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8-19 17:41 原文鏈接: 熊丙奇:選院士饒毅出局是否學術“逆淘汰”

      據報道,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享有國際盛譽的神經學科學家、北大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落選。8月17日,這個“頂級海歸”在科學網上發博客稱“從今以后不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對于饒毅的落選,中科院新聞發言人表示,“具體原因并不是很清楚。”

       饒毅的首輪出局和宣布不再“候選”,此間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本來,依照中科院的增選程序,第一輪淘汰的人數過半(5月首次公示候選人名單中,共公示了314人),饒毅出局,也是正常的;同樣,依照往常一些學者經過多次申報方當選院士的經歷,饒毅今年沒當選,完全可以兩年之后“再戰”。可是,,卻讓這一次出局,增添了很多令人想象的空間。

      事實上,就是饒毅不發文,他的首輪“出局”,雖從概率上說屬于正常,但也有些令人不可思議。這就如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所稱,“院士的評選盡管因素比較復雜,但學術水平應該是主要因素。”所以,他對饒毅的落選“不理解”。饒毅回國前曾任美國西北大學講席教授、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回國即出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的饒毅,被認為是新時期歸國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這很容易讓大家想到,是不是饒毅曾經對中國科研體制的“炮轟”,讓他受到“出局”的結局(饒教授本人對此早有預感)。去年9月,他與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聯合在《科學》上發文,討論中國科研基金分配體制及科研文化問題,指出“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項目,一個公開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與官員和他們賞識的專家拉關系重要。”而就在評審院士最為關鍵的時期,他還于幾天前發表題為《》的文章。

      現在,中科院發言人稱,“具體原因不是很清楚”,但是,饒教授的遭遇,容易給很多年輕學者以“榜樣”——學術地位如饒教授,也是這樣的結果,要讓自己有好的發展,就不能對科研體制“非議”,不然,等待自己的或許就是“逆淘汰”的命運。

      因此,這也引發了人們對學術“逆淘汰”的擔心。如果學術“逆淘汰”從潛規則變成主流,那么結果將是相當可怕的。這意味著,某個學者如果拋棄學術良知、操守,把教育和學術當做牟利的工具,他可能混得越好;而反之,如果某個學者堅持做最高質量的學術研究,不急功近利;堅持說真話,堅持學術良心,不做突破底線的事,他就很可能被邊緣、被淘汰。

      好在饒毅選擇了宣布不再“候選”,這給年輕學者們傳遞的信息是,“逆淘汰”能不能起作用,還在于學者自身的選擇。而如果有更多的學者做出這種選擇,這既可以啟動新的基于學術共同體的學術評價機制建設,也能夠給既有的學術評價機制帶來改進的壓力。

      但愿饒毅只是一個個案,然而,現在輿論已經強烈關注,有關方面也應該將其落選的原因詳細地告知公眾。此前,一些官員和央企高管列入院士候選人,就一度引起民眾的質疑,現在饒毅的落選,更增添了對當下學術遴選機制的擔憂。這提醒有關方面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切實推進學術去行政化,實行學術本位管理,包括改革我國的院士評審制度。

    相關文章

    又一院士名單公布多位華人學者當選

    9月18日,英國皇家工程院公布2024年院士增選結果,華人學者李燁、梁秋華、溫曉玲、趙旭東、景旭東、范良士入選。他們分別在石油工程、無線通信、水工程、火災及爆炸、可持續能源技術及化學工程領域有杰出貢獻......

    院士增選、退出制度,定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為防止院士隊伍中的不正之風,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重拳出擊,效果顯現。據不完全統計,已有6名院士被撤銷院士稱號。在2......

    重磅:院士增選、退出等制度,再修訂

    中國工程院(英文名稱:ChineseAcademyofEngineering,簡稱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也在今年迎來建院30周年。《中國工程院章程》出臺3......

    歐洲科學院2024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國內多位教授入選

    近日,歐洲科學院2024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華東理工大學張立新教授、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施福東教授、上海紐約大學教授張駿、深圳大學微納光電子學研究院袁小聰教授等中國高校學者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

    圓滿成功!中國工程院召開2023年院士增選工作總結會

    1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從嚴從實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管理監督》一文。中央紀委委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科學技術部紀檢監察組組長高波表示,“要堅持嚴的基調,堅持辦案是最有力的監督,堅持政治監督和日......

    高校頂級師資排名出爐,看看五年三次院士增選中各大高校入選人數如何?

    近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選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院士作為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各個高校擁有的院士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著高校的科研和師資實力。近五年來,我國共增選了三次兩......

    顏寧院士回復成功秘訣:抽出時間與實驗室面對面交流

    11月22日,2023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45歲的顏寧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新晉兩院院士工作高校、本科畢業院校統計:15所985掛零。顏寧回應當選院士:“帽子”不重要。11月23日上午,在女科......

    官宣!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了2023年院士最終增選結果。202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5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023年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清華大學、深圳醫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出爐,風頭為何轉向整治不正之風?

    2023年5月3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2023年度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知。其公布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共79名,增選向國家急需的關鍵領域和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傾斜;向為國防和國家安全作......

    655人|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褚良銀、鄒全明等入選

    經中國工程院第八屆主席團第六次會議審議,中國工程院黨組審定,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確認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655人。四川大學褚良銀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