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2019年已經結束,小編在此簡單匯總六件本年度較為著名的“學術不端”事件,并且整理事件后期的處理結果。

    一、翟天臨事件

      2月8日,翟天臨因在直播中被問及知網時,回答到“知網是什么?”引起網友們重點關注到他的北大博士頭銜,隨后翟天臨的論文作品被披露,其中含有大段抄襲語句。

      翟天臨曾在《廣電時評》發表的《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而就是這篇唯一的論文,被發現全篇重復字數過一半,查重相似度超過40%,更涉嫌大段抄襲某論文。

    圖片.png

    圖源:網絡

      事件后續處理結果:2月15日,教育部回應“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稱,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要求有關方面迅速進行核查。2月16日,北京大學發布關于招募翟天臨為博士后的調查說明: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同意翟天臨退站(結束博士后生涯),責成光華管理學院作出深刻檢討。

      2月19日, 北京電影學院發布關于“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等問題的調查進展情況說明,宣布撤銷翟天臨博士學位,取消陳浥博導資格。

    二、華中師范大學長江學者鄧大才

      學生質疑教授學術不端,存在一稿多投、論文重復、抄襲等學術不端的問題。中國知網顯示鄧教授發表415篇學術論文,其中幾十篇一稿多投,部分論文存在自我重復與抄襲,尤其是鄧教授早年發表的論文問題更為嚴重。

      5月14日,華中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校方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

    圖片.png

      事件后續處理結果:(華大在線訊)學校通報了對鄧大才同志“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學術不端的調查和處理結果,決定給予其行政警告處分,終止其相關項目的申報。

      鄧大才本人回應,為一稿多發之事,在2005年他曾向學校社科處做過書面匯報,當時社科處做過專門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向教育部社科司做了匯報。他對于過去不清楚學術規范做出的行為表示歉意。

    三、復旦大學醫學院李敏事件

      7月,一條微博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微博中內容被媒體和網友深扒后導致了后面“女博士劈腿四位男博士”的熱門話題。并且此事件另一個焦點在于:其中一位向李敏送出了5篇《SCI》外加一篇《nature》子刊。

    圖片.png

      5篇SCI論文對于博士意味著什么?這引發了人們的熱議。

      尤其是對于博士生來說,想要順利畢業,發SCI論文是重要一關。我們先看看各高校的規定。北京大學(工學院)要求兩篇SCI;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要求3篇SCI,總IF≥3.0,且至少在國外期刊上發表1篇,影響因子達到1.0;西交通大學要求3篇SCI;四川大學要求1篇SCI,老師要求不一;蘭州大學要求一篇二區。

      還會帶來很多物質和榮譽獎勵。比如,重慶大學對于發在《科學》、《自然》姊妹刊物(研究性刊物)論文的獎勵均為10萬元。西北工業大學對于《自然》與《科學》子刊(與子刊的影響因子與母刊的比例系數A掛鉤,獎勵最高不超過母刊)每篇50萬元*A。

      隨之而來的還有身份和地位的提升。一名知乎網友表示,基本上SCI二區以上的論文發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評選副教授了;二區以上發上5~8篇就能破格評選教授了。《常熟理工學院2019年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中則提及:發表3篇SCI一區論文,其中至少以我校為第一單位發表1篇SCI一區論文直接認定副教授!

      如此看來,此事件對于學術界勤勤懇懇奮斗的學者們實屬是一件震撼心靈的事情,這也就引出了當校方發表徹查聲明時,較多人關注和討論此事,希望渉事人員得到應得的處理。

    圖片.png

      事件后續處理結果:雖然一度成為大眾間最熱門的話題,甚至校方發布消息表示啟動調查,但后續的調查結果至今還未有任何一個官方發表出聲明或是處理結果。

    四、高慶蕾數據造假

      10月初,華中科技大學高慶蕾教授,入選2019年國家杰青建議資助名單,然而還未等到正式名單公布,網傳爆出高慶蕾教授的論文涉嫌學術造假,其中數據被發現存在PS修改痕跡,涉嫌一圖7用,一組數據被重復使用。

