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25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咨詢院)、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共同主辦,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智庫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智庫專委會)承辦的第四屆智庫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常進在致辭中指出,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立足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科學院提出的“四個率先”的目標之一。作為中國科學院建設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的綜合集成平臺,戰略咨詢院成立七年來,明確了“學術為基、文理交叉、理實融通、咨政為本”的辦院方針,形成了以智庫雙螺旋法為代表的理論方法體系,首次在國內提出了智庫科學與工程學科,逐漸探索出一條智庫創新發展之路,已經成為中國科學院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于英杰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驅動下的科研范式和創新范式加速變革,使得科技戰略咨詢的復雜性日益增強,戰略決策的影響范圍也早已超出了科技創新領域,對提高科技決策的戰略性、前瞻性、科學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迫切需求,也給科技智庫、科研院所等科技決策咨詢力量帶大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召開智庫科學與工程研討會,開展思想風暴和對話交流研討,既為智庫激蕩新思想、新觀點和真實踐提供了重要平臺,也必將有力促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助力提高國家科技的決策能力。
戰略咨詢院院長、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理事長潘教峰在大會做題為“智庫源頭創新‘三部曲’:從方法到方法論再到學科”的主旨報告,并發布了戰略咨詢院最新智庫理論研究成果《智庫科學與工程導論》。
《智庫科學與工程導論》詳細介紹了智庫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產生與發展情況、概念內涵、理論范式、邏輯架構等內容,提出智庫科學與工程的學科結構和五大問題域,包括:基本問題域重點闡述學科的概念內涵、理論范式和知識邏輯;規律問題域研究學科的關鍵問題和知識演進;治理問題域聚焦經濟、社會、科技領域的治理方略進行分析;方法平臺域介紹學科實踐中的數據與方法模型和技術系統;知識傳播域描繪智庫共同體的構建、智庫傳播與交流以及智庫人才的培養。
該書旨在系統闡述智庫科學與工程的學科結構,形成智庫人才培養的知識載體,堅實智庫建設行穩致遠的理論基石。
潘教峰表示,智庫問題的跨域交叉性、自然社會共生性,決定了這門大學科的發展可以實現多學科知識的大綜合、大交叉,為當今世界整個知識體系的發展提供一般性方法思路。新學科的形成還有助于推動智庫人才的成長,培養具有專業能力、綜合集成能力、系統組織能力的智庫人才。智庫科學與工程這一新興交叉學科處在源頭創新期,站在新征程新起點上,希望與社會各界共同推動我國智庫專業化、科學化向學科化發展,形成源于中國的智庫理論、智庫思想、智庫學派。
會上還發布了《智庫雙螺旋法應用(三)》,該書總結智庫雙螺旋法在指導不同領域、不同類型、不同規模智庫研究中形成的規律性認識和規范化程序,提出運用智庫雙螺旋法提升成果質量和更好服務科學決策的系統性思路。
在24日舉行的主旨報告環節,中財辦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楊偉民,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常務副主席張景安,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杜克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王小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主任鄔賀銓,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全勝分別圍繞宏觀經濟運行、科技現代化、原始創新與青年人才培養、AI與智庫、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前沿問題研究、建筑設計科創未來主題做了精彩的報告。
9月25日,智庫理論方法專題論壇、第七屆中英創新發展論壇、全球創新論壇、智庫人才培養專題論壇等15個專題論壇同時舉行。
下丘腦雖然很小,但其是位于大腦深處的復雜結構,在協調各種神經元信號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這些神經元信號負責使身體保持穩定狀態。在最新一期《科學》特刊中,四篇綜述文章揭示了這一關鍵大腦區域對生理和行為穩態......
10月22日,在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上,中國科協發布2023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人工智能、新能源、高性能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重大問題受到關注。10個前沿科學問題包括:如何......
“為了祖國的榮譽,可以來一場復制實驗。”2019年6月,《科學》發表了一篇題為《全球公民誠信度》的研究,中國在40個國家中排名最末。而衡量誠信的標準,只有撿到錢包后是否用電子郵件聯系失主這一條。這一結......
12日,同時發表在《科學》《科學進展》和《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的21項研究,公布并詳細解釋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類腦細胞圖譜。這些研究對3000多種人類腦細胞類型進行了特征分析,闡明了某些人類腦細胞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和以色列美以兩國科學基金會(BSF)每年在“傳染病的生態學與演進()”領域聯合征集合作研究與合作交流項......
9月24-25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咨詢院)、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共同主辦,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智庫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智庫專委會)承辦的第四屆智......
9月24-25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咨詢院)、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共同主辦,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智庫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智庫專委會)承辦的第四屆智......
記者從廣東省科協獲悉,由廣東省科協主辦的第四屆廣東省全民科學素質大賽線上競賽已于8月15日24時圓滿結束。據統計,本屆參賽總人次突破990萬。線下總決賽將于今年10月在廣州舉行,屆時現場將決出第四屆廣......
8月16日上午,2023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柴繼杰、周儉民獲得“生命科學獎”;趙忠賢、陳仙輝獲得“物質科學獎”;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張祥雨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約725萬元人民幣......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年度工作計劃,現啟動2024年度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工作,詳細信息如下:一、2024年度改革調整事項(一)面上項目面上項目主要資助科技人員在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