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建院65周年之際,院長白春禮稱,中國的科技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可能實現跨越發展,“將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我院成立100年時,把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
當日,慶祝中國科學院建院65周年暨“我心中的中國科學院”院史知識競賽決賽在北京舉行。白春禮發表題為《傳承歷史創新未來——紀念中國科學院建院65周年》演講。
白春禮指出,中科院在過去65年間不斷推出創新成果及人才,既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解決了一批國家發展的關鍵問題,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追求學術卓越。
數據表明,中科院累計有20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占總數的61%。先后有22位出自中科院的科學家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全國共23位)、18位科學家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全國共24位)。
白春禮認為,65年建院史形成的文化傳統有三。民主辦院是中科院發展的根本所在,人才強院是持續發展的百年大計,開放興院是興盛不衰的動力源泉。
“新時期中國科學院的基本方針和中心任務是,堅持‘三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實現‘四個率先’目標。”白春禮援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一次考察中科院時提出的“四個率先”要求,即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白春禮強調,中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根據《“率先行動”計劃》,中科院將于2030年左右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他呼吁全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銳意改革、開拓創新。
同日還有30名參賽者進行了院史知識競賽決賽,產生一等獎5名。
10月22日,在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上,中國科協發布2023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人工智能、新能源、高性能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重大問題受到關注。10個前沿科學問題包括:如何......
“科幻文學發展到現在,需要有一些重大的變革才能恢復它自己的活力,至于這種變革是什么樣的,我覺得只能等時代來回答,我真的不知道。”10月18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拉開帷幕,這也是世界科幻大會第一次......
“為了祖國的榮譽,可以來一場復制實驗。”2019年6月,《科學》發表了一篇題為《全球公民誠信度》的研究,中國在40個國家中排名最末。而衡量誠信的標準,只有撿到錢包后是否用電子郵件聯系失主這一條。這一結......
12日,同時發表在《科學》《科學進展》和《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的21項研究,公布并詳細解釋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類腦細胞圖譜。這些研究對3000多種人類腦細胞類型進行了特征分析,闡明了某些人類腦細胞與......
10月14日,2023“高等教育強國指數”發布,數據顯示:全球高等教育發展區域差異大,美國一枝獨秀,中國領跑第二方陣。“高等教育強國指數”由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研究會研制、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與中國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和以色列美以兩國科學基金會(BSF)每年在“傳染病的生態學與演進()”領域聯合征集合作研究與合作交流項......
9月24-25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咨詢院)、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共同主辦,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智庫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智庫專委會)承辦的第四屆智......
9月20日,由外交部與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同非洲之角國家農業合作交流會在楊凌召開。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務特使薛冰,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何玲出席活動并致辭。薛冰指出,非洲之角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優越......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達2022年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獲批“金融數學與金融計算”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該項目是教育部批準的依托數學學科設立的第一個......
9月20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2023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中國在各學科最具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為16349篇,占世界總量的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