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09-22 12:01 原文鏈接: 王志安:我國質檢制度完善之路

         幾天來,全國范圍內牛奶檢測報告的結果令人十分憂心,國內知名品牌蒙牛、伊利等產品,均深陷三聚氰胺之中。乳制品行業幾乎面臨全面的信任危機。問題是,這些企業的產品在出事之前,都是經過國家質檢部門檢驗合格的(有的人可能有誤會,免檢產品就是不檢,其實按照目前的規定,免檢也還是要檢的)。為什么原來合格的產品,一夜之間都變成了殺手?在筆者看來,這一切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們食品檢驗制度的設計。

      就在前兩年,我國的食品行業大多數還在實行企業送檢制度,就是企業自己采集樣品,送到質檢部門進行檢測,檢測費用由企業負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樣的制度設計有太多問題和漏洞。近兩年,全國各地陸續開始進行檢驗制度改革,在許多省份,送檢制度已經基本被廢除,質檢部門采取兩條渠道取樣:一,隨機到企業生產線取樣;二,到超市隨機購買取樣。也就是從生產終端和市場終端兩個環節對食品質量進行有效監管,與企業送檢制度相比,這是一個進步。但現在的制度主要問題是:企業取樣的頻率原本就不高,而市場取樣的頻率更低,因為企業取樣檢驗的費用原則上仍然由企業負擔。目前多數內銷食品企業都是每季度抽查一次。如果頻率太高,企業就會對政府的檢測行為有抵觸心理。另外,政府檢驗部門采樣檢測后,結果自己存檔,并沒有法定義務告知企業和公眾,不能排除一些地方檢測部門為了剩余費用而有意漏檢、少檢。因此,要想真正讓質檢部門建立起保護消費者的門檻,必須首先由公共財政完全負擔檢測費用。每次檢測的結果必須當作政務信息完全公開,供企業和消費者查閱監督。

      目前我國和發達國家的食品行業相比,缺少一項隨機檢查制度。在日本和歐盟,隨機檢查項目主要針對的是非法定檢查項目。也就是說,除了國家制定的嚴格法定檢查項目以外,食品檢驗部門必須根據知情人舉報、新聞報道甚至自己的經驗和常識來啟動對某些食品非法定項目的檢測。如果據此發現某一行業的普遍問題,這一檢測項目就將立即補充進入法定檢測項目。這項制度的缺失,恰是近些年國內一系列食品問題發生的重要原因。

      以三鹿事件為例,由于三聚氰胺不屬于食品添加劑,因此食品行業的法定檢測中不包含對三聚氰胺的檢測,但奶制品行業在前端摻加三聚氰胺或者尿素,新聞媒體早有報道。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還專門做過這方面的暗訪,完整地拍攝了不法奶農往牛奶中摻加尿素的全過程。再者,不法商販在市場上公開銷售三聚氰胺時,干脆取名“蛋白精”,此前媒體也多次報道,質檢部門據此應該針對本地奶制品進行三聚氰胺的檢測。即便沒有上述報道,三鹿出問題的那款產品,僅憑常識就能看出問題。500克奶粉售價18元,而鮮奶收購價為每斤6角左右,按照每9斤牛奶產出1斤奶粉計算,三鹿這款產品如果完全用鮮奶制作,連成本都無法收回。這種超低價產品,本身就應該引起質檢部門的注意,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全面檢測。

      如果我國建立起食品隨機檢測制度,我相信更多的食品行業問題會大面積曝光。不信,質檢部門可以現在就去查一查。一些長期被人詬病并廣為人知的行業秘密,都在大行其道,并在損害著消費者的健康。

      在目前企業自律尚未形成氣候的情況下,質檢部門不能只檢測成品,而有必要將檢測項目逐步延伸到企業內部的原輔料。像一些飼養行業,問題主要出在原輔料上,但在成品檢測環節卻很難發現。目前,原輔料檢測制度只在出口食品企業局部實施,其實出口企業由于面臨國外政府的嚴格審查,企業基本都建有嚴格的原輔料檢測流程。而內銷企業這部分,卻恰是企業內部管理最為松散的薄弱環節,正需要政府加強檢測力度。然而,我們的檢測布局卻恰恰相反,外銷食品重重檢測,內銷食品卻只針對成品簡單檢測國家標準。在這種制度安排下,連續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實在很難說是偶然的。