    圖片.png

    圖片.png

      事件后續處理結果:通過11月公示的2019年杰青名單結果顯示,高慶蕾沒有出現在名單上,所以她未獲得此資助資格。

    五、曹雪濤院士被曝論文造假

      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報道,11月14日起,Elisabeth Bik在該網站指出,以曹雪濤為通訊作者的多篇論文可能出現了圖像造假問題。

      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后又陸續被曝出其論文造假數量超過40篇,部分論文疑似在數據上進行PS修改。

      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曹雪濤,免疫學專家,現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主要從事天然免疫與炎癥的基礎研究、腫瘤免疫治療應用研究。以通訊作者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等發表SCI論文230余篇,引用1萬余次,培養的12名博士生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事發之后,11月18日凌晨,針對Elisabeth Bik發文質疑2008年發表在Blood上的文章數據,曹雪濤院士本人進行了回應:首要任務就是自查,如果有問題,就撤稿!并且表示對數據有信心。

    圖片.png

    圖源:網絡

      事件后續處理結果:截至到2019年12月4日,曹雪濤團隊已經糾正了4篇文章,同時曹雪濤團隊表示:對圖形組裝過程中的錯誤感到遺憾,并為由此帶來的任何不便表示歉意,但我們并未以任何方式操縱數據。這種無意的錯誤也與這項工作的科學結論無關。

      事件相關評論:11月22日下午,Science刊登了題為Top Chinese researcher facesquestions about image manipulation的文章,文中討論了“中國工程院啟動對曹雪濤院士疑似造假的文章進行調查”一事。

      在文章最后寫到:“在中國學術不端行為的成本非常低,或者說不存在。在美國和歐洲,學術不端行為通常會導致辭職或開除,但這種做法在中國并不常見。”

      “權威機關處理曹雪濤事件的方式,將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在過去兩年里,黨和政府,以及多家重要學術機構都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學術規范的指導方針,以及對于學術不端行為進行處罰。但如果曹雪濤被認定違反了這些規范卻能逃脫處罰,將意味著這些維護科研秩序的政策都會變成一紙空文。"

    六、饒毅實名舉報知名人物論文造假

      11月29日中午,一封署名為“饒毅”的舉報信在網絡傳播,信中實名舉報國內3位知名科學家學術造假。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僅代表個人,實名舉報3位學術界知名人物論文造假,分別是: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即近期填補世界空白的阿爾茲海默 GV971 中國首款該類藥物主要研究者、論文通訊作者)。

      事件后續處理結果:近期,上述舉報信涉事多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作出了回應。

      饒毅院士本人回應:

      11月29日下午,饒毅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截圖作出回應:“(舉報信)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圖片.png

      11月29日下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目前正在調查核實此事。

      裴鋼院士積極配合權威部門調查:

      11月29日晚間,裴鋼課題組所在的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回應:該中心高度重視,已經在組織人員對該論文進行初查,并將積極配合第三方權威部門的核查。

      耿美玉研究院不存在學術造假問題:

      11月29日晚間,耿美玉所在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回應,藥物所已組織專家進行初步核查。根據初核的結果,唯一涉及阿爾茨海默癥新藥GV-971的研究論文(Wang et al. Cell Research 29:787-803)不存在學術造假問題。

      發表于Cell雜志上的論文也不存在學術造假問題。藥物所所長李佳表示,未來他們將積極配合第三方權威部門進行核查,“衷心感謝公眾對我所的關注。后續我們會繼續做好GV-971相關研究工作”。

    圖片.png

      李紅良教授文章有些疏漏但學術水平“應該可以”:

      11月29日,兩院院士、時任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德仁接受媒體采訪時重申了武漢大學此前對李紅良團隊的調查結果:當時投訴李紅良的材料經過同行知名院士、專家做了兩次核查,所有的原始文件沒有發現造假性。他的文章發表確實有些疏漏。比如這個圖連兩邊(文章)都用過,互相沒有引證。

      他同時指出,李紅良學術水平“應該可以”。“要不NatureMedicine他兩年怎么發四篇文章呢,(他)發過好文章。”此外,李德仁表示,如果投訴的人說得不對要做檢討。“你投訴人家了,一分錢不花,網上折騰人家查了好幾年。如果投訴一個人投訴的不對,你要做自我批評。”

