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8-16 08:22 原文鏈接: 王中林小組發明高效紫外發光二極管

      圖中光學照片顯示的是在壓電光電子效應的作用下,紫外發光二極管的發光強度隨施加的應變的增加而增加。下圖顯示的利用能帶理論解釋壓電光電子效應對p-n結處能帶結構和載流子輸運過程的調制和改變。

      紫外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在化學、生物、醫學和軍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目前這種材料的內量子效率雖然可達到80%,但外量子效率只有3%左右。如今,基于壓電光電子學效應,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講席教授王中林課題組發明了一種新型高效紫外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在合適應用作用下外量子效率可達到7.82%,其光發射強度、注入電流能力和電—光轉換效率均成倍提高。新成果發表在8月在線出版的《納米快報》上。

      王中林表示,新成果還可以擴展到從紫外到紅外的整個光譜范圍內的由壓電材料制備的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它們將在發光二極管、光電池和太陽能電流、人機界面、納米機器人、微—納機電系統、人機交互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壓電光電子學是壓電效應、光子特性和半導體特性三相耦合的一種效應,它通過應變引起的壓電勢來調節和控制電光過程,或者反過來利用電光過程調節和控制力的作用。該效應由王中林于2009年首次發現。

      王中林小組進一步把光引進壓電電子學器件,致力于開發和研究力、電和光三相耦合器件。他們發現壓電效應可優化光電池,提高光探測器的靈敏度。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壓電效應還可以顯著提高氧化鋅微納米線發光二極管的電子—空穴復合效率,從而顯著提高發光性能。這些力、電、光三相耦合的研究構成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壓電光電子學(piezo-phototronics)領域。據王中林介紹,力、電、光三相中的兩相耦合比如光電、力電和光力耦合效應已經獲得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大量研究,很多基于這些耦合效應的新型納米器件被研制出來。這是一個遠比兩相耦合復雜的耦合系統,因此有更多有趣的具有重大研究價值的效應需要人們去探索,更多的器件等待人們去開發。

      研究人員將壓電光電子學效應應用于紫外半導體發光二極管性能的改造中。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的光發射由載流子的注入、復合和出射效率等決定。薄膜型寬禁帶半導體制備的紫外發光器件,其內量子效應雖然可達到80%,但外量子效率只有3%左右。王中林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全反射限制的光出射效率比較低引起的。他和浙江大學的訪問學者楊青博士經過精心設計,在N型氧化鋅納米線襯底單根微納米線發光二極管中引入壓電勢,發現由壓電勢引起的界面處的能帶改變會形成載流子溝道,從而將載流子捕獲在界面附近,提高載流子的濃度和復合效率,進而提高器件外量子效率。他們制備的未加外應力的發光二極管的外量子效率達到1.84%。在固定電壓下,對器件施加0.093%的壓應力,可以使光發射強度和注入電流分別提高17倍和4倍,相應的電—光轉換效率提高4.25倍。合適應力作用下外量子效率達到7.82%,和納米線增強的復合量子阱LED效率相當,遠遠超過已報道的簡單p-n結納米線半導體光發射二極管外量子效率。

      王中林表示:“我們所發明的這些氧化鋅納米器件可整合成一個自主發電、自動控制的智能納米系統;完全基于氧化鋅納米線,我們能創建具有記憶、處理和感應能力的復雜系統,系統所需要的電能均取自外部環境。希望有一天,人類能將納米尺度的發電機、傳感器、光電子器件和邏輯運算器件有機地集成起來,實現自驅動和自主決策的智能納米系統。”

    相關文章

    中國科大構筑出暖白光發光二極管器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宏斌課題組基于新型銅碘雜化團簇,構筑出低成本、高效率、高亮度暖白光發光二極管(LED)器件。得益于所設計的銅碘雜化團簇具備的高構型熵、高發光效率和寬光譜發射等特性,研究實現了高......

    深紫外激光二極管室溫下發射連續波

    由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日本名古屋大學材料與系統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天野弘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與旭化成株式會社合作,成功地對深紫外激光二極管(波長低至UV-C區)進行了世界上第一個室溫連續波激......

    理化所實現1微米厚的低工作電壓、高效穩定發光二極管

    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s)被認為是下一代顯示器和照明頗具前途的設備。然而,基板上透明的錫摻雜的氧化銦(ITO)的不均勻表面形態或者殘留物通常會誘發隨后沉積的有機層的缺陷,導致陽極和陰極之間形成分流路......

    我國科學家成功制備白光鈣鈦礦發光二極管

    科技日報記者吳長鋒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肖正國教授課題組與化學與材料學院陳濤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表面能很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襯底,實現了鈣鈦礦薄膜的巨量轉移。相關成果......

    可以處理新信號的光控二極管問世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科研團隊發明了一種具有新信號處理行為的光控二極管,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ew)。未來集成電路的發展將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

    黃文忠組在JACS發表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最新研究成果

    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Organiclight-emittingdevices,OLEDs)與傳統照明、顯示技術相比具有亮度高、功耗低等優點,在顯示中具有高對比度,寬視角、全彩色、工作溫度范圍寬等優點。......

    福建物構所硼酸錫酸鹽半導體白光發射研究獲進展

    白光發光二極管(WLED)一直是新一代照明光源的熱門話題,因為它們有壽命長、能耗低、效率高、體積小等這些突出的優點。多色和/或多組分WLED有著各種不可避免的缺點,例如由于自吸收而導致的效率降低,和由......

    接近100%!鈣鈦礦基LED發光效率創紀錄

    科學家將鈣鈦礦層整合進LED內。圖片來源:英國劍橋大學官網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近日報道,該校科學家將鈣鈦礦層整合進發光二極管(LED)內,得到的產品內部發光效率接近創紀錄的100%,可與最好的有機LED......

    新方法將鈣鈦礦二極管外量子效率提高兩成

    “利用低溫溶液法,將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20.7%,較國際同行提升近一半。”日前,中科院院士黃維、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沖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王建浦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管方面取得的突破發表......

    我國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外量子效率突破20%

    由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與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繼2016年提出鈣鈦礦維度調控創造鈣鈦礦發光二極管(LED)效率記錄后,近日利用低溫溶液法,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