      質量檢驗需要大規模儀器成本的投入,這也是許多地方質檢部門無法實施嚴格檢測的理由。不錯,一套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的價錢都在千萬計,如果每個縣市都購買,成本十分高昂。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現在不少政府部門,像質檢、畜牧、農業、環保和出口檢疫等部門都在花巨資建設檢測中心,而負責任的企業也在購買儀器自建。這些檢測中心互相封閉,各自為政,資源浪費十分嚴重,沒有檢測力量的部門也不能有效開展檢測工作。而日本的經驗是:不管企業還是政府部門,都可以自己建設檢測中心,一旦達到標準,所有的檢測中心就對全社會開放,檢測出來的結果均有法律效力,這樣一來,政府的質檢部門完全可以依靠其他檢測中心的資源,完成對產品質量的有效檢測。在食品行業頻頻出問題的背景下,這絕不是個小問題。

      當然,上述制度實施的前提,是政府質檢部門的責任意識和主動作為,沒有了這兩者,再好的制度也是擺設,而這需要另外的制度設計。

    作者:王志安

    專題:三鹿奶粉事件追蹤

    相關文章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對歐盟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等問題答記者問

    問:我們注意到,10月8日,商務部宣布對自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請問中方對歐盟豬肉和乳制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進展如何?答:根據中國有關法律法規并遵循世貿組織規則,10月8日,中方依法......

    關于乳制品的九大流言食品專家解讀

    乳制品營養十分豐富,可以作為日常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表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攝入300-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但實際中國人平均每......

    Nature重磅:華人團隊研究證實,牛肉及乳制品中的這種營養物質可提高癌癥治療效果

    在數百萬年的人類進化過程中,與飲食相關的營養供應是影響人類生理的環境因素中的一個關鍵因素,人類進化過程中見證了與人類生理和病理適應相關的重大飲食變化。然而,盡管對飲食與人類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聯系進行了廣......

    市場監管總局通告:2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和1批次乳制品不合格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1257批次樣品,檢出13批次樣品不合格,其中包含2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和1批次乳制品。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超級寶貝母嬰童生活館銷售的、標稱黑龍江省農墾龍王食品有......

    2022《中國奶業質量報告》:產量3000萬噸,合格率達99%以上

    “2021年,我國奶業生產繼續增長,規模養殖比例進一步提升,技術創新穩步加快,種業陣型初步形成,乳品質量持續保持較高水平,國產品牌美譽度和國際競爭力逐步增強。”在日前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奶業大會、202......

    乳制品小常識,牛常乳、初乳、滅菌乳到底有什么區別?

    乳制品,是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選用的各類牛奶、羊奶等,是許多人生活中喜愛的液態食品。但是,乳制品又有著初乳、常乳、生乳的分類,各類乳制品該如何正確識別和飲用?今天,就為大家科普一下這類產品的分類、特征以......

    乳品中堿性磷酸酶檢測標準NY/T37992020

    堿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廣泛分布于人體肝臟、骨骼、腸、腎和胎盤等組織經肝臟向膽外排出的一種酶。這種酶能催化核酸分子脫掉5’磷酸基團,從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轉換成5’-OH末端。但......

    乳制品檢測須知

    乳制品指的是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輔料,使用法律法規及標準規定所要求的條件,加工制作的產品。乳制品包括液體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調制乳、發酵乳)......

    乳制品18問,這些你都知道么?

    1.牛乳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質是乳清蛋白嗎?牛肉蛋白質的含量大概是2.8%-3.3%,主要由酪蛋白(79.6%)、乳清蛋白(11.5%)和乳球蛋白(3.3%組成),其中酪蛋白含量最高。2.人乳中蛋白質含量......

    乳及乳制品相關標準總覽(截至2022年9月)——生產規范

    乳及乳制品相關標準匯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通用標準、產品標準、生產規范類、檢測方法類、以及其他乳制品相關標準。其中產品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生乳》(GB19301-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滅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