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損傷是基因突變的主要來源之一,并可能造成細胞死亡。同時,這一過程也與癌癥的發生密切相關。阿斯利康的腫瘤療法研究團隊如今便把眼光放在了這一過程上。他們希望開發出能夠靶向細胞的DNA損傷修復(DDR)機制的藥物。可喜的是,這一思路已經在不同類型腫瘤的治療中表現出了良好的前景。
去年,來自瑞典、美國和土耳其的科學家因為發現細胞修復DNA損傷的機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細胞中的DNA會由于不同的原因受到損傷,而損傷積累過多則會導致細胞死亡。因此,細胞發展出了多種修復受損DNA的機制。雖然,這些不同的修復機制在功能上并不是完全重合,但是在一種修復機制失效的情況下,其它的修復機制能夠代替幫助完成DNA修復工作。
相比之下,大多數腫瘤細胞則會缺失一種或者幾種DNA修復機制,這使它們更加依賴于幸存的DNA修復機制。這個特點增強了腫瘤細胞進一步發生突變的幾率,同時也留給了研究人員一個突破口。如果能夠抑制腫瘤細胞依賴的DNA修復機制,那么腫瘤細胞將可能因為DNA損傷得不到修復而最終死亡。而正常細胞因為仍保存著其它修復機制而不受藥物影響。這就是被稱為“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 的治療理念。
阿斯利康公司近期獲得批準的Lynparza就是這種理念基礎上產生的藥物。Lynparza通過抑制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活性來抑制細胞內DNA損傷的修復。對于含有BRCA基因突變的癌細胞來說,PARP活性受到抑制將大幅度增加細胞分裂時DNA受到的損傷,從而導致細胞死亡。Lynparza的適應癥是腫瘤細胞中含有BRCA基因失活突變的卵巢癌。
阿斯利康公司已經積累了一整套抑制不同類型DDR的候選藥物,希望通過組合不同種抑制DDR的藥物,或者將抑制DDR的藥物與免疫療法結合起來,以達到更好的抗癌效果。
“現在我們仍然處于研發的早期階段,但是如果這類藥物取得成功,它們將可能治療40%的卵巢癌和乳腺癌患者。不僅如此,這些藥物針對肺癌的臨床前實驗結果也非常好,”阿斯利康的首席執行官Pascal Soriot先生說道。
在與癌癥的博弈中,胰腺導管腺癌(PDAC)始終是難以攻克的堡壘,其五年生存率不足10%,素有“癌王”之稱。傳統研究聚焦于基因突變與免疫逃逸,卻忽視了腫瘤微環境中一個隱秘的“共謀者”——周圍神經系統。2......
英國諾丁漢大學藥學院的科學家在研究一種由毛蟲真菌產生的化學物質方面取得了新進展。這一成果已發表在《FEBS快報》上。研究表明,這種化學物質能夠與基因相互作用,從而阻斷癌細胞的生長信號,為開發新的抗癌藥......
人類細胞中的蛋白質工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多樣。荷蘭癌研所科學家證實,癌細胞可利用這些核糖體來增強它們的“隱形”能力,從而躲避免疫系統的追蹤。相關論文21日發表在《細胞》雜志上。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對核......
拓撲異構酶I(TOP1,TopoisomeraseI)是一種能促使DNA放松并預防和消除轉錄過程中扭轉應力(torsionalstress)的重要酶類,然而,調節TOP1酶類活性背后的機制,目前研究人......
禁食與一系列健康益處有關。禁食信號如何引起蛋白質組的變化以建立代謝程序仍然知之甚少。2024年8月15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DavideRuggero團隊(博士后楊浩君為論文第一作者)在Nature在......
現代科學研究正不斷揭示飲食對健康的深遠影響,尤其是在癌癥預防和治療方面。2024年8月15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楊博士等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Remodellingofthetranslatom......
一種新型基因回路能消滅耐藥癌細胞(視頻截圖)。圖片來源: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癌癥治療中,臨床醫生不知道何時、何地以及哪種耐藥性可能會出現,這讓他們落后于狡猾的癌細胞一步。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5月31日表示,該機構化學系研究組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論文,闡述了一種利用水分解生成活性氧殺死癌細胞的新方法。研究組在實驗中注意到,癌細胞膜氧化時,會產生細胞焦亡過程。細胞焦亡......
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5月31日表示,該機構化學系研究組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論文,闡述了一種利用水分解生成活性氧殺死癌細胞的新方法。研究組在實驗中注意到,癌細胞膜氧化時,會產生細胞焦亡過程。細胞焦亡......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澳大利亞科學家首次研制出一種載藥3D打印薄膜。其由含有特定劑量抗癌藥物5-氟尿嘧啶和順鉑的凝膠制成,可殺死癌細胞,顯著降低復發率,并能最大限度減少傳統化療的毒性。相關......