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概念到產品,11月16日的百度2017世界大會上,百度CEO李彥宏首度系統披露了包括無人駕駛和智能音箱在內的AI落地進展。在阿里、騰訊搶先發布多款AI產品的背景下,最賣力的百度開始解決“紙上談兵”非議。
無人車提前量產
“7月百度AI開發者大會后,人們問我最多的問題是:“你坐無人車上五環有沒有吃到罰單?”李彥宏用一個玩笑開場:“罰單已經來了,無人車量產還會遠嗎?”
甚至比計劃更早,李彥宏瞄準2018年,“無人駕駛基本共識是2020年量產,但百度希望把時間表再提前一些。百度計劃在2018年7月底,與金龍客車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在2019年與江淮生產基于Apollo的自動駕駛汽車、與北汽在同年生產基于Apollo的L3自動駕駛汽車;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
這些無人駕駛技術的產品落地基于百度4個月前發布的Apollo平臺——已經有6000多個開發者使用,1700多個合作伙伴加入了,超過100個合作伙伴申請獲取開放數據。
比無人車更大的野心是,百度在智慧城市方面也有系統計劃,Apollo將聯合雄安新區展開智能交通領域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出行城市。“百度和保定、蕪湖、重慶兩江新區、北京亦莊開發區、上海汽車城都在做類似合作。”李彥宏說,“這些進展的背后是百度大腦的支持,它具有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用戶畫像四項基本能力。”
據悉,百度已經開放了超過80個核心的AI能力,主要是通過API的形式供開發者使用,已經有37萬多個合作伙伴加入了百度大腦開放平臺,每天百度大腦的各種能力被調用多達2188億次。
AI音箱后發而至
無人車還要等待,但百度發布了智能音箱等消費級產品。“智能音箱與汽車是AI產品化針對的不同場景,不過自然語言比自然圖像處理的難度小。發展也較早。”獨立分析師張旭這樣認為,從各科技公司的AI場景化選擇來看,推出智能音箱成為業界默契。
百度推出raven H,售價1699元。這款智能音箱的工業設計由渡鴉與瑞典硬件設計團隊Teenage Engineering聯合打造,搭載DuerOS 2.0內核與百度數據庫。百度集團總裁、首席運營官陸奇指出:“未來百度還將不斷推出一系列由AI驅動的創新產品。”
據百度智能硬件事業部總經理呂騁透露,raven R、raven Q兩款產品即將面世,前者為raven H的可靈活運動升級版,也是全球首款六軸全自動情感機器人;raven Q則是具備成熟人臉識別、計算機視覺和Apollo自動駕駛的集所有百度人工智能時代技術之大成的終極硬件形態。
在此之前,亞馬遜的Echo、阿里的天貓精靈、科大訊飛的叮咚等已先于raven H推出市場。不過,在易觀終端入口研究中心分析師王京京看來,“目前的智能音箱市場還處在初級階段,雖然有Echo這樣的‘爆款’產品出現,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廠商跟進,但是從本質上講,智能音箱能夠解決的問題、實現的功能還非常有限,短時間內無法達到像智能手機這樣的滲透率和使用黏性”。
對于智能音箱目前的局限性,李彥宏也默認。他認為,“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很多智能音箱,當用戶與它交流時都需要喚醒詞,而未來,無喚醒詞才能成為自然語音交互”。
王京京則直言,如果智能音箱只是想充當各種家電的樞紐,附帶實現一些簡單的命令和功能性問答,那在具備智能化的家居環境中確實可以實現,但是目前國內家居智能化的滲透率還不高,傳統住宅的更新改造也需要較長時間,所以這樣的產品要在短期內被普及,并且實現較高的使用黏性比較困難。
三強急需AI爆款
盡管較之前的移動互聯網戰略與決戰O2O之心,百度此次的AI戰略落地更快,執行也更積極,但是百度面臨的競爭依然不小。
就在百度披露AI落地路線圖的同一天,騰訊入局智能汽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親自發布了騰訊在智能網聯領域的最新合作成果——由廣汽集團自主研發的iSPACE智聯電動概念車。該款車載智能網聯終端產品基于智能網聯平臺,并融合了騰訊車聯“AI in Car”系統在安全、內容、大數據、云和AI方面的積累。根據產品開發規劃,廣汽與騰訊將在汽車前端和后端展開定制化開發,計劃于2018年實現量產。
與百度關注無人駕駛不同,騰訊此次側重于汽車本身的智能化。在人車交互場景智能方面,iSPACE概念車可智能識別感知多種出行場景,包括通勤、約會、機場接送、購物停車、自駕出游等,未來還會包含車況場景和汽車周邊場景。此前更有知情人士透露,騰訊已經開發出了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正式進入未來價值420億美元的市場。
