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2-25 10:05 原文鏈接: 瑞金醫院寧光團隊發現肥胖治療新靶標

      記者從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獲悉,該院內分泌科寧光研究團隊日前發現了一個肥胖發生與治療的新靶標——LGR4基因。研究顯示,上述基因的缺失可促進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增加機體能量消耗,減輕體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細胞生物學》。

      “肥胖是由人體內白色脂肪組織過度堆積所致。”寧光解釋說,人體有兩種脂肪組織: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將能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儲存起來;棕色脂肪將能量以熱的形式散失掉。最新研究表明,成年人體內也存在棕色脂肪,使得棕色脂肪成為減肥的潛在器官。

      寧光研究團隊通過對大樣本肥胖患者的LGR4基因進行測序發現,如果LGR4基因發生激活變異,人類肥胖患病風險將增加2倍以上;進一步,如果在小鼠體內敲除這個LGR4基因,那么小鼠體重就會減輕。

      研究人員王計秋介紹說:“我們發現,高脂誘導下的小鼠在LGR4基因被敲除之后,能量消耗和基礎代謝率明顯增加,致使其體脂含量和體重均明顯減輕,各項代謝指標,包括血糖、血脂、血壓等,均明顯好轉。”

      業內專家表示,這項結果為臨床肥胖干預提供了一個全新方向。

    相關文章

    IF=98!研究發現:在中國學歷越高的女性越瘦,男性則相反

    在中國,自1980年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重指數(BMI)和肥胖癥一直在穩步上升。然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對國家、區域或某些人口亞群的近期趨勢進行可靠評估。為了彌補這一證據差距,該對2004年至2018年......

    Cell子刊|華中科技大學王從義/孫飛發現在肥胖環境下真正致病的脂肪組織巨噬細胞亞群

    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TMs)在維持脂肪組織穩態和協調代謝炎癥中發揮重要作用。鑒于ATM廣泛的功能異質性和表型可塑性,因此有必要在肥胖環境下鑒定真正致病的ATM亞群。2024年9月17日,華中科技大學王......

    我國年輕人肥胖相關癌癥發病率急劇上升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內分泌學家楊金奎與合作者研究發現,2007年至2021年間,中國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以驚人的速度每年增長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癥發病率則保持穩定。而且,這一增長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

    警惕!肥胖可能誘發“美女病”

    多發性硬化癥(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種靶向中樞神經系統(CNS)白質的自身免疫疾病。該疾病多發于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因此也被稱為“美女病”。肥胖與女性自身免疫增加(包括多發性......

    Nature|牛磺酸抗肥胖的分子機制首次被揭秘

    牛磺酸是一種有條件必需的微量營養素,也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氨基酸之一。在內源性牛磺酸代謝中,專門的酶參與了半胱氨酸對牛磺酸的生物合成以及次級牛磺酸代謝物的下游代謝。牛磺酸代謝物之一是N-乙酰牛磺酸。N......

    肥胖真有“神藥”?臨床醫生:沒有一勞永逸的減肥藥

    ·“過去40年,中國的肥胖患病率增加了近10倍。所有慢性病的源頭都是肥胖,如果把肥胖控制住,下游的疾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預防、治療。”·“改善生活方式一般能夠減輕5%-10%的體重,代謝手術一般可以減輕......

    真有致胖菌!“喝涼水都發胖”的元兇找到了

    生活中,有些人似乎天生易胖體質,“一吃就長肉”“喝涼水都發胖”,許多人為此苦不堪言。這背后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致胖菌”在作祟。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聯合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智惠醫......

    科學減重:間歇性斷食還是持續少吃?

    間歇性斷食和持續少吃都會影響體重,但這兩種飲食方式對腸道菌群的影響尚不明確。日前,《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小型試驗中發現,和限制熱量、采取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方......

    “特洛伊木馬”有望帶來靶向減肥藥

    據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丹麥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減肥藥,將GLP-1與針對大腦中NMDA受體的分子相結合。就像是暗藏殺手的“特洛伊木馬”,與相應分子結合的GLP-1能夠專門針對食欲控制......

    Cell子刊:這個人體中的天然基因突變,能夠預防脂肪肝和肥胖

    全世界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它已成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還沒有批準的藥物專門治療這種疾病。NAFLD的特征是肝臟內過量脂肪積累,隨著疾病進展,它會促進纖維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