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選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院士作為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各個高校擁有的院士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著高校的科研和師資實力。
近五年來,我國共增選了三次兩院院士(2019、2021、2023年),共計增選院士421人(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188人,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233人),其中,共有240位院士來自高校(高校增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09人,高校增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31人)。
麥可思研究統計了近五年來的三次兩院院士增選名單,并對所有當選人的工作單位進行了統計(注:各高校附屬醫院、附屬機構等納入所屬高校統計,同時掛名兩個單位的,各高校分別計入一次),共有103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入選。其中,有14位來自高校的杰出女性科研人員被增選為兩院院士。哪些高校和地區在五年中增選的院士最多,有更強的院士師資實力呢?一起來看——
清北領跑,首醫亮眼
在近五年的三次院士增選中,清華大學以增選1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共計16位兩院院士位列第一。北京大學以一人之差位列第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共計11位兩院院士位列第三。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均新增9位兩院院士,并列第四。哈爾濱工業大學新增8名兩院院士,位列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首都醫科大學在非“雙一流”大學中實力強勁,以五年內新增4位兩院院士排名第11,是排名最高的非“雙一流”高校。
近五年各高校兩院院士增選統計(人)
序號 | 院校名稱 | 中國科學院 | 中國工程院 | 總計 | 是否雙一流 |
1 | 清華大學 | 11 | 5 | 16 | ? |
2 | 北京大學 | 10 | 5 | 15 | ? |
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5 | 6 | 11 | ? |
4 | 浙江大學 | 5 | 4 | 9 | ?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4 | 5 | 9 | ? |
4 | 同濟大學 | 3 | 6 | 9 | ? |
7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3 | 5 | 8 | ? |
8 | 東南大學 | 6 | 1 | 7 | ? |
9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5 | 1 | 6 | ? |
10 | 廈門大學 | 4 | 1 | 5 | ? |
11 | 華中科技大學 | 1 | 3 | 4 | ? |
11 | 北京理工大學 | 1 | 3 | 4 | ? |
11 | 國防科技大學 | 3 | 1 | 4 | ? |
11 | 復旦大學 | 4 | 0 | 4 | ? |
11 | 首都醫科大學 | 1 | 3 | 4 | |
16 | 中南大學 | 0 | 3 | 3 | ? |
16 | 西北工業大學 | 1 | 2 | 3 | ? |
16 | 華東理工大學 | 1 | 2 | 3 | ? |
16 | 中國農業大學 | 0 | 3 | 3 | ? |
16 | 南京大學 | 2 | 1 | 3 | ? |
16 | 中山大學 | 3 | 0 | 3 | ? |
16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2 | 1 | 3 | ? |
16 | 南昌大學 | 1 | 2 | 3 | ? |
16 | 天津大學 | 1 | 2 | 3 | ? |
16 | 武漢大學 | 3 | 0 | 3 | ? |
26 | 武漢理工大學 | 0 | 2 | 2 | ? |
26 | 吉林大學 | 1 | 1 | 2 | ? |
26 | 東北大學 | 0 | 2 | 2 | ? |
26 | 山東大學 | 1 | 1 | 2 | ? |
26 | 江南大學 | 0 | 2 | 2 | ? |
26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0 | 2 | 2 | ? |
26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1 | 1 | 2 | ? |
26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2 | 0 | 2 | ? |
26 | 陸軍工程大學 | 1 | 1 | 2 | |
26 | 大連理工大學 | 2 | 0 | 2 | ? |
26 | 北京科技大學 | 1 | 1 | 2 | ? |
26 | 東華大學 | 1 | 1 | 2 | ? |
26 | 南京理工大學 | 1 | 1 | 2 | ? |
26 | 電子科技大學 | 1 | 1 | 2 | ? |
26 | 南京農業大學 | 0 | 2 | 2 | ? |
26 | 空軍軍醫大學 | 1 | 1 | 2 | ? |
26 | 陸軍軍醫大學 | 0 | 2 | 2 | ? |
26 | 華南理工大學 | 1 | 1 | 2 | ? |
26 | 蘭州大學 | 2 | 0 | 2 | ? |
26 | 華中農業大學 | 0 | 2 | 2 | ? |
46 | 湖南大學 | 0 | 1 | 1 | ? |
46 | 北京郵電大學 | 0 | 1 | 1 | ? |
46 | 浙江理工大學 | 0 | 1 | 1 | |
46 | 湖南師范大學 | 0 | 1 | 1 | ? |
46 | 湖南農業大學 | 0 | 1 | 1 | |
46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0 | 1 | 1 | ? |
46 | 溫州醫科大學 | 0 | 1 | 1 | |
46 | 澳門科技大學 | 0 | 1 | 1 | |
46 | 中國醫科大學 | 0 | 1 | 1 | |
46 | 南京醫科大學 | 0 | 1 | 1 | ? |
46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0 | 1 | 1 | |
46 | 海南大學 | 1 | 0 | 1 | ? |
46 | 長安大學 | 1 | 0 | 1 | ? |
46 | 香港大學 | 1 | 0 | 1 | |
46 | 西北大學 | 1 | 0 | 1 | ? |
46 | 香港科技大學 | 1 | 0 | 1 | ? |
46 | 太原理工大學 | 1 | 0 | 1 | ? |
46 | 北京交通大學 | 0 | 1 | 1 | ? |
46 | 南京工業大學 | 0 | 1 | 1 | |
46 | 北京化工大學 | 0 | 1 | 1 | ? |
46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0 | 1 | 1 | ? |
46 | 四川大學 | 0 | 1 | 1 | ? |
46 | 北京工業大學 | 0 | 1 | 1 | ? |
