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1-10 16:16 原文鏈接: 熬了十余年青海鹽湖提鋰產業化熬出“鋰想”

      全球已查明的鋰資源儲量為3400萬噸,青海鹽湖的鋰資源占全球鋰儲量的60%以上,在我國,80%的鋰資源集中在青海。可以說,即將瓜熟蒂落的青海鹽湖提鋰,正站在“革新性變化”的關口,且空間廣闊。

      當新能源車、儲能產業需求井噴時,鋰從何來?這道“多解題”的每一個答案,都牽引著千億級的產業空間,其中,“鹽湖提鋰”或將是最具前景的答案之一。

      2015年至今,作為鋰電產業核心原材料的碳酸鋰,已由3萬元/噸飆漲至16萬元/噸。被市場價格所激活,在自然環境艱苦惡劣的青海鹽湖,鹽湖提鋰的攻關者們終于從十余年的奮進、煎熬與孤寂中探出頭來,發現他們掌握的技術將價值千金,由此開啟了大規模產業化的最后沖刺,期待著加入與礦石提鋰企業的全面競合。

      在青海三大鹽湖,實地調研的上證報記者發現,鹽湖提鋰產品已經進入動力鋰電產業鏈。春江水暖,產業資本也都嗅到機遇。如新年前夕,比亞迪、鹽湖股份等公告,擬斥資80億元投向青海鹽湖提鋰。

      而據2017年9月發布的《青海鋰產業ZL導航報告》,全球已查明的鋰資源儲量為3400萬噸,青海鹽湖的鋰資源占全球鋰儲量的60%以上,在我國,80%的鋰資源集中在青海。可以說,即將瓜熟蒂落的青海鹽湖提鋰,正站在“革新性變化”的關口,且空間廣闊。在助推我國新能源車產業降低成本、快速發展的同時,這也將提升我國鋰資源的戰略安全水平。

      突破:鹽湖提鋰產品已進入鋰電產業鏈

      “青海鹽湖提鋰這條產業路線已經打通了。而且可能就是由我們泰豐先行打通的,它應該算是第一家將青海鹽湖提鋰產品用在動力鋰電上的。”北大先行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簡稱“北大先行”)總裁高原博士(曾供職全球鋰資源巨頭FMC)向上證報記者表示。

      北大先行旗下的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泰豐先行”)是一家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企業,擁有15000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8000噸鎳鈷錳三元正極材料產能(已建成),下游的鋰電龍頭比亞迪、寧德時代皆為其客戶。

      一般來說,鋰電池按正極材料的不同分為磷酸鐵鋰電池、三元材料電池、鈷酸鋰電池和錳酸鋰電池等。其中,磷酸鐵鋰電池、三元材料電池相對性能更好,但需要品質更高的電池級碳酸鋰來制備。如寧德時代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披露,動力電池系統在該公司的收入占比達八九成,公司主要采用磷酸鐵鋰、三元材料作為正極材料制備動力電池。而泰豐先行在2014年至2016年分列寧德時代第三、第二、第四大供應商,2016年,寧德時代向泰豐先行采購的金額約為4.26億元。

      “作為原材料,青海鹽湖提鋰生產的電池級碳酸鋰,與經鋰礦石提鋰的電池級碳酸鋰相比,在本質上沒有區別。我們用于生產正極材料已有一兩年,下游企業對此沒有傾向只求達標。”泰豐先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查,向泰豐先行供貨的正是青海鋰業。青海鋰業由西部礦業控股股東西礦集團、青海地礦集團、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分別持股74.54%、23.08%、2.38%。青海鋰業表示,已掌握高鎂鋰比鹽湖離子選擇性遷移合成碳酸鋰技術,年電池級碳酸鋰產能達1萬噸。

      根據國家相關標準,純度達到99.5%以上即可歸為電池級碳酸鋰。

      對此,泰豐先行表示,青海鋰業產品的穩定性、品質、產量在青海排于前列。“目前它的電池級碳酸鋰純度達99.6%,絕大部分產品提供給了我們。”

      但青海鋰業的碳酸鋰產品仍存在部分問題。“它的純度沒有問題,但有個別微量雜質未除,所以,我們花了近億元自建提純裝置,從青海鋰業拉來電池級碳酸鋰后再做進一步除雜即可。”泰豐先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進一步除雜并不存在技術難度,“以前,青海鹽湖提鋰企業對微量雜質沒有概念,未和下游企業對接,不知道哪些要除哪些不用除。現在它們都在上馬新裝置,由提鋰企業自身完成除雜,要比我們下游企業除雜容易得多,一噸頂多增加幾百元的成本。”

