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ASD)和精神分裂癥(SCZ)是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為、遺傳學和神經病理學等方面存在相當多的重疊特征,提示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經發病機制。
衰老與表觀遺傳效應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許多與年齡相關的疾病都觀察到了DNA甲基化模式的改變。在此基礎上構建的組織特異性“表觀遺傳時鐘”,能夠較為精確地預測樣本的生理年齡,因而被稱為“表觀遺傳年齡”。表觀遺傳年齡與實際年齡的偏差可以作為衡量生物衰老速度的指標。
近期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患者的大腦存在系統性的、與年齡相關的生物學變化,但自閉癥、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同腦區域的衰老特征尚不明確。針對上述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研究人員利用腦組織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數據集,采用Horvath‘s epigenetic clock算法,計算了自閉癥患者3個腦區域小腦、前額葉皮層、顳葉皮層,精神分裂癥患者3個腦區域小腦、紋狀體、海馬體的表觀遺傳年齡。Horvath表觀遺傳時鐘由353個衰老相關的CpG位點組成,采用了β混合分位數標準化(BMIQ)方法來標準化不同平臺獲取的DNA甲基化數據。隨后,研究者對每個腦區域的甲基化年齡和實際年齡建立回歸模型,估算每個腦區域的表觀遺傳年齡加速度。研究發現在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不同腦區域中,表觀遺傳年齡與實際年齡均顯著相關,提示表觀遺傳年齡可作為評估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患者腦組織衰老速度的指標。研究人員進一步對總樣本進行了年齡分層分析,發現與對照組相比,45歲以上的自閉癥患者在小腦組織中表現出表觀遺傳衰老加速,50歲以上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小腦區域出現表觀遺傳衰老減速。對總樣本進行性別分層后,在不同腦區域,研究并未觀察到男性與女性患者的表觀遺傳年齡加速度與正常對照存在顯著差異。上述研究成果提示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患者小腦區域偏離了正常老化軌跡,為揭示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的發生發展機制提供了新的重要科學線索。
近日該成果以《表觀遺傳學分析表明自閉癥譜系障礙和精神分裂癥的老年人的小腦異常衰老》為題在精神疾病研究國際權威期刊《分子精神病》在線發表。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劉麗為第一作者,第一附屬醫院精準醫學研究中心齊昕是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峰教授是論文的唯一通訊作者。
自閉癥(ASD)和精神分裂癥(SCZ)是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為、遺傳學和神經病理學等方面存在相當多的重疊特征,提示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經發病機制。衰老與表觀遺傳效應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
自閉癥(ASD)和精神分裂癥(SCZ)是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為、遺傳學和神經病理學等方面存在相當多的重疊特征,提示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經發病機制。衰老與表觀遺傳效應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
自閉癥(ASD)和精神分裂癥(SCZ)是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為、遺傳學和神經病理學等方面存在相當多的重疊特征,提示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經發病機制。衰老與表觀遺傳效應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
自閉癥(ASD)和精神分裂癥(SCZ)是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為、遺傳學和神經病理學等方面存在相當多的重疊特征,提示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經發病機制。衰老與表觀遺傳效應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
自閉癥(ASD)和精神分裂癥(SCZ)是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為、遺傳學和神經病理學等方面存在相當多的重疊特征,提示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經發病機制。衰老與表觀遺傳效應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
1我國空氣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果記者:相比過去,近年來我國在控制空氣污染方面有哪些進展?闞海東:毫無疑問,我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時候已經過去了。2012年我國頒布了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2013—20......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其基因組組裝對水稻育種意義重大。23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獲悉,該所聯合崖州灣實驗室、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揚州大學等多個單位發布完整的......
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神經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逆境會永久性地改變大腦的功能。此外,大腦對逆境的異常反應與焦慮癥狀有關。這項研究有望在早期發現精神疾病。相關論文刊發于21日出版的《自然·神經科學》雜志......
神經發育障礙疾病(如自閉癥和兒童多動癥)的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現不斷攀升的趨勢。基因組測序研究表明,自閉癥是高異質性遺傳發育疾病。根據個體遺傳背景的不同,患者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如智力、......
腫瘤轉移性擴散涉及腫瘤細胞從原發性腫瘤中分離、遷移、二次組織定植和生長的多步驟過程。分析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之間的基因組差異,并量化它們對治療耐藥性的影響有助于研究和利用治療干預措施,建立更有效、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