      至此,舉報事件還在進一步核查中。

      由2019年此前發生的這些事來看:

      原本專業性極高的學術舉報,如今卻有了“話題出圈”的熱度,反映了人們對學術誠信的高度關切。學術誠信事關普通人對待科學的態度,事關“科學家”這個閃耀著求真務實光芒的名詞的崇高信譽,事關人們是否還愿意相信那些孜孜以求、皓首窮經的學術成果。近期學術造假相關的新聞頻頻曝出,無疑會對學術誠信構建帶來負面影響。

      無論是院士還是長江學者、國家杰青,都是我國千萬科研工作者中的頭雁人物。他們是學術研究的領先者,更應是遵守學術道德的模范。一旦他們出現學術不端行為,失去的不僅是某個人、某個研究機構的信譽,還會動搖人們對科學研究客觀性、嚴肅性、可靠性的信任。

      學術造假是伴隨著學術研究出現的“惡疾”,在各國各個領域都時有發生,而國際學術圈的諸多案例也反復證明:如果一場造假風波引發的“學術地震”不能及時回應、徹查嚴處,將對一個國家的學術誠信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

      今年,《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出臺,引發熱烈反響。如何向學術造假等不端行為亮劍,如何用可行的制度防范學術不端,亟待將文件要求落到實處。

      9月1日起,人社部印發的《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實施,明確規定了職稱評審管理的主要規定和程序,并對職稱評審的全過程進行規范管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規定對在職稱評審環節規范學術造假行為作出明確要求:學術造假將撤銷職稱,并記入職稱評審誠信檔案庫。

      對任何一起“學術造假”疑云,都不可曖昧處之。事件當事人需要一個說法,公眾也期待早日得到擲地有聲的回答。


    相關文章

    他30年發300余篇文章,卻被一位外行揭露造假

    在21世紀的今天,你見過手繪的實驗數據圖嗎?在一本“值得尊敬的”國際權威期刊上,竟充斥著大量“幼兒園水平”的手繪實驗數據圖:這些數據圖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異常交叉、斷裂和扭曲。這些奇葩論文是美國哥倫比亞大......

    江南大學通報畢業生舉報學術造假:未發現學術不端

    江南大學6月4日晚間發布通報稱,針對近期網絡上出現的關于生物工程學院畢業生鄭某某舉報自己及團隊學術造假等帖文,學校學院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啟動復核程序。經查,與2023年3月鄭某某發布相關網帖后的核查結......

    畢業4年后,她舉報導師搶了論文一作

    近日,一位名叫鄭雅婷的女生在多個社交平臺發文稱,她的碩士生導師、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楊某某將本來屬于她的論文第一作者署名占為己有。那是一篇發表于2020年6月的《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雜志》(Mo......

    高校院長陷撤稿風波,稱被其他作者擅自署名

    近日,“全球最具影響力科學家”、越南胡志明市經濟大學(UEH)商學院院長VoXuanVinh的一篇論文被國際期刊《環境科學與污染研究》撤回。原因是審稿流程被操縱、引用文獻不當、文章內容與期刊主題不符等......

    確保碩博不“水”,加大學術不端打擊力度,新《學位法》通過!

    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學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訂。加......

    對學術不端加強全過程管理學位法還有這些重點

    昨天(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以下簡稱《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學......

    學位法草案二審,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

    學位法草案23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不授予學位的情形,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草案二審稿在學位授予條件中進一步明確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區別,學術學位突出學術研究......

    學位法草案二審,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邢翀梁曉輝)學位法草案23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不授予學位的情形,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草案二審稿在學位授予條件中進一步明確學術學......

    重慶通報1則科研失信行為處理結果

    科研失信行為處理結果通報近期,重慶市科學技術局對重慶市氣象科學研究所王穎等發表的論文“YingWangetal.,RiceDroughtDamageAssessmentUsingAMSR-EDataI......

    捏造數據?杰出學者程金泉因學術不端被撤回22篇文章

    盡管他莫昔芬在臨床取得了成功,但它的耐藥性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挑戰。2013年10月28日,H.LeeMoffitt癌癥中心程金泉(音譯,J.Q.Cheng)等團隊合作在Oncogene(IF=8.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