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CEMPS)、中科院-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學聯合研究中心(CEPAMS)韓斌研究團隊與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JIC)Anne Osbourn研究團隊合作完成了禾本科、燕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二倍體燕麥Avena strigosa基因組序列草圖的繪制,并完整地解析了抗微生物防御化合物燕麥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相關研究成果以Subtelomeric assembly of a multi-gene pathway for antimicrobial defense compounds in cereals為題,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真核生物中非隨機組織的基因在基因組進化和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數真核生物基因組中并沒有操縱子,但它們的確包含了一些序列不相關而功能相關且在物理位置上成簇存在的基因。這些“類操縱子”基因簇中,引人注目的例子是植物體內合成特殊代謝產物的基因簇。已有證據表明,這些cluster途徑并不是通過微生物水平基因轉移而產生,而目前人們對其真實的形成機制知之甚少。燕麥素是燕麥屬中特異存在的一類抗微生物防御化合物,其生物合成途徑也是最典型的植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之一。
韓斌研究團隊選用了可在根尖特異合成燕麥素的二倍體燕麥物種Avena strigosa,運用三代測序技術Nanopore,并輔助光學圖譜技術BioNano DLS及Hi-C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完成了該燕麥基因組高質量染色體級別組裝,組裝基因組3.53Gb,scaffold N50高達73.4 Mb。燕麥基因組中重復序列約占基因組的81.1%,結合從頭預測、同源蛋白信息及轉錄組數據,注釋了34,928 個高可信度基因。
該研究基于組裝獲得的全基因組信息完整地解析了燕麥素合成基因cluster,確定了燕麥素合成通路的最后兩個缺失步驟,并通過本氏煙草瞬時表達重構了整個合成途徑。該研究還對基因簇的起源及不同燕麥品種間的差異進行了比較分析。基因組組裝和DNA熒光原位雜交(FISH)結果均表明,燕麥素合成基因cluster位于1號染色體長臂末端的亞端粒區域,且該基因簇特異存在于燕麥屬中。該研究為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可塑性和適應性進化提供了新見解,并為改良小麥和其他谷物抵抗全蝕病與其他疾病提供了分子依據。
韓斌研究組高級工程師李艷、研究員趙強及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博士Aymeric Leveau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員韓斌、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教授Anne Osbourn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學聯合研究中心(CEPAMS)、英國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研究委員會(BBSRC)、中科院國際合作計劃(IPP)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
二倍體燕麥基因組特征分析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珊瑚共附生稀有放線菌來源天然產物發現與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有機化學通訊》。珊瑚在自然界中以共生功能體的形式存在,微生物是其重要組......
自閉癥(ASD)和精神分裂癥(SCZ)是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為、遺傳學和神經病理學等方面存在相當多的重疊特征,提示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經發病機制。衰老與表觀遺傳效應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其基因組組裝對水稻育種意義重大。23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獲悉,該所聯合崖州灣實驗室、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揚州大學等多個單位發布完整的......
腫瘤轉移性擴散涉及腫瘤細胞從原發性腫瘤中分離、遷移、二次組織定植和生長的多步驟過程。分析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之間的基因組差異,并量化它們對治療耐藥性的影響有助于研究和利用治療干預措施,建立更有效、更......
開啟或關閉基因的能力是我們在細胞、個體甚至在健康和疾病方面觀察到的多樣性的基礎。這個過程被稱為基因轉錄,涉及到將儲存在我們的DNA中的信息轉化為RNA。在此之前,科學家們一直依靠不精確的圖解和間接的實......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團隊設計了一種人工智能(AI)醫療工具,可快速解碼腦腫瘤的DNA,以確定其在手術過程中的分子身份,而現有方法需要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才能獲得這些關鍵信息。研究成果7日發表在《醫學》雜志......
堿基編輯器是基于CRISPR/Cas9發展的新一代基因組編輯技術,可誘導單個堿基的突變,而鮮有關于特異性介導A-to-G和C-to-G雙突變的堿基編輯工具的研究。此外,關于堿基編輯系統與染色質環境之間......
成語有云:畫蛇添足,形容做事多此一舉。但蛇真的無腳嗎?爬行動物專家認為,蛇的祖先是蜥蜴,在遠古時期,蛇是有腳的,只是在演化過程中慢慢失去了。近日,這一說法得到了進一步證實。經過5年的研究,基于大規模多......
日前,由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26個科研單位聯合開展研究,繪制出了基于36個族群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相關成果于北京時間14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自主進行......
谷子即小米,起源于中國,作為糧食作物深受老百姓喜愛。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特色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團隊,通過對谷子種質資源的基因組分析,組裝了首個谷子高質量圖基因組,系統闡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