與李素萍團隊,深入探討和系統總結了腫瘤進展過程中血小板的動態作用及治療意義。相關綜述文章以Thedynamicroleofplateletsincancer......
近日,據CDE官網最新公示,正大天晴的1類創新藥ATR激酶抑制劑TQB3015片獲批臨床(默示許可),用于治療晚期惡性腫瘤。2023年至今,正大天晴藥業集團共有4款抗腫瘤(化學或生物藥)1類新藥沖刺上......
失去了一側腎臟,再次遭遇腎腫瘤,傳統保腎手術行不通,怎么辦?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以下簡稱“仁濟醫院”)采用的方法是:把腎取出來,“工作臺”上切除腫瘤及靜脈瘤栓,再把腎臟植回體內。11月15日,......
一、腫瘤發生要經歷三個階段才能成為癌癥:1、激發階段指腫瘤發生的第一階段,即不可逆地將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的起始步驟,是細胞增殖分裂過程中,基因受致癌因素作用發生突變,而這種突變又經細胞分裂增殖被固定......
近日,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在上海產生擬中選結果。此次集采有41種藥品采購成功,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8%,預計每年可節約藥費182億元。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醫藥企業積極參與本次集采,26......
腫瘤細胞分泌的外泌體(Tumor-DerivedExosomes,TDEs)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檢測TDEs,對腫瘤早期診斷、療效評價和預后分析,以及對TDEs進行高靈敏的定量檢測具有重要意義。近......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賽諾菲這家創新醫藥健康企業連續第六年參展。今年,他們以“奇跡實驗室”為主題,精彩亮相進博會的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這里展示了他們在免疫......
——第三屆尿液生物標志物學術研討會(Urimarker2023)順利召開11月4日-11月5日,第三屆尿液生物標志物學術研討會(Urimarker2023)于北京師范大學圓滿落幕。本次研討會采用線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