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至8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與呼倫貝爾市政府主辦,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承辦的生態草牧業科技創新研討會在呼倫貝爾舉行。會議總結了10年來中國科學院在草牧業理論與實踐方面取得的突破,探討了生態草牧業的未來發展模式。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方精云在主旨報告中表示,中國科學院率先提出草牧業的理念,10年來與呼倫貝爾市政府、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開展深入科技合作,率先展開了生態草牧業全產業鏈核心科技攻關與實踐探索,推動中國草牧業發生巨大變革。特別是2020年以來在中國科學院A類先導專項“創建生態草牧業科技體系”(以下簡稱“草牧業專項”)的支持下,采用“以小保大”理論,發展小面積優質高產的人工草地,保護大面積天然草地,為草原生態恢復和生產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草牧業專項已申報和授權相關專利等199項,其中包括研發快速、高效的草地恢復技術,攻克苜蓿、羊草、甜高粱等育種、栽培技術,其規模化示范、年凈增收達1億元;此外還研發了飼草及秸稈青貯加工的高效菌劑,草畜產品增收效益達3000萬元以上。
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平在會上表示,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推進生態草牧業建設的10年,不僅是一個科研專項推進的過程,更是一個科技研發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過程,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更加凸顯,科技研發方向也更具針對性,有效實現了科企雙向互動、相互促進和共贏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在會議總結發言中表示,下一步,生態草牧業將從單項技術走向系統集成,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加快推進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讓科研成果真正走出實驗室,把科技成果轉變成實實在在的效益,為我國草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學者與企業人士還深入呼倫貝爾哈達圖農牧場、謝爾塔拉農牧場、呼倫貝爾農墾信息中心,考察草牧業專項在星空地一體化監測、退化草原快速恢復、飼草新品種培育、紅頭羊育種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進一步提出生態草牧業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及實現路徑。
種康(左1)、方精云(左2)等在哈達圖農牧場考察,聽草牧業專項賀志雄研究員介紹呼倫貝爾羊遺傳改良與高效繁殖情況。馮麗妃攝
遺傳改良的呼倫貝爾羊。馮麗妃攝
遺傳改良的呼倫貝爾羊。馮麗妃攝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杜顯鋒教授等人通過調節鋁晶面的擇優取向,研發了一種穩定簡單的鋁電池陽極制備工藝,并證明了具有高晶格匹配的擇優晶面生長機制與鋁陽極電化學性能之間的相關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區域發展與循環農業團隊在土壤碳循環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大尺度上證明土壤微生物CUE(碳利用效率)對溫度變化的線性響應,該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上。CUE是土壤微生物......
8月8日,香港新渡輪500客位混合動力噴水推進碳纖維高速船“新明珠6”號在廣州舉行交船儀式。該船將運用在中國香港新渡輪離島項目,全船采用先進的碳纖維高新材料制造,具有重量輕、耐腐蝕、噪音低等技術優勢,......
日前,中華教育學會成立典禮暨首屆年會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舉行。本次年會以“互學、合作與共榮: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教育”為主題,吸引了海內外學者、教育實踐者的參與和支持。李軍作主題演講。主辦方供圖中方名譽會......
暑假,當喜劇電影《抓娃娃》在大銀幕上贏得觀眾的歡笑時,哈爾濱工程大學(以下簡稱“哈工程”)也在上演著一場現實版的“抓娃娃”。哈工程以“書院+學院”的雙輪驅動模式,開展了一系列暑期課堂活動。工學書院與未......
日前,2024高考錄取落下帷幕。根據麥可思研究院公布的《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的數據,人工智能高層次人才的供需失衡問題亟待解決。其中,算法研究崗和應用開發崗這兩個崗位的人才供需比......
如何讓濱海地區鹽堿地上的白花花的蒼涼變為綠盈盈的希望?如何讓戈壁荒漠的重金屬污染地變為環境友好的經濟作物生長樂園?南京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輕工學院教授江凌帶領課題組經過十余年的研究,助力極端生境農作物畝......
8月1日,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新華社報道稱,該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監管人工智能的法規,標志著歐盟在規范人工智能應用方面邁出重要一步。歐盟率先出臺《人工智能法案》意味著什么?它會對中國產生怎樣的......
8月7日至8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與呼倫貝爾市政府主辦,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承辦的生態草牧業科技創新研討會在呼倫貝爾舉行。會議總結了10年來中國科學院在草牧業理論與實踐方面取得的突破,探討了生態草牧業......
近日,2024“中美健康橋”暨第六屆天壇人腦組織庫研討會在北京天壇醫院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天壇醫院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