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3-21 15:00 原文鏈接: “貓鼠游戲”讓人工智能更“聰明”

       3月19日,當前,人工智能的計算力、識別力快速發展,但想象力、創造力仍處瓶頸。為破解這一局限,科學家設計出一套類似“貓鼠游戲”的技術,讓人工智能在自動學習中變得更“聰明”。

    這種技術被稱為“對抗性神經網絡”技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日前將其評為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

    人工智能的識別能力有賴于海量樣本學習,比如給它“看”數以百萬計的鳥類圖片,它才能“學會”辨認鳥類,而生成逼真的鳥類圖像則更難。其局限性在于,有些事物缺乏海量樣本,而且這種學習還依賴人類的“灌輸”,缺少自主性。這限制了人工智能的發展,特別是向想象力、創造力這種更高層次的進階。

    美國人伊恩·古德費洛201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讀博士時想出一套設計方案:用兩個神經網絡,進行數字版的“貓鼠游戲”——一個負責“造假”,一個負責“驗真”,從而在對抗中不斷提高。

    負責“造假”的神經網絡稱為“生成網絡”,它依據所“見過”的圖片來生成新圖片,這需要它總結規律、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負責“驗真”的神經網絡稱為“判別網絡”,它需要憑訓練累積的“經驗”,來判斷某張圖片是真實事物,還是生成網絡“自創”的“假貨”。

    生成網絡并非一開始就足夠“聰明”,比如它可能“認為”鳥類會有3條腿,這樣的“假貨”當然很容易被發現。但隨著機器學習的不斷深入和反復對抗練習,生成網絡對事物的理解越發深刻,最終生成足以“以假亂真”的作品。

    這樣的神經網絡具有廣泛應用價值。比如在自動駕駛領域,人工智能如果創造出海量接近真實的合成圖片,包含各種情形下的行人、障礙物等路況,自動駕駛系統使用這些圖片展開自我訓練,將有助于大幅提高應用性。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李鴻升認為,除了在機器翻譯、人臉識別、信息檢索等諸多方向的具體應用,對抗性神經網絡的價值和意義還在于其蘊含的對抗性思想,這有助于改進現有人工智能算法。

    從技術上看,對抗性神經網絡已經接近成熟。來自美國芯片企業英偉達的研究人員用明星照片訓練出一套系統,進而生成了數百張根本不存在、但看起來很真實的人臉照片。還有研究團隊讓系統生成出看起來十分逼真的梵高油畫。

    展現巨大潛力的同時,這項技術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比如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此類系統制造出圖片甚至視頻來混淆視聽,給監管、安全帶來新挑戰。古德費洛就表示,他當前的研究重心就在于避免這類技術的濫用問題,希望它“不至誤入歧途”。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劉成林介紹說,中國的研究機構目前致力于研究對抗性神經網絡理論的進一步改良及優化。對抗性神經網絡的理論基礎、算法和應用,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企業界則更傾向于把技術應用在服務中,并在一些領域達到了業界領先。比如,百度利用這項技術構建語音識別框架,阿里云城市大腦則借此技術生成訓練數據集以優化車牌精準識別功能。


    相關文章

    2025年人工智能將成推動新消費模式關鍵力量

    消費者研究與零售監測公司尼爾森IQ26日發布的《通往2025:中國消費者展望》(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展望2025年,可以預見新科技、新需求的介入將帶來全新生活方式,刺激新的消費方式形成。國家統計局......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我們該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AI時代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AI教育不是一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人工智能無疑是最近一段時間最響亮的名字。特別是今年的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項中的兩項都頒給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研究,這樣的結果更讓人工......

    《2024研究前沿》報告發布人工智能等成重點探索領域

    人工智能倫理準則、軸子暗物質探測、表觀遺傳時鐘……27日發布的《2024研究前沿》報告和《2024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遴選出2024年全球較為活躍或發展迅速的125個研究前沿,并對相關學科的發展趨......

    我國智能育種有望實現根本性突破

    當前,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為我國智能育種技術發展帶來新機遇,也為我國打贏種業翻身仗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長期從事作物遺傳育種研究。圍繞我國智能育種技術......

    未來工程教育:人工智能將轉變傳統師生關系

    “未來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的超連接世界,未來工程教育必須有新的思維、新的理解和新的創新。”在近日舉辦的2024國際工程大會上,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理事、東北大學原校長趙繼強調,跨學科協同網絡和合作方式的扁......

    未來工程教育:人工智能將轉變傳統師生關系

    “未來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的超連接世界,未來工程教育必須有新的思維、新的理解和新的創新。”在近日舉辦的2024國際工程大會上,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理事、東北大學原校長趙繼強調,跨學科協同網絡和合作方式的扁......

    中國長城承擔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通過驗收

    近日,中國長城參與承擔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面向人工智能應用的神經網絡處理器關鍵標準研究與芯片驗證”項目經專家組評審,順利通過驗收。作為首批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面向人工智能應......

    俄羅斯大學團隊研制出能“自我懷疑”的神經網絡

    據俄新社日前報道,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2024年IEEE國際圖像處理大會上,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大學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具備自我懷疑能力的神經網絡。為應對急速增長的數據量,研究人員一直致力于研發更加可......

    我們該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發展潛在風險?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制度。”這是黨中央統籌發展與安全,積極應對人工智能安全風險作出的重要部署。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解決方案將如何加速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創新

    引言:“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細胞和基因治療(CGT)領域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顯著進步,其管線和批準產品的數量急劇增加。然而CGT市場仍然面臨許多挑戰,這些挑戰阻礙了其增長并延遲了這些療法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