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中科院組織、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牽頭實施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煤制乙二醇的工業技術”課題驗收會在北京召開。
應項目組織單位和負責人姚元根研究員的邀請,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材料處項目主管祝偉麗出席會議,何鳴元院士、包信和院士、段雪院士等專家參加驗收會。中科院高技術局材料化工處處長曹紅梅主持驗收會,項目課題負責人及來自福建物構所、北京化工大學、通遼金煤化工有限公司等項目參研單位主要研究骨干和科研管理人員共40多人參加驗收會。
會上,三位課題負責人分別就煤制乙二醇用系列催化劑的規模化制備技術和新型催化劑研發、20萬噸級煤制乙二醇關鍵工藝技術攻關、20萬噸級煤制乙二醇系統集成技術與工業示范三個方面匯報了工作進展。項目組創新性地解決了規模化制備的催化劑質量穩定性的提高、工業CO催化脫氫凈化的反應速率和傳熱的有效控制、CO同時氧化酯化的反應效率的提高等關鍵科學問題,形成了煤制乙二醇用系列催化劑的規模化制備技術,為20萬噸級煤制乙二醇工業示范提供催化劑技術支撐;研發了新型高效催化劑,為煤制乙二醇用催化劑技術的優化和升級換代提供新的技術儲備;對萬噸級煤制乙二醇中試技術進行技術放大和系統技術集成,形成了與催化劑性能相匹配的20萬噸級煤制乙二醇成套技術,建成高效穩定運行的20萬噸級煤制乙二醇工業示范,生產出符合國標(GB4649-93)優級品指標的乙二醇產品。
專家組認為,項目組在近兩年時間內,由萬噸級中試至20萬噸級工業示范,進展明顯,成效顯著,一致同意通過項目課題的驗收。
祝偉麗在會上指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是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重點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煤制乙二醇的工業技術”項目研發出以廉價褐煤為原料的20萬噸級煤制乙二醇成套技術并建成工業示范,做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重要創新成果,同時希望進一步完善和突破工業生產的關鍵技術和工藝,促進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移居火星是人類的夢想,但首先要解決缺乏氧氣的問題。火星上存在水資源的可能,為利用太陽能驅動的電催化析氧反應制備氧氣提供了機遇。人類無法在無氧的火星環境下長期生存,因而在火星上就地取材創制催化劑成為難以......
液態金屬可能是人們期待已久的“綠色化工”的解決方案。科學家們測試的一項新技術,有望取代自20世紀初成為主流的能源密集型化學工程工藝。9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的一項創新研究,擺脫了由固體材料制成的......
在2014年12月17日,一個重大的科技成果在中國的石化行業誕生。由中國石化揚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與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大型石油化工環氧乙烷/乙二醇裝置(EO/EG)首套國產在線質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和副研究員于良團隊,在水直接加氫乙炔制乙烯反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利用碳化鉬負載金(Au/α-MoC)催化劑,實現了直接用水作為氫源的乙炔加氫制乙烯新反......
電催化還原CO2產生高附加值的化學品和燃料。而熱力學穩定的CO2難以被活化,制約其催化反應速率。在多數鉍基硫化物中,具有層狀結構和高電子遷移率的硫化鉍(Bi2S3)作為一種窄帶隙(~1.3eV)半導體......
氫能是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發展氫能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氫氣的安全高效儲存和運輸限制了氫能的發展。目前,傳統的加氫催化劑存在貴......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孫劍研究員、葛慶杰研究員、位健副研究員團隊受邀發表了尖晶石型鐵酸鹽催化劑(SFCs)驅動二氧化碳(CO2)加氫制備高值化學品綜述文章。相關成果發表在《物質》上。SFC......
生物催化因綠色、溫和、高選擇性等特點,逐漸成為傳統精細化學品制造的替代方法。而生物催化劑——酶,通常存在活性差、不穩定和難以回收利用等缺點。將酶固定化后能夠提高酶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且可重復使用,這使......
陰離子M0復合物(M=第10組金屬)由于其作為化學反應活性催化劑的潛力而引起人們的興趣。盡管如此,主要是由于其極高的反應性,它們的分子結構的確定一直是罕見的。這對Pt0復合物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它們被認......
富勒烯,一種擁有完美對稱結構的分子,因其在納米尺度范圍內具有特殊穩定性,被譽為“納米王子”。今年3月,一項名為“溫和壓力條件下實現乙二醇合成”的成果,入選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業界認為,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