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生物遷徙行為是促進還是抑制病毒傳播?1月6日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傅雄飛團隊揭示了生物遷徙與病毒傳播之間的復雜關系,提出了應對傳染病的新策略。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研究團隊發現,與“生物的遷徙行為會促進或加速病毒傳播”的傳統觀點大相徑庭,生物在進行有方向性的遷徙運動時會對病毒傳播起到抑制作用。
生態學中關于“遷徙淘汰”的假說認為,遷徙行為有助于淘汰病毒感染者從而維持群體健康,但背后的機制尚不清晰。
2017年開始,傅雄飛團隊圍繞細菌—噬菌體在空間上共遷徙的定量理解展開研究。他們發現只有在有方向性的空間擴張遷徙下,宿主的運動才會抑制病毒的傳播。
基于前期的發現,研究團隊突破性地運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巧妙利用實驗室中常見的大腸桿菌及其病毒M13噬菌體,構建了模擬“宿主—病毒”互相作用的實驗室系統,并利用數學模型預測及指導實驗,成功在實驗上印證了生態學中“遷徙淘汰”這一假說。
在實驗過程中,研究團隊觀察到,在有方向性的運動中,相對于健康生物體而言,攜帶病毒的生物體處于后方位置,這種空間分布差異導致病毒感染者更容易被淘汰。負責開展實驗工作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易說,這意味著,細菌的趨化運動速度越快,病毒傳播范圍越小,甚至感染病毒的個體能從整個遷徙群體中被清除出去。
該研究提出,通過調節宿主的遷徙行為或病毒的感染特性有望控制傳染病傳播。這一發現有助于研究人員在流行病學背景下理解和制定傳染病防控策略,為公共衛生策略制定提供了新視角。
自然界中的生物遷徙行為是促進還是抑制病毒傳播?1月6日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傅雄飛團隊揭示了生物遷徙與病毒傳播之間的復雜關系,提出了應對傳染病的新策略。相關研究成......
自然界中的生物遷徙行為是促進還是抑制病毒傳播?1月6日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傅雄飛團隊揭示了生物遷徙與病毒傳播之間的復雜關系,提出了應對傳染病的新策略。相關研究成......
自然界中的生物遷徙行為是促進還是抑制病毒傳播?1月6日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傅雄飛團隊揭示了生物遷徙與病毒傳播之間的復雜關系,提出了應對傳染病的新策略。相關研究成......
為進一步推動全國城市污水重點傳染病病原監測工作,提升各地監測能力,2024年10月11日—12日,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在浙江省嘉興市組織召開了全國城市污水重點傳染病病原監測項目培訓班。來自全國31個省(......
9月30日,國家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果帶隊,赴北京市檢查百白破疫苗生產質量安全,實地查看企業生產車間和成品倉庫,并圍繞保障百白破疫苗生產質量、供應安全、多聯多價疫苗研發等開展座談交流。黃果強調,接......
秋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這段時間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大,再加上室內空氣流動有限或室內人群密集,呼吸道傳染病容易傳播開來。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嬰幼兒、兒童等低年齡段人群該如何預防?......
復旦大學衛生學院教授粟碩與合作者研究顯示,毛皮動物可能是新發傳染病的儲存庫和重要傳播中心。這項包含來自養殖毛皮動物的研究表明,應增加對這些動物的監測,以確定物種間的潛在病毒傳播路徑,并鑒定出有可能傳播......
中新社上海9月5日電(記者陳靜)記者5日獲悉,中國專家團隊應用前沿交叉研究方法揭示多種養殖哺乳動物中的潛在跨物種傳播風險等,將為構建多維度公共衛生風險評估與新發傳染病預測預報體系提供數據支持。北京時間......
為促進《湖北省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信息平臺用戶與權限管理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有效落實,保障用戶權限規范化管理與賬號核查清理工作順利開展,省疾控中心近日召開了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信......
為進一步加強全區法定傳染病監測報告和疾病預防控制信息業務工作,規范和提升法定傳染病監測工作質量,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技能,中心于2024年5月13-15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辦“2024年度全區法定傳染病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