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6年研制出第一代納米發電機,2007年發明超聲波驅動的直流納米發電機,2008年發明纖維納米發電機和交流納米發電機后,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王中林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再次開發出由肌肉活動所帶動的納米發電機,真正實現了只要能動就能發電。這一最新的成果在線發表在近期的《納米快報》期刊網站上。
王中林教授,楊如森博士和秦勇博士等以他們2008年發明的交流納米發電機為基礎,演示了如何利用微小的手指敲動和大幅度的肢體運動等活體肌肉活動來產生電能這一過程。這種納米發電機由平放在彈性高分子薄膜襯底上的氧化鋅納米線和兩端的電極構成。由于襯底的厚度遠大于氧化鋅線的直徑,因此彈性襯底的彎曲變形會導致氧化鋅納米線沿軸向被拉伸或被壓縮。在壓電效應的作用下,壓電電場沿著氧化鋅線軸向建立并在線的兩端形成電勢差。由于納米線的一端存在肖特基勢壘,氧化鋅線的來回彎曲使得此壓電電勢差驅動電子在外電路中的往復流動,因此可以為外接器件提供交變電能。當交流納米發電機工作時,氧化鋅納米線發揮著類似“電容”和“電荷泵”的作用,不斷的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在最新的這項研究中,將封裝的交流納米發電機固定在人的手指和倉鼠的背部。手指的輕微彎曲會彎曲彈性高分子薄膜,使之彎曲變形,從而拉伸或彎曲氧化鋅納米線,產生電能。劇烈跑動下的倉鼠背部也可以拉伸或彎曲氧化鋅納米線,從而實現機械能到電能的轉變。將一個或幾個交流納米發電機固定在一個彈性馬夾上,然后給倉鼠穿上這個馬夾,倉鼠的跑動帶動馬夾的拉動,馬夾的拉動又會拉伸氧化鋅納米線,進而將這種跑動能量轉化為電能。實驗結果表明,在倉鼠跑動下工作的納米發電機可以產生高達幾百毫伏的電壓。
人們的周圍環境中存在各種不同運動強度、不同運動頻率的運動形式,一般的壓電材料只能收集具有某些特定頻率且強度較高的機械運動能量,傳統的發電機要求機械運動的強度必須大到足以帶動轉子的轉動,所以只能用來收集比如人的腿部運動等高強度的機械運動。而王中林教授研究組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以氧化鋅納米線為基礎的納米發電機可以用來有效地收集從低頻到高頻、從輕微運動到劇烈運動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機械能,并且將其轉化為電能。該研究開辟了利用人體運動進行活體體內發電的技術路線。
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張瀟源課題組和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韓衛清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具有微通道傳質-納米催化反應協同增效的二維化片層式催化劑,并對其在高級氧化水處理過程中的構效關系與傳質-催化......
鈣鈦礦材料具有光電性能優異、制備成本低的優點。與目前常見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相比,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可以將色彩純度提升至少1倍。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效率持續提升,但穩定性仍制約其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高興發課題組等在納米毒理化學的理論設計方向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抗菌納米藥物反向篩選的計算與實驗集成方案》(IntegratedComputationaland......
2024年1月1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中心陳西課題組在化學光遺傳領域取得新突破,開發出納米抗體型化學光遺傳平臺,其為光激活的小分子偶聯納米抗體二聚化系統(PANCID),用于時空分辨調控細胞進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團隊,聯合山東濱州醫學院教授張桂龍和魏鵬飛,設計出一種核殼結構銅基納米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具有腫瘤微環境響應的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殺死腫瘤細胞......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團隊,聯合山東濱州醫學院教授張桂龍和魏鵬飛,設計出一種核殼結構銅基納米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具有腫瘤微環境響應的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殺死腫瘤細胞......
01【導讀】將二氧化碳氣體捕獲后通過電催化CO2還原反應(eCO2RR)轉化為燃料、合成氣或酒精、可再生電力等增值產品,是建立可持續循環經濟和減少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具吸引力的途徑之一。對于具有成本要......
2023年12月11日,衡昇質譜(北京)儀器有限公司宣布與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以下簡稱“川大分測中心”)共建質譜實驗室。雙方將依托該共建實驗室,深耕元素標記與單納米顆粒領域研究,力爭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繼今年6月突破13億千瓦后,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再創新高,截至10月底突破14億千瓦,達到14.04億千瓦,同比增長20.8%,約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9.9%,其中水電4.2億千瓦(常規水電3.......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納米級二次離子質譜儀(Nano-SIMS)采購項目(招標編號:1069-234Z20233753)上海中世建設咨詢有限公司受招標人委托對下列產品及服務進行國際公開競爭性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