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2月8日,2010年第九屆全球蛋白結構預測比賽結果揭曉,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蔣太交研究組發展的Jiang_Assembly蛋白質結構預測服務器進入了前二十名。這標志著我國在蛋白質三維結構預測領域中進入了世界上游水平。

      眾所周知,蛋白質三維結構預測是計算生物學領域中最具挑戰性的一個研究方向,迄今為止還有很多問題懸而未決。為了客觀和有效地評估蛋白質結構預測技術發展水平,1994年,美國科學家約翰·莫爾特(John Moult)倡議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蛋白結構預測比賽(CASP,Critical Assessment of Techniques for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CASP比賽每兩年舉行一次,已成為計算生物學領域中最權威和最富盛名的比賽,每次比賽都吸引了許多來自生物物理學、計算機科學、高能物理學、計算化學和計算數學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參加。

      第九屆全球蛋白結構預測比賽(CASP9)于今年5月初開始,7月20日左右結束。CASP9歷時將近兩個半月,一共預測129個通過X射線或者核磁共振實驗測定的,但結構未公布的蛋白質結構。全球共有176個研究小組和近80個蛋白質預測服務器參加三維結構預測比賽,來自生物物理所蔣太交研究組發展的Jiang_Assembly蛋白質結構預測服務器獲得了19名的好成績,該平臺2008年首次參加CASP時就曾經進入了前50名。蔣太交研究組從2005年起,在中科院的“百人計劃”的支持下開始著手該領域研究工作,在打分方程、主鏈預測流程與側鏈模擬等蛋白質結構預測的重要環節上發展了原創性的算法,從頭發展了一套蛋白質三維結構預測的新方法。該蛋白質結構預測平臺的發展凝聚了胡云、吳愛平、田麗青和曹陽等許多研究生多年努力的成果。這個結構預測比賽的成績已經非常接近如Baker,Sternberg這些國際著名的計算結構生物學實驗室水平,表明我國在蛋白三維結構預測領域已經接近世界領先水平。

      此次比賽排名靠前的研究小組中,絕大部分來自美國和歐洲,只有3個研究小組來自非歐美地區,它們分別是來自韓國的“Seok-server”(第9位),中國的“Jiang_Assembly”(第19位),日本的“FAMSD”(第21位)。在歷屆CASP中,排名靠前的小組絕大多數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等科技發達的歐美國家,其中許多歐美華人科學家,例如張陽、周耀旗、許錦波、李明、徐東、程建林等表現尤為突出。在歐美以外的地區,只有日本和韓國有研究小組在CASP中排名比較靠前。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雖然經常有小組參加,但是成績一直不夠突出。

      蛋白質結構預測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在預測流程上,既需要發展有效的打分函數,又需要發展有效的算法;在結構層次上,既需要模擬蛋白質的主鏈結構,又需要模擬蛋白質的側鏈結構。因此,蛋白質預測是一個極度注重積累和傳承的研究領域。在結構預測比賽中取得較好成績的研究小組無不積累多年,花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例如,年輕的美國科學院院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 David Baker教授實驗室十多年來一直從事蛋白結構預測與設計。該實驗室擁有近三十個博士后進行蛋白質三維結構預測和蛋白設計方法的工作,每次都有近十人參加結構預測比賽,同時可以利用大量的計算資源為蛋白質結構預測服務。如此大的人力資源和計算資源,可以想象蛋白質三維結構預測問題的復雜性和挑戰性。此外,社會關注對于蛋白質預測這一研究領域的發展也十分重要,蛋白質結構預測在韓國等國家早就獲得了高度重視,各大主流媒體也多次對結構預測比賽進行報道。我國科學家此次在第九屆全球蛋白質結構預測比賽(CASP9)中喜獲佳績,也將促進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相關文章

    中國中東部巖石圈三維結構成像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少紅團隊聯合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以及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利用程函方程面波成像方法,在中國中東部巖石圈三維結構成像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研......

    具有能量轉移作用機制的手性催化人工光酶誕生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鐘芳銳、吳鈺周團隊與西北大學教授陳希合作,利用合成生物學前沿技術對蛋白進行化學改造,引入了自然界不存在的光催化劑,創造了世界上首個具有能量轉移作用機制的手性催化人工......

    動物界為何也“內卷”?

    人類“內卷”,動物也“內卷”——能把自己卷成“球”。犰狳、穿山甲、刺猬、球馬陸、球鼠婦等,在遇到危險時能迅速卷成緊密球體,保護其腹部、四肢等脆弱部位。“這種行為甚至還有一個專業名詞——成球行為。”中科......

    一個完全進入了生物學領域的“二手生物學家”——李棟

    人物名片李棟,1983年生,云南個舊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組長,主要從事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研制及其生物學應用研究,系統掌握了超分辨顯微鏡的關鍵技術,提出了新的成像......

    中國首屆合成生物學競賽—創新賽在深舉辦

    7月9日,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合成生物學分會主辦的中國首屆合成生物學競賽-創新賽(以下簡稱競賽)在深圳理工大學(籌)明珠校區成功舉辦。競賽旨在為青年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學習、創新、創智、創造的平臺,為合成生......

    SoilBiology&Biochemistry:土壤微生物群落定量研究優化策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植物營養團隊研究提出土壤微生物群落定量研究優化策略。相關成果發表在《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SoilBiology&Biochemistry)》上。微......

    最新生物學研究:觀鯨船噪音干擾鯨類休息和育幼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發表一篇生物學研究論文稱,觀鯨船的引擎噪音嚴重干擾短肢領航鯨等休息和育幼。該論文指,過去的研究發現觀鯨船產生的噪音會影響鯨類行為,但尚不清楚引擎的噪音水平......

    90后斯坦福博士登Science封面!AI算法準確預測RNA三維結構

    半個世紀以來,確定RNA三維結構一直困惑著科學家,也成為生物學的重大挑戰之一。而現在,90后斯坦福大學博士和團隊通過新型AI算法——ARES準確預測出RNA三維結構,堪比AlphaFold,是生物界「......

    Nature、Science齊發:兩款新型AI精準預測蛋白結構

    去年,DeepMind公司開發的AlphaFold2人工智能系統,基于氨基酸序列,精確預測了蛋白質的3D結構。它的準確性與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核磁共振或X射線晶體學等實驗技術解析的3D......

    進化生物學勝過一切,人類無法減緩衰老

    近日,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由美國杜克大學領導的來自14個國家的大型科學家團隊比較了39個人類與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數據,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證據表明,特......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