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學院)碳基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電化學儲能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Advanced Materials上。
這種超薄的HEA層為無枝晶負極提供了一種創新的親鋰材料體系。(課題組供圖)
開發無鋰負極以抑制鋰枝晶形成并提供高能量密度的鋰電池一直備受矚目。然而,疏鋰界面和非均勻鋰沉積成為實際應用中的難題。在這項研究中,采用了熱力學驅動的相變方法來制備了一種20nm超薄高熵合金(HEA-NiCdCuInZn)薄膜結構。該高熵合金中不同組成元素之間的雞尾酒協同效應實現了多種鋰離子傳輸路徑和豐富的活性位點。這些具有梯度吸收能(-3.18~-2.03 eV)的活性位點有利于選擇性結合鋰離子,從而為均勻鋰成核提供低勢壘。同時,多個傳輸路徑促進了鋰離子的擴散行為和均勻的鋰沉積。基于此,對稱電池在60mA cm-2/60 mAh cm-2的高負載下運行超過7200小時。此外,采用HEA/C負極和NCM-811正極材料組成的全電池在1C下的平均CE為99.5%。該負載HEA NPs的HEA層具有超薄、超致密、易于制備等優點。這種超薄的HEA層為無枝晶負極提供了一種創新的親鋰材料體系,推動了高熵材料在先進電池中的應用并為進一步提升鋰電池性能具有指導意義。
近日,陜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學院)碳基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電化學儲能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AdvancedMaterials上。這種超薄的HEA層為無枝晶負極提......
近日,陜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學院)碳基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電化學儲能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AdvancedMaterials上。這種超薄的HEA層為無枝晶負極提......
納米電化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測量界面的微觀化,進而探索和調控納米尺度下電荷傳輸和物質傳遞過程;而微觀化引起的電化學限域和界面尺度效應將隨之顯現。納米碰撞電化學是利用納米材料和電極表界面的碰撞信號對納米材......
國內儲能行業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一方面,今年以來,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創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我國新型儲能新增裝機同比增長超過920%;另一方面,國內儲能系統招標價格卻在不斷下行,年初至今,整個市場......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二東團隊在水系鋅金屬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提出了雙相電解液策略,有效抑制了鋅金屬負極的枝晶生長和析氫反應,實現了鋅金屬電池的長壽命運行。相關成果發......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和中儲國能公司聯合自主研發的國際首套300兆瓦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膨脹機完成集成測試,順利下線。膨脹機是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核心部件,具有負荷高、流量大、流動傳熱復雜......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東南大學十大科學與技術問題”啟動培育基金和江蘇省生物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的資助下,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張含悅與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熊仁根合作在《科學》......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主持,寧波中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及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共同參與制定的國際標準——電化學電容器多孔炭(簡稱電容炭)-空白詳細規范,經國際電工委員會納......
鐵電或反鐵電體是典型非線性介電材料,擁有自發極化特性,并能對電場、應力等外部環境作出靈敏的響應,可應用于非易失性存儲器、應變傳感器和儲能器件領域。無機鐵電/反鐵電材料具有極化強度大、有序溫度高和相結構......
在鋰電池搭載終端越來越豐富的背景之下,復合集流體將在提升鋰電池使用效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日前,頭部廠商PET銅箔(復合銅箔)進入第二輪測試關鍵期,高溫循環測試已突破1500次,這標志著制約復合集流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