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落實《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要求,生態環境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組織開展了第一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以下簡稱綜合站)遴選工作,經地方申報、專家評審、現場復核、專題審議,最終確定北京密云水庫站(濕地)、內蒙古呼倫貝爾站(草地)、浙江金華上黃站(森林)等55個綜合站為第一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納入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承擔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任務,邁出了推進國家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建設的堅實一步。
綜合站是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區域生態質量監督監測與評價工作中發揮“控制性”作用,主要任務是“樣地監測、積累數據;天地一體、地面驗證;發現問題、服務監管;專題研究、培養人才”。《工作方案》印發后,部院官微(官網)、人民日報、人民政府網、新聞聯播等媒體上廣泛報道,開展深入宣貫解讀。生態環境系統、中國科學院相關單位、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近200個單位積極參與了申報。
第一批綜合站生態環境部門牽頭的有33個,中國科學院牽頭的有17個,其他單位牽頭的有5個,涵蓋了森林、濕地、草地、荒漠、海洋、城市、農田等主要生態系統類型,覆蓋了我國44個生態保護監管重點區域,以及其他重要生態區域和人類活動強度大的城市群。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拓展多元化合作渠道,持續組織申報與遴選,推進將更多的優秀站點納入國家生態質量監測網絡,最終實現對省區、重點及敏感區域全覆蓋,為全方位支持生態保護監管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支撐。
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落實《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要求,生態環境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組織開展了第一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以下簡稱綜......
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落實《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要求,生態環境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組織開展了第一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以下簡稱綜......
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落實《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要求,生態環境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組織開展了第一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以下簡稱綜......
11月1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重點海域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工作推進會,聽取相關省市工作情況,研究部署后續工作。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翟青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加強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是深入貫徹落......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生態環境保護任務日益繁重。為有效應對環境挑戰,沾化區充分發揮數據支撐作用,統籌人工、自動、遙感監測數據,堅持“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
2023年11月6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成立專家驗收組,對河北省農藥檢定監測總站承擔的中央投資項目—河北省農藥風險監測站點建設項目進行了竣工驗收。驗收組聽取了項目建設單位匯報,現場查看了石家莊市、辛集市......
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魏東在13日推出的“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上說,我們將圍繞政策、交流、合作、監測、評估、宣傳搭建六個平臺,為民營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拓......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對于環境污染物的監測和分析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離線質譜儀雖然具有較高的分析精度,但無法滿足實時監測的需求。在線質譜儀的出現,為環境監測領域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它能夠實時、連續地監......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重慶......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調整生態環境部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黨中央、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優化調整方案》,經報黨中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