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龍橋鎮5家塑料加工廠以及美蘭區演豐鎮1家磚廠,存在無證生產、污染周邊環境問題,后續結果如何?記者近日從海口市生態環境保護局獲悉,市環保局已會同龍華區、美蘭區城管、環保等部門及相關鎮政府,對上述5家非法塑料加工廠和1家非法磚廠進行強制拆除。
聯合執法,強制拆除違法企業
據了解,海口市龍華區龍橋鎮5家塑料加工廠以及美蘭區演豐鎮1家磚廠,未獲得環評審批手續,同時也沒有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產生的粉塵污染給周邊居民、種植戶造成了巨大影響。此前被海口電視問政直播節目《亮見》“誰在漠視群眾利益?”公開曝光。
記者獲悉,早在今年1月初,經過認真梳理群眾環境投訴熱點問題,海口已將龍橋鎮的塑料加工廠案件作為重點案件進行查處。
1月27日,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發現,由于臨近春節,這5家塑料加工廠均已停產。3月3日,接到居民投訴個別加工廠恢復生產后,執法人員當場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5家塑料加工廠于3月18日前停止生產并搬遷。
3月23日,執法人員再次到現場檢查發現,龍華區的5家塑料加工廠均已停產,其中兩家正在自行拆除和搬遷設備,1家廠內僅有一名工人留守,執法人員對另外兩家存在恢復生產可能的塑料加工廠進行了調查取證,并立案處罰。
另外,美蘭區環保局已責令演豐鎮某磚廠停止生產。
執法人員多次查處后,對于這兩起案件的最新進展,海口市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說,“3月28日上午,市生態環保局會同龍華區、美蘭區的城管、環保等部門及相關鎮政府,對龍華區的5家非法塑料加工廠以及美蘭區的1家非法磚廠進行拆除”。
屢禁不止,只因未厘清職責
記者梳理發現,從1月初的群眾投訴到3月末的聯合查處,各污染企業一而再、再而三偷偷摸摸開工作業,罔顧環境被破壞。
對于這兩起案件久拖不決,海口市副市長文斌認為,“這其實暴露了市、區兩級環保部門在權限下放過程中,未厘清職責,導致這兩起案件未得到及時查處”。
自問題曝光后,文斌第一時間召集海口市生態環保局相關負責人進行研究,并要求:開展污染隱患排查,建立環境污染清單,嚴厲打擊違法企業;同時,梳理好環境投訴案件,依法行政,杜絕慢作為、不作為現象。
對于職責不清問題,文斌強調,海口市級環保部門要帶好頭,認真履職盡責,絕不能再發生推諉之事;對上述案件,市、區兩級環保部門要認真檢查梳理,并嚴肅處理。
海口市生態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也坦言,“2015年下半年,根據海口市統一部署和要求,市環保局將部分企業的日常監管權限下放至各區政府,由于在承接過程中職責尚未厘清,導致在查處龍橋鎮5家塑料加工廠的執法權限上存在推諉,延長了辦案和查處時間,損害了周邊居民的環境權益”。
記者獲悉,類似污染企業屢禁不止的情況不只海口的龍華區龍橋鎮,在海口其他地區也時有發現,“被查時就關停一陣,等風頭一過又偷偷摸摸開工”,就是這些違法企業的慣常做法。
正風肅紀,群眾利益無小事
如何杜絕以后出現類似屢禁不止、執法“打游擊”情況發生?
自“史上最嚴”環保法正式實施后,記者查詢發現,新環保法有三嚴:首先,對企業要求更嚴,首次規定“按日計罰”的嚴厲措施,讓污染企業付出從未有過的最大違法成本;二是對地方政府要求更嚴,明確了環保直接與干部考評掛鉤;三是對監管部門要求更嚴,列舉了9種失職瀆職行為,并規定了嚴厲的行政問責措施。
對此,海口市龍華區委書記符革強調,群眾利益無小事,任何漠視群眾利益的行為都是不能容忍的。龍華區將主動承擔責任,做好后續監督排查工作;加強作風建設,嚴厲整治作風漂浮的現象,對類似的涉及群眾利益問題進行全面排查和整改。
對于暴露的問題,海口市生態環保局也迅速行動起來,開展直面問題的深入整改。
海口市生態環保局局長劉東日前召開黨組擴大會議明確要求,環境保護工作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對環境污染“零容忍”是環保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全市環保系統將以這兩起事件為教訓,深刻反省,認真做好4項整改:
一是嚴格執法,鐵腕治污。開展污染隱患排查,建立環境污染清單,對違法行為嚴厲查處。
二是創新思路,聯合執法。市、區兩級環保部門加強聯合,探索一體化執法模式;主動與城管、國土、規劃、公安等多部門溝通對接,利用多形式、多手段增強執法效果。
三是正風肅紀,務實為民。在全市環保系統開展不作為、慢作為問題的自查自糾,堅決糾正“慵懶散奢貪”、“不干事”、“不擔事”等問題,高度重視與維護群眾的環保權益與訴求。
四是深入實際,服務基層。深入企業、社區、農村等基層現場調研,熟悉和了解第一線的情況和群眾的訴求,支持、幫助、指導基層環保部門的工作,扎實推進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建設。
海口市、區兩級環保部門的執法態度和速度,讓周邊群眾看到了問題解決的希望,也充分暴露了目前環境執法急需改進的地方,最嚴環保法只有最嚴格執行,才能確保一方碧海藍天和生態底線。環境保護部華南督查中心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