在不久前召開的2017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將AI定位新的開放方向之一。為了在AI領域追趕對手,騰訊還提出一條“基礎研究-場景共建-AI開放”的實施路徑。阿里在AI上的熱情更是不容忽視,不僅在一個月前成立前沿技術研究機構“達摩院”,還計劃三年投入1000億元,在全球招攬頂尖人才布局基礎科學和顛覆性創新領域,首批方向聚焦量子計算、機器學習等多個產業領域。
“從智能駕駛車量產的時間來看,百度在AI方面的進展的確很快,這說明百度的智能駕駛技術已經接近成熟。”張旭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但是考慮到量產時間如此之快,可能量產的車型并不是為智能駕駛專門設計的,有可能是在傳統汽車上搭載了智能駕駛模塊,我們還是更期待在未來4-5年內可以看到完整為智能駕駛設計的車型出現。”
不過,他同時也肯定了百度在AI戰略上的執行力。“百度的智能駕駛落地計劃要比谷歌等其他對手更快。百度的速度可以倒逼其他企業加快研發腳步,在智能駕駛行業,如果只有一兩家企業競爭的話肯定不行,需要全產業鏈進行配合,百度、騰訊和阿里這些頭部互聯網企業更加超前一些。”
王京京則補充道,“和全球科技巨頭相比,在智能語音語義的交互上,百度的競爭力在于中文語言天然的壁壘。百度在互聯網領域多年的積累和生態布局,可以說在這一輪國際化比拼中非常具有競爭力,但是國內的競爭也異常激烈,百度還是要繼續加油”。
掃臉入場、掃碼支付,無人駕駛、無線充電……“數字之城”給杭州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更是城市氣質的躍遷。賽場內外,記者采訪了不少外國來賓,細數本......
快科技7月11日消息,雖然目前幾乎所有汽車廠商都普及了智能駕駛、自動駕駛等技術,但如今只能作為“輔助駕駛”,并不能真正實現無人駕駛。即便是一些能夠達到無人駕駛技術的車輛,之前也必須配備一位司機當做安全......
5月24日,無人駕駛的俄羅斯航天局進步84號航天器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幾小時后與國際空間站的Poisk艙成功對接。該航天器為遠征69號機組人員運送了三噸物資。美國東部時間5月24日星期三中午12......
國內自動駕駛向“主駕無人”又進一步。4月28日,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開展國內首個乘用車無人化運營試點,同時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發布首個示范區標......
近日,百度與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包括月球探測、行星探測等在內的深空探測領域,開展航天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合作。談及百度成為“中國探月航天工程人工智能全球戰略合......
全球首艘電動無人駕駛貨輪。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零排放且零船員的船舶或將很快實現!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世界上第一艘全自動無人駕駛貨輪在挪威亮相,這是海洋運輸業在減排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近日,推......
記者25日從揚州大學獲悉,由中國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聯合耕播作業機當日在江蘇省揚州市通過現場測試,今年將應用于小麥生產,從而帶動中國農業技術向現代化、智能化、高效化發展。中國稻麥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超過1......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通運與全球大型商用車企業沃爾沃(瑞典)旗下的UD卡車公司聯手,從8月開始在限定的區域開展卡車無人駕駛的實用化實證實驗。在日本,卡車駕駛員嚴重不足,現已成為物流業的瓶頸。在日......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與清華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等單位合作,在《科學—機器人學》上發表論文,報道了該聯合研究團隊歷經10年實現的一種無人駕駛測試與驗證的平行計算框架及其系統。實現無人駕駛是人工智能領域面臨......
現如今,人工智能已經在下圍棋方面勝出,可在駕駛汽車時,卻似乎比人類顯得笨拙。今年美國的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在城市道路上做實驗時,將一位橫穿馬路的行人撞倒。這起事故,也讓這一備受熱捧的新技術受到一些爭議。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