46 | 河海大學 | 0 | 1 | 1 | ? |
46 | 廣西大學 | 0 | 1 | 1 | ? |
46 | 上海大學 | 0 | 1 | 1 | ? |
46 | 武漢紡織大學 | 0 | 1 | 1 | |
46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0 | 1 | 1 | |
46 | 南方醫科大學 | 0 | 1 | 1 | |
46 | 南方科技大學 | 1 | 0 | 1 | ? |
46 | 南開大學 | 1 | 0 | 1 | ? |
46 | 蘇州大學 | 1 | 0 | 1 | ? |
46 | 陜西師范大學 | 1 | 0 | 1 | ? |
46 | 云南大學 | 1 | 0 | 1 | ? |
46 | 東北師范大學 | 1 | 0 | 1 | ? |
46 | 西安交通大學 | 1 | 0 | 1 | ? |
46 | 西藏大學 | 0 | 1 | 1 | ? |
46 | 燕山大學 | 0 | 1 | 1 | |
46 | 華北理工大學 | 0 | 1 | 1 | |
46 | 中國礦業大學 | 0 | 1 | 1 | ? |
46 | 寧波大學 | 0 | 1 | 1 | ? |
46 | 遼寧大學 | 0 | 1 | 1 | ? |
46 | 華北電力大學 | 0 | 1 | 1 | ? |
46 | 西南交通大學 | 0 | 1 | 1 | ? |
46 | 深圳大學 | 0 | 1 | 1 | |
46 | 重慶大學 | 0 | 1 | 1 | ? |
46 | 廣州大學 | 0 | 1 | 1 | |
46 | 海軍潛艇學院 | 0 | 1 | 1 | |
46 | 南京師范大學 | 0 | 1 | 1 | ? |
46 | 北京師范大學 | 0 | 1 | 1 | ? |
46 | 西南林業大學 | 0 | 1 | 1 | |
46 | 河南農業大學 | 0 | 1 | 1 | |
46 | 山西農業大學 | 0 | 1 | 1 | |
46 | 中國海洋大學 | 0 | 1 | 1 | ? |
46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0 | 1 | 1 | ? |
46 | 浙江工業大學 | 1 | 0 | 1 | |
46 | 鄭州大學 | 1 | 0 | 1 | ? |
46 | 香港中文大學 | 1 | 0 | 1 |
平均57歲,逐漸年輕化
近五年兩院院士被增選時的平均年齡約為57歲,其中,以55~59歲的院士人數最多,五年共有119位兩院院士在這個年齡段中被增選。其次是60~64歲以及50~54歲,分別有54人和42人被增選。
從時間上來看,2019、2021、2023三年增選兩院院士的年齡沒有顯著差異,平均年齡均為57歲。從地域分布來看,中部地區增選院士的平均年齡最大,達到了59歲,剩余地區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平均年齡均約為57歲。
從性別方面來看,男性院士和女性院士的增選平均年齡也都為57歲,沒有顯著差異。值得注意的是,男性院士在三次增選中,每次平均年齡均為57歲,但女性院士則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由2019年的平均59歲和2021年的60歲,下降到了2023年的55歲。
另外,被增選為院士時年齡在50歲以下的科學家人數,2023年比2021年和2019年有了較為明
12月27日,福州大學召開全校領導干部會議,宣布省委決定: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明紅任福州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學原校長付賢智由于任職年齡原因不再擔任福州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職務。吳明......
《2023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正式發布!期刊分區表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研究成果,旨在評估國際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可為學術投稿提供參考、為科研管理部門的宏觀判斷提供支撐。不建議任......
2022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為34,993.1億元,較上年減少1,405.9億元,下降3.9%,占全國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為9.4%和2.9%。從結構來看,貨物、工程、服務政府采購規模分別為9,0......
12月16日至19日,由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和云南省天文學會主辦的“天文技術與儀器研討會暨云南省天文學會2023年度學術年會”在云南省普洱市召開。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周杰,云南天文臺黨委......
12月15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國際產業生態學會可持續城市系統分會及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等聯合發起的首屆“城市科學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廈門舉辦。論壇圍繞“城市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這......
據蘇州大學官網發布訃告,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應用光學專家,蘇州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潘君驊,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2月18日15時48分在蘇州逝世,享年94歲。潘君驊,1930年10月生于......
12月18日,國家藥監局在京召開已上市中藥注射劑上市后研究和評價專家工作組成立會議。國家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軍寧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宣布組建已上市中藥注射劑上市后研究和評價專家工作組。第一批專家工......
12月18日,湖南師范大學召開有關干部會議。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王武出席會議并宣布省委關于湖南師范大學校長任職的決定:劉仲華同志任湖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仲華,男,1965年3月出生于湖南衡陽,中......
12月13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以下簡稱廣州分院)召開系統單位所長書記聯席會議,貫徹落實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調研廣州分院講話精神。廣州分院領導班子成員、分院系統各單位所長、書記等20余人參......
2023年12月13日,2023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擬表彰名單公布,共4個項目,其中,2人榮獲年度創新人物,2人獲得年度先鋒人物,2人獲得年度感動人物,2個研究團隊獲得年度團隊。關于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