      歷程:技術“十余年磨劍” 沖關“開花結果”

      近日,上證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多家鹽湖提鋰代表企業、下游廠商,以及青海省政府、中科院,各方普遍認為,碳酸鋰價格的大幅上漲對青海鹽湖提鋰產業化起到了關鍵影響。正是在這個激發因素下,各方多年的技術積累、工藝改造“開花結果”。

      “青海鹽湖提鋰比南美鹽湖提鋰要難多了。南美鹽湖的鎂鋰比5:1就算低的了,提鋰比較容易;而青海鹽湖的鎂鋰比有低到500:1的。所以,青海鹽湖提鋰發展得慢一些、需要的時間長一些、挑戰也大一些。”高原表示。中科院相關研究人士也向記者強調,實際上,青海鹽湖提鋰的技術,有些遠比海外要先進,這一兩年才有所突破,前期技術積累已有十余年。

      在察爾汗鹽湖,藍科鋰業董事長兼總經理何永平向上證報記者談起了碳酸鋰價格的變化,“2015年10月之前,碳酸鋰價格還維持在每噸3萬元至3.5萬元的水平,當年10月后突然提價到了每噸8萬元,2016年3月份前后,價格就漲到了每噸11萬元至12萬元。”

      據生意社數據,2018年1月5日,工業級碳酸鋰、電池級碳酸鋰報價分別約15萬元/噸、17萬元/噸。

      “這個問題很現實、也很好理解,當年碳酸鋰價格每噸3萬元、4萬元時,大家都處于盈虧線上,都在想方設法降成本,即使有生產電池級碳酸鋰的技術,但生存第一,誰也不愿意多上裝置,都在盡量少除雜。”青海省政府相關人士表示。

      “藍科鋰業2010年即獲得了鹽湖提鋰的技術,但技術必須結合實地情況進行持續工業化工藝試驗。”何永平說,在那時,碳酸鋰行業沒人看好,企業大多虧損,也沒資金可投,起步、堅持很困難,大股東鹽湖股份考慮著鹽湖綜合利用,才把項目堅持了下來。

      隨著碳酸鋰價格上行,股東、銀行、資本開始“加注”。藍科鋰業至今累計總投資達10億元,2015年后投資明顯加速,技術路徑得到進一步完善,相關裝置也已上馬。公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25日,藍科鋰業生產碳酸鋰7759噸。已出產少量的電池級產品,但電池級產品量產還需一定時間。

      在青海鹽湖這塊寶藏上,類似藍科鋰業,各家企業的多年布局、技術積淀功不可沒。

      目前,我國鹽湖資源集中分布在青海、西藏等地,青海省內主要有西臺、東臺、察爾汗三大鹽湖,分別主要由國安鋰業、青海鋰業和藍科鋰業經營,各家的鹽湖提鋰技術路徑不一,分別選用煅燒法、離子選擇性遷移法、吸附法。

      以國安鋰業為例,其大股東方面2005年即在試制鹽湖提鋰,并于當年獲得一種生產碳酸鋰的ZL。早在2004年前后,青海鋰業即已承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青海鹽湖提鋰及資源綜合利用”項目。

      “沒有這些前期基礎,即使市場突然走好,企業也是抓不住機會的。大家通過這些年把技術都積累起來了,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市場機會終究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何永平表示。

      雄心:13萬噸青海鹽湖提鋰產能在建

      在西寧市南川工業園,比亞迪正在雄心勃勃地建設新的電池工廠。

      上證報記者來到這片新基地,該基地計劃總投資40億元。其中,青海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正在建設年產10GWh動力鋰電池項目,計劃于2018年下半年投產,一期工程可生產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

      比亞迪在青海大手筆的底氣來源于對上游資源的把握。

      比亞迪、鹽湖股份2017年12月27日齊發公告透露,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簡稱“鹽湖比亞迪”)將新建年產3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項目總投資48.49億元。鹽湖比亞迪由鹽湖股份持股49.5%,比亞迪持股49%。

      鹽湖股份公告,藍科鋰業將在現有1萬噸/年碳酸鋰裝置基礎上,擴建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項目總投資31.32億元。

      根據早前的合資協議,鹽湖股份確保其鹽湖鋰資源唯一供給鹽湖比亞迪。鹽湖股份還承諾,今后將其持有的藍科鋰業51.42%股權全部轉讓給鹽湖比亞迪。

      據青海省經信委介紹,比亞迪還在青海海東地區建設一家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廠。簡言之,比亞迪在青海形成了一套“鹽湖提鋰-正極材料-電池”的鋰電產業鏈。

      這僅是青海鋰電大爆發的一個縮影。根據《青海千億元鋰電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青海鋰電產業投資達700億元,產值達780億元以上。到2025年,青海鋰電產業投資將達1600億元,產值達1800億元以上。

      青海省經信委向上證報提供的一份青海省“鋰電新材料產能表”顯示,青海省將鋰電產業鏈分為碳酸鋰、鋰電正極材料、鋰電負極材料、隔膜材料、電池、鋰電配套產業等。

      其中,僅碳酸鋰領域即有12家企業布局,總的規劃產能17.4萬噸。目前已建成碳酸鋰產能共計4.2萬噸,青海鋰業、藍科鋰業、國安鋰業各占1萬噸;碳酸鋰在建產能共計13.2萬噸,藍科鋰業、鹽湖比亞迪、青海東臺吉乃爾鋰資源有限公司的在建產能分別為2萬噸、3萬噸、3萬噸,五礦亦在建1萬噸碳酸鋰產能。

      相關企業及青海省經信委向記者表示,新產能基本是以電池級碳酸鋰標準設計的。

      但針對青海鹽湖提鋰,亦有不同聲音。有研究人士指出,在鎂鋰比本已畸高的青海鹽湖,隨著提鋰的進行,鹽湖鹵水稟賦會越來越低,能否持續年產幾萬噸電池級碳酸鋰仍值得觀察。

    相關文章

    我國發布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鋰元素豐度數據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中分辨率巡天的海量光譜數據,該臺科研人員精確測量并發布了約45萬顆恒星的鋰元素豐度數據。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鋰元素豐度數據,對研......

    比亞迪宣布將加大兩輪車研發投入6月試點“能上樓的安全電池”

    2月,南京某小區電動兩輪車引發火災一事,引起廣泛關注。彼時,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發文宣稱,基于南京“2.23”火災事故,電池管理團隊、開發團隊“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探討對兩輪車品質安全解決方案,決定將乘......

    華為公布新專利“迪王”15GWh項目明年5月投產鈉電賽道再升溫

    鈉電池產業在“從0到1”的過程中大踏步前進。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于4月2日公布一項名為“鈉電池復合正極材料及其應用”的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號為CN117810379A,專利申請日為2......

    我國科學家在大陸地幔中發現來自海洋的鋰元素

    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利用礦物原位鋰同位素分析法,該所科研人員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幔橄欖巖中的鋰含量和鋰同位素組成。他們發現,海水中的鋰元素可以經過擴散作用進入地幔橄欖巖。這為研究地質......

    新型固態鋰金屬有機電池研發取得新進展

    由于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高理論容量,以固態電解質來代替液態電解液的固態鋰金屬電池研發備受關注,因而固態電解質的開發也顯得尤為重要。記者17日從云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獲悉,該院郭洪教授團隊近期在新型固態鋰......

    新型鋰電池問世,高溫工作?沒問題!

    以后在北方開電車也不是問題了?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既可以在零下40°C的低溫下工作,也可以在50°C的高溫下工作。這種新型電池陰極使用硫制作,電池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這是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

    電池難逃“鋰”虧,新能源仍需發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用在新能源領域再合適不過。車主買車難,車企電池難,電池材料難……一層層遞進的死循環如符咒般纏繞著整個新能源市場。2022年6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經達到477878元/噸,而在去年同......

    新型鋰離子電池成功量產,攻克多種苛刻使用條件

    受得了炎熱氣候、扛得住冰天雪地、充電快速、成本還低,如此“能打”的鋰電池是真實存在的!5月2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碳中和(籌)研究所唐永炳團隊的一項新型鋰離子電池技術于5月......

    高性能鋰離子電池,GaZnON納米顆粒提升轉換效率

    近日,廣州大學教授王家海團隊聯合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邵敏華,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納米能源》。據介紹,近年來,便攜式電子設備的推廣及高度集成化、小型化的發展趨勢,對可充電鋰......

    雙碳背景下的高比能鋰電池研究進展

    全固態Li-S軟包電池熱失控曲線及其觸發機理示意圖  固態能源系統技術中心供圖在碳達峰和碳中和背景下,加速動力系統電動化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能量密度的提升日益凸顯,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