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氣候變化》1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導致不同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的極端冷上升流事件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這或使遷徙物種更易受到這類氣候事件不利影響的傷害。
熱浪對海洋物種影響已得到大量研究,但對極端低溫事件影響的研究卻嚴重不足。氣候變化導致洋流和壓強系統改變被發現與上升流加強有關(上升流是指深部冷水被推到海面的過程)。不過,人們一直不清楚這類事件是如何影響海洋物種分布、移動和生存的。
此次,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團隊分析了2021年南非海岸81個不同物種逾260種海洋生物的死亡事件。此外,他們還利用41年的海表溫度數據和33年的風記錄,研究了過去30年印度洋阿古拉斯海流和東澳大利亞洋流近岸的冷“致死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隨后以公牛真鯊為案例,他們將這些事件與物種遷徙和生存聯系起來。
研究團隊將2021年的海洋死亡事件與一次較強的冷上升流聯系起來,提醒人們這類事件會影響熱生態位的大量物種。進一步分析發現,1981年至2022年,這類事件在這些區域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都在上升。被標記的公牛真鯊只在暖季才會出現在更冷的極限地帶,這與它們避開19℃以下海域的行為是一致的。不過,這些鯊魚也會通過行為策略來最小化溫度驟降的風險,如通過上升流區域游到海面附近,以及增加在海灣或海口的棲息。研究人員認為,上升流事件風險增加或導致“誘導轉向”現象,即物種的范圍隨海洋變暖而擴大,但它們同時會暴露在這些新區域突發的極端冷事件中。
9月5日,記者在“千種海洋生物基因測序項目”暨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庫建設及應用成果聯合發布會上獲悉,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山東大學、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等機構,構建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海洋微生物基因數據庫,......
《自然·氣候變化》1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導致不同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的極端冷上升流事件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這或使遷徙物種更易受到這類氣候事件不利影響的傷害。熱浪對海洋物種影響已得到大量研究,但對極端......
《自然·氣候變化》1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導致不同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的極端冷上升流事件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這或使遷徙物種更易受到這類氣候事件不利影響的傷害。熱浪對海洋物種影響已得到大量研究,但對極端......
英國《自然》雜志22日刊載的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一項研究成果說,若是持續高能耗溫室氣體排放,那么到2100年,將有近九成海洋生物面臨生存危機。研究人員分析了動物、植物、細菌等約2.5萬種海洋生物,綜合考......
關于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海洋生物水質基準推導技術指南(試行)》的公告公告2022年第19號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安全,規范生態環境基準工......
施普林格·自然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海洋生物學論文稱,研究人員在1976年限制捕獵以后首次記錄到南極長須鯨在許多古代攝食地覓食,包括首次視頻記錄到大群長須鯨在南極象島附近覓食。他們認......
“經過一周的聯合科考,我們確認,近期發現的廣西樂業‘神鷹天坑’和其他3個塌陷漏斗、溶洞群,都由伏歸地下河流域孕育而來,是一個全新的天坑家族。”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以下簡稱巖溶所)高......
一種鮮為人知的海洋生物通常生長在死的寄居蟹的蟹殼上,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可能成為科學家們的研究對象,但這種動物有一種罕見的能力,它可以在一生中制造卵子和精子。這種稱為貝螅(Hydractinia)的動物之......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聯合團隊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支持下,以化石記錄重現生物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約5.4億年—2.4億年,相當于寒武紀至三疊紀早期)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趙南京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點專項“海洋生物化學常規要素在線監測儀器研制及產業化”項目在“海洋生物要素測量關鍵技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