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VR眼鏡設備,手持遙控手柄,便能頃刻間置身于響堂山石窟,眼前慢慢浮現造型生動、神態安詳的佛像和色彩斑斕、線條流暢的壁畫……這是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文化遺產數字化團隊對響堂山石窟文物數字化采集的工作成果。
春節假期,位于山西太原的天龍山石窟游客絡繹不絕。人們在欣賞天龍山石窟雕塑藝術的同時,也贊嘆數字化技術再現了散落在多個國家的文物造像。不久前,河北邯鄲響堂山石窟因文物數字化復原實現造像“重聚”,一度引發熱議。而這都與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文化遺產數字化團隊密不可分。
科技手段助力文物重現風采
位于河北邯鄲的響堂山石窟,開鑿于北齊時代,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由于歷史原因,響堂山部分石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并有一些文物流失海外。為了還原響堂山石窟往日的風采,2017年至2018年,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啟動了響堂山石窟數字化工作,對石窟本體和流失海外的文物進行數字化采集和整理。
然而,文物“回家”的路并不順暢。因其規模龐大,團隊需要根據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點云處理,通過多個站點的掃描,獲取石窟表面的完整點云、三角網面,再加上復雜的后期處理,才能完成石窟模型的重建。
“數據采集費力,數字復原費心,缺位的造像應該以怎樣的形態出現在什么位置,都需要確切的依據。”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學術院長、教授趙慧告訴記者,為了做好響堂山石窟的數字采集工作,團隊不僅翻閱了大量的文獻,還曾先后4次實地采集數據,建立了上百個站點掃描。從前期的數據采集,到后期三維模型的映射,團隊經過6年的努力才完成北響堂第3窟(刻經洞)數字化復原,為《響堂山石窟考古報告》的撰寫提供了寶貴線索,也為那些流落異鄉的文物回歸故土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師生接力做好文物數字復原
在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復興路上 國寶歸來”特展展廳里,笑意盈盈的“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放置于3D打印的洞窟里,后面就是它的佛身。
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李烽介紹,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于2012年成立了文化遺產數字化團隊,摸索出了一套數字化修復文化遺產的方式。2015年該校開展天龍山石窟本體的三維掃描數字化工作,重建石窟本體三維數字模型,并結合海外造像數字模型,數字復原天龍山石窟。
“盡管前期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在當時天龍山石窟的數字復原對團隊而言是不小的挑戰。”李烽介紹,該項目是國內外首例將流散于世界各地的文物以“數字”形式回歸,并與遺址本體數字合體復原石窟原貌的案例。團隊共有20余人,除了六七名教師外,其余均為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
資料不夠,團隊成員就想方設法聯系相關機構獲取信息;設備技術不夠先進,團隊成員多下苦功,一遍又一遍地跑現場做實證。從數據采集、點云處理到模型構建、紋理映射,團隊最終實現了11個石窟100余件文物數字復原。
“不論是天龍山石窟還是響堂山石窟的數字復原都經歷了數年時間,都是由教師帶領學生不斷接力才有了如今的成果。”趙慧介紹,多年來該團隊致力于山西省內外重要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目前已完成國內外文化遺產數字化采集和復原項目10余個,采集文化遺產數字資源40余項,培養學生100余人。
趙慧認為,文物數字復原其實是中國流失海外文物數字化回歸的一個有效路徑。此外,通過造像和石窟的數字復原模型,拉近人們與文物的距離,讓更多人能夠重訪歷史,重新了解文物的原始面貌,這也是文物數字復原的意義所在。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年輕的學生參與到了文物保護項目中,讓我們看到了文物保護工作未來的希望。”趙慧表示,團隊將繼續深耕此領域,為后人留下真實的歷史文化記錄,讓更多瀕危的古跡重新“活”起來“走”出去。
國家文物局今天(13日)在海南瓊海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新成果。國家文物局介紹,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
良好的考試環境對高考學子來說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國多地多部門綜合施策,紛紛亮出“科技神器”,在考試安全、考試組織、考生服務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保障措施,全力護航“平安高考”。北京:搭建實時智能巡查全覆......
關于開展湖南省示范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科技局: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鼓勵高質量科技成果在湘轉化,促進優質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近年來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
在近日開幕的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上,10項重大科技成果集體亮相,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北腦二號”就是其中之一。它填補了國內高性能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空白,讓腦機接口從科幻片里走向現實。這項成果......
5月31日至6月2日,由湖南工商大學、湘江實驗室聯合主辦的“面向2035·融創未來”科技文化博覽會暨第二屆科技節順利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盧錫城、胡文瑞、盧春房、歐陽曉平、范國濱、劉合、陳曉紅、......
6月1日,第十三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的重大活動之一中部投資促進推介會在長沙舉行。推介會上創新設置了“省長對話”環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省長共同接受訪談,圍繞如何落實中部地區崛起......
5月30日是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在長沙舉辦以“創新自然應用三湘”為主題的湖南自然資源科技成果推廣會,3個項目7家單位現場簽約。現場還展出13項湖南自然資源領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前沿......
近日,2024脈沖功率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活動日暨院士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安徽合肥舉辦。院士科普講座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勝利以《光眼看世界》為題系統回顧了光電發展簡史,總結了光電科技感知自然界基本......
5月30日在長沙舉行的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湖南主場活動上,湖南省群團組織聯合創新創業學院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主辦方供圖為引領科技工作者在更高領域創新、更廣領域創業,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
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任命來自世界各地的24名專家,負責制定首個全球神經技術倫理框架。之后所有會員國將對其進行討論,以期在2025年11月教科文組織大會第43屆會議上通過這一